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二期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8
/ 2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二期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浅析

谭永杰

身份证号码:441702198904281715

摘要: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二期工程包含了新建、扩建、改建多个分项工程,规划设计面临医院功能流线、建设时序、运营管理等一系列系统性复杂问题,以岭南医院二期工程的规划方案设计为例进行浅析。

关键词:医院  扩建  规划设计

一、工程概况

2006年,为加快实施广州城市发展“东进”战略,促进区内经济发展,满足区域内医疗需求,原萝岗区政府与中山大学、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达成三方合作协议,选址开发区科学城中心地块,共建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科研于一体的非营利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医院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9.29万平方米,总床位数600张,设计日门诊量3000人次,包含医疗综合楼、感染楼、生活宿舍楼等单体建筑。岭南医院一期于2011年9月正式投入运营。然而,随着黄埔区内经济快速发展,常住人口不断增加,岭南医院设计容量已远远不能满足区域医疗的需求。因此,岭南医院的二期建设对于满足区内的医疗需求以及岭南医院自身的运营发展十分重要。

岭南医院二期升级改造工程建设在医院现用地范围内进行。二期工程拟新增床位 900张,新建总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扩建主要包括感染性疾病防治中心、急救中心、干细胞临床研究与转化中心、妇儿中心、重症医学部、心血管医学部、神经病学医学部、康复医学专科等。

鸟瞰夜景

图1.整体鸟瞰图

二、基地分析

岭南医院建设用地东侧为新阳西路,宽20 米,北侧为城市主干道开创大道,宽60 米,西侧靠近丰乐路,宽50米。地块西北侧临近广州地铁六号线苏元站。二期预留发展用地主要位于用地南侧鸡嘴岭的山地、西侧拆除感染楼后用地以及东侧拆除原医院值班配套用房楼后用地。原医院值班配套用房楼用地现状为丘陵,与院内有一定高差。另用地范围内的山体已局部改造,道路及绿化基本成形。二期用地内的山坡地与一期建筑高差约 7米,需局部改造后利用。

三、项目的难点与挑战

1.建设用地呈东西向条型布局,地块形状狭长,沿开创大道面宽约460米,不利于医疗流线布置。

2.岭南医院一期建筑占据建设用地中央位置,二期用地相对分散,分别位于首期建筑西侧,南侧及东侧,不利于二期项目进行集中建设,对规划方案十分制约,同时建设期间对医院的正常运作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二期建设场地南侧为现状山体鸡嘴岭,二期工程规划需要尽量结合山体进行规划,科通过双首层的设计理念,减少对山体的破坏,利用山地自然资源,打造以人为本的医疗治愈空间。

4.二期工程包含了新建、扩建、改建等分项工程。规划设计需要尽可能与现状建筑空间及设施设备统筹规划,不能独立于一期工程,应作为一期工程功能及空间上的升级和扩充。在医院运营管理上也避免“院中院”的管理模式。因此,规划需要在尽量减少对现状各部门科室的调整情况,做到一期、二期工程有机融合,减少浪费。二期工程的建设难以避免与现状建筑的运行有所交叉,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建设时序,协调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各个方面环节,使各科室部门需尽可能减少搬动调整,保证建设期间医院的有效运作。二期规划建筑在立面设计上既需要与旧建筑相互协调,同时需要体现医院新时代新的形象。

四、规划设计

1.改造设计理念

规划方案是对一期医疗工艺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的规划布局,在规划布局中结合现有医疗体系,采取逐步归并的改造方案。从而使得二期工程建成后医院整体形成功能明确、流线清晰、方便快捷、绿色高效、一体的医疗体系。

规划方案充分尊重、利用自然环境,最大程度保护、利用南侧山体,把大体量的门诊单元尽量沿开创大道展开布置,方便患者就诊,同时相对独立的科室及后勤部门布置在离医疗核心轴稍远位置尽可能减少患者的就诊动线。相对低矮的门诊单元可以减少对山体的压迫,为后排南北朝向的病房楼及科研后勤楼减少城市道路噪音的影响,为城市界面争取山景。另外,基地内新建建筑沿坡而建,利用屋顶绿化与山体协调。

(1)集中布局:

新建住院楼与原住院楼邻近设置;新旧医技连接升级,从而打造新的医技核心;新建门诊单元连接原有门诊楼,利用并扩展原有的医院流线布局,缩短患者与医务人员动线,也最大限度缩短设备管线长度,以节约日常运转费用。

(2)高效共享:

重点考虑各医疗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避免因建筑布局造成的设备路线重复设置,造成极大浪费,节约改建成本。对原有医技楼进行合理扩建升级,加强医技作为门急诊、住院部连接核心的位置,同时方便医技资源最大程度的共享,保证各部患者流线均能以最短路线到达,保证医院的高效运转。

(3)绿色生态

新建住院楼病房拥有直接对外的自然采光通风条件。新建建筑沿坡而建,屋顶退台绿化与山体溶为一体,同时利用地形高差的自然山体,设置局部采光天井,为地下一层空间创造采光通风条件。

2.规划策略

整体规划策略将院区分为四大功能块,门诊综合区(原门诊楼及新建二期急诊楼、妇儿中心、体检中心、新建感染楼)、住院楼区(原住院楼改造成为内科住院楼,新建外科住院偻)、医技区(原医技楼、新扩建医技楼),新建科研后勤楼及会议中心区。通过风雨连廓把各个主要医疗功能的新旧单元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医院全天候无障碍的内部交通体系。

(1)新建门急诊楼及妇儿中心、体检中心设于用地北面,贴近一期原有功能,方便到达使用,同时延续了北面沿路完整的立面形象。

(2)新门诊楼的体检中心设置于用地东北角,邻近道路十字道口,方便于体检用户的独立到达与使用。

(3)新建感染楼布置于用地西南角相对独立,位于整个地块下风向,满足规范要求。

(4)新建住院楼放置于原住院楼东面,方便与旧住院楼联系,并与门诊楼形成中心庭院。

(5)新建医技楼放置于原医技楼东侧,与原医技并为一体,与门诊及新旧住院楼有良好连接,利用原有的医院流线布局,便于医技共享。

(6)行政科研楼与后勤楼会议中心放置于基地东南角,由东面道路次入口直接进入,单独成区。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二期工程方案设计文本20180619_页面_024

图2.分期示意图

五、道路交通规划

医院主入口设于北侧城市主干道开创大道上,科研后勤楼及会议中心出入口设于东南新阳西路上,污物出口隐蔽设于北侧开创大道上并远离门诊主入口。北面内部辅道作为建筑对外出入口的联系道路,并沿路布置室外临时停车。

院内交通规划采用“通而不畅”的理念,保证院内人员物流的安全。严格规范内部人流、车流及物流的清污路线,洁净物资与废弃物均设独立的通道与出入口,避免流线交叉。

六、绿化景观

二期的绿化景观设计是在原有一期景观设计的延伸及升华。保留了一期的绿化景观东西向主轴,联系新旧住院部的广场、建筑内庭院、新门诊楼与科研后勤楼形成的东入口广场,是医院的主要共享空间,通过建筑的布局,形成有收有放的公共空间。在南北方向上通过连廊联系新建的医技楼与住院楼,串连医院内部庭院、室外自然山体、屋面绿化空间、健康步道等重要景观。视觉景观通廊在主轴上穿插布置,互相渗透,形成开放空间,内部庭院的半私密空间,山林公园的自然休闲空间,分别配合各区域的服务要求。

(1)首层的医院外围绿化景观起到一定保护与隔离道路噪音的作用。

(2)科研后勤楼及会议中心与南面门诊楼围合成东入口广场,与新建住院部中心庭院内外呼应,以景观通廓互相渗透,内外融为一体的同时又有效分隔。

(3)新建住院楼设置了绿化架空层,在架空层设置精致的绿化空间与休闲庭院,连接屋顶与山体的健康步道,结合裙楼屋面的绿化空间,为住院患者提供丰富的休闲漫步空间。

(4)于综合办公楼、后勤楼、住院楼设置大量局部两层的垂直绿化,使绿化景观与山体绿化景观溶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