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8
/ 2

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胡晓玲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东方实验小学   017000

  摘要:《美术课程标准》在前言中关于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指出: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形成技术意识。在基本理念中还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美术 培养 学生主体意识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美术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的教师传递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活动。那么,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对学生的学习应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就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变灌输式的示范教学方法,把传授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归纳总结适合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显得更加有序和谐,师生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进而使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发展。“主体意识”指主体的自我意识。它是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参与活动的个体,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认识自我的存在并接受和尊重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充满信心。这样不仅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我在中学美术教学实践中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一、积极创设艺术氛围,让学生成为欣赏、鉴赏作品的主体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很多美术素材和美术珍品供学生欣赏,并想法设法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让学生能够亲身接触到美、感受到美,让他们受到艺术美的熏陶;还应该选择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美的事物,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光欣赏、鉴赏无处不在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例如,我在教学名作欣赏时,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古今中外著名画作来供学生欣赏,像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近代董希文的《开国大典》、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拉斐尔的《椅中圣母》等。通过放映幻灯片的形式让学生接触、了解这些世界美术珍品,并将画作创作的时代背景、作品的内容和价值、作者的情况等加以解说,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课堂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

  二、师生有效互动,引导学生成为探索、求知的主体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依据教学主题适时提出一些可供学生探讨的问题,把问题融于教学之中,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收集、整理所需要的美术素材,在共同的探究中引领学生成为探索、求知的主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能够通过美术作品表达出自己的内心世界。例如,在上完“中国古建筑欣赏”之后,我让学生把自己在旅游时看到的庙宇及各名胜古建筑拍成照片或视频和大家分享,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有的家长也积极帮忙。学生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照片或视频充分展示了中国古建筑的美,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此后,我又准备了一节设计制作课,让学生分成组,然后利用高粱秸秆、麦秆等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以“中国梦――我梦想中的家园”为主题进行创作。他们创作的作品丰富多样,活灵活现,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很令人叹服!

  三、组织小组活动,在动手创作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教学中,为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当中来,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小组活动的教学环节。教师可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选择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通过小组的形式一起创作,一起研究学习内容中的疑问,一起探讨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不但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较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且还能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挖掘他们的艺术潜力。例如,我在教“京剧脸谱”中的人物性格造型与脸谱、服饰的关系时,尝试着给学生提供了不同颜色的零碎布料,让他们根据已有的剧本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并自由分组制作出脸谱和服饰,然后分别挂在或穿在具有相同性格的同学身上。这样的做法很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男同学热衷于做脸谱头饰,女同学热衷于做服饰设计,大家积极参与,收获颇丰。

  四、让学生参与评价,在教学评价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传统的教学评价都是由教师单方面完成的,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也要让学生参与进来。在总结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其他学生的指导者。学生在发现他人优点和缺点的同时,也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让学生参与评价,能帮助学生寻找努力的方向,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如,在“小伙伴”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把各组的作业粘贴在黑板上,让学生一起参加评议。大家各抒己见,有的还到台上来指正、修改。在相互的评价中,学生巩固了先前学到的知识,鉴赏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达到了在教学评价中强化学生主体意识目的。

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主体发挥的实效性

  (一)首先教师要以促进者、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以信息诱导的方式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指导。使学生敢于提问题,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实现知识的发现、创造与分享。

  (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学生参与意识强,容易出现“乱”的现象,我们要把握时机合理调控,使活动“乱中有序,动中有悟。”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学到知识、培养能力。(1)在学生合作或探究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安排恰当的时机,提出能让学生深入思考、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2)在学生合作或探究中教师要善于调控、把握节奏,放得开、收得拢,不要在学生讨论和探究的关键处结束讨论,造成学生兴趣未尽、讨论问题不够深入或者时间过长不收场,使学生的讨论和探究的兴致点丧失。(3)在学生合作或探究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各组的学习情况,在个别组、个别学生没有积极参与时,教师要注意询问、引导;在学生遇到问题的关键处要加以点拨指导,引导学生有序活动。(4)教师的引导要把握个“度”,不能搞成问答式,按教师的思路去交流 。只要是学生力所能及的,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的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的,教师为之。(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注意对于学生的观点,不做更多评价,多给鼓励,重在启发,使学生消除紧张感,大胆阐述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总之,只要教师进行有效指导和引导,才能使学生的参与权、质问权、方法的决定权落到实处。为了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和提高,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来正确理解和发挥起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周玉森《让学生在体验中自主发展》.《试教通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59期,26页。

[2]彬华《小学美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实验论坛》,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第一级,4页。

[3]张毅《对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思考》.《北京教研》,2003年,1期,14页。

[4]尹少淳 主编《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1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