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儿童友好型户外活动空间景观设计探究——以“昆山市锦溪镇长娄村-知耕园”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8
/ 3

乡村振兴视角下儿童友好型户外活动空间景观设计探究——以“昆山市锦溪镇长娄村-知耕园”为例

魏亮亮1,2,张丽娜1,2,范雨莲1,2,苏秋云1,2

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37;2.昆山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江苏昆山 215300

摘要:本文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对乡村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系统性提出 “以人为本、生态筑底、寓教于乐”的设计策略。并以昆山市锦溪镇长娄村“知耕园”为例,探讨儿童友好型户外活动空间景观设计的方法,以期为今后乡村儿童友好型户外活动空间的景观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乡村振兴;儿童友好型;活动场地;景观设计

2017年开始,社会各界开始广泛关注并实习乡村振兴战略 [1]。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作为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途径及方法,其方式方法的研究对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友好型是指通过完善儿童的生活环境满足儿童福利,实现儿童在身心健康、学习知识、社会和经济上的需求和利益[23]。乡村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是乡村儿童游戏玩耍、互动交流的重要户外聚集地,是他们乡村生活密不可分、必不可少的生活空间[4]。所以对儿童友好型户外活动空间的积极探索和研究,对乡村儿童的健康生活和成长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1 乡村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现状问题

近几年,在乡村振兴政策背景以及“乡村建设”潮流的推动下,设计探索多集中于特色田园乡村规划、乡村景观建筑设计、公共绿化空间营造等方面,鲜有聚焦乡村内部实际人群使用的实际需求。而在景观设计对于乡村儿童群体的关注更是少之甚少。经过研究发现[5],目前乡村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景观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活动空间缺乏、设施单一。目前,我国乡村建设中对于儿童活动空间的考虑还是相对欠缺的。设计中不能充分考虑儿童活泼好动、探索好奇的天性,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1.2安全意识淡薄、存在隐患。传统乡村景观设计过程中,户外儿童活动通常与其他乡村绿地空间功能混在一起。场地、活动设施的尺度过大,与儿童的生理及使用习惯不匹配,从而对儿童的户外活动安全造成一定威胁,存在安全隐患。

1.3过度依赖设施、缺乏特色。乡村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打造应严格区别于城市公园、游乐园等儿童活动场地。一方面,活动空间应选址生态环境较好的区位,让儿童充分享受大自然,畅享绿色美好时光;另一方面,活动空间的设计应该充分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乡风民俗等条件,体现地域特色。

2 乡村儿童群体户外活动特征分析

为乡村儿童创造自然、健康、安全、活力的户外活动空间不仅是体现乡村人文关怀的重要途径,更是设计师乡村振兴的责任与义务。

2.1心理需求分析

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阶段性,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认知、行为等都需要得到充分发展。乡村儿童友好型户外活动空间的营造对乡村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1心智发展需求——儿童的心理发展受到周边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友好型的户外活动空间不仅可以提供儿童快乐、安全活动的场所,更能让儿童在户外游戏中学会交流、享受乐趣、增强自信、学习知识等,从而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2.1.2个人情感需求——在设计户外活动空间中,应该充分融合乡村儿童的亲子交流需求,不仅要考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共同参与、温情互动,更应考虑抚养人(尤其是老人)与留守儿童之间的互帮互助。

2.1.3公共社交需求——儿童在户外活动空间中通过结伴游戏、共同探索可以结识新的伙伴,通过拓展自己的社交朋友圈,在相互交往中学习情感表达、情绪掌控、交流沟通等并提升自己的社交技能。

2.2乡村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行为习惯分析

相关研究数据表明,当前乡村儿童的社会性和自发性行为不足。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乡村内活动设施少、缺乏合理引导;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原因,设计营造的空间不符合儿童的行为习惯。根据专家学者对儿童行为习惯的研究,乡村儿童户外活动的行为习惯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2.2.1向光性——在室外公共空间中,开阔明亮的活动场地更加具有空间趣味性,吸引儿童游戏活动,有助于身心健康发展。

2.2.2从众性——儿童在室外进行游戏活动过程中,一般性会选择大家都喜爱的活动或者游戏进行参与,促进相互之间的友谊。

2.2.3探索性——儿童天生具有求知欲与猎奇心理,对许多事物都带有探索性质;游戏又作为儿童重要的群体活动与运动活动,通常游戏戏活动是需要全身的参与,通过跑、跳、爬、滚等运动的形式实现。

3乡村振兴背景下儿童友好型户外活动空间景观设计策略

3.1以人为本、儿童友好

不同年龄段儿童的体力特征、行为方式、心理特征和行为敏感点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景观设计时应强调乡村儿童的主体性,从乡村儿童的基本活动需求、情感需求、社交需求等出发设计户外空间,关注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丰富活动体验[6]。“以人为本、儿童友好”应做到安全性、多样性、趣味性三点。

3.2生态筑底、强化体验

生态筑底,意为场地整体设计风格自然生态,符合乡村以及本土的景观风貌,设计充分结合当地的乡村人文、地理特色、民俗习惯等条件。户外儿童活动项目设施内容的设定应该符合儿童日常行为、心理习惯,并结合乡村地方文化特色,充分利用乡土植物和当地材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体现乡村在地特色。在具有地域特色的空间内活动才能增进他们对于乡村的“认同感”、“归属感”。

3.3寓教于乐、蕴情于景

寓教于乐,即将乡村特有的风土人情、乡风民俗、农耕文化等,结合户外儿童活动设施,融入生活场景,让儿童在肆意玩耍游乐中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与此同时,富含文化内涵的儿童活动场地能让儿童真切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蕴情于景,“民族文化自信”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充分发挥了乡村景观的教育功能[7,8]

4设计实践——以“昆山市锦溪镇长娄村-知耕园”为例

4.1项目概况

长娄村位于昆山市锦溪镇北部,地理区位上长娄村紧邻万千湖畔,外围直接链接城市公路,河湖路网天然隔,功能布局紧凑有序,具有典型特色田园乡村的“胚子”。长娄村特色田园乡村规划建设以“知谷惜锦、和美长云”为理念,依托长云稻米、昆山麻鸭为基础,构成农产、教育、休闲三位一体的产业发展路径。 设计场地位于入村村口南侧,总占地面积约800㎡,其北侧为保留现状土地庙与休闲广场,西侧一路之隔为稻田。

4.2设计构思

综合考虑长娄村的稻米产业特色,结合乡村农耕文化,景观设计提取“二十四节气”为主题打造“知耕园”,与村庄本身的产业特色相契合。

4.3详细设计

4.3.1分区设计——

整个知耕园,根据不同功能以及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进行分区,主要包含乐园门户入口区、低龄幼儿活动区、学龄儿童活动区、循环步道互动区、配套设施休憩区五个区域。

(1)乐园门户入口区:主入口区域设置一个“知了”的IP形象景墙结合“知耕园”立体字体营造入口空间,活泼轻松。且景墙内部设置量身高的年轮,小品设施与使用者之间充分互动。

(2)低龄幼儿活动区:低龄幼儿活动区专门为0-6岁的低龄儿童服务,考虑到低龄儿童的心理需求及行为习惯,该区域主要设置学步扶手LOGO墙,Mini交通指示牌、沙坑、草坡洞穴等活动设施,希望在这些初步的游戏活动中,强化儿童的感官认知、促进肢体协调发展。

(3)学龄儿童活动区:学龄儿童活动区主要针对7-12岁儿童活动设计,该区域以智慧树为中心,结合起伏地形塑造循环跑道布置景观构架。整体景观构架一层架空,结合架空空间打造读书角、涂鸦墙,二层无障碍坡道通向露天看台。

(4)循环步道互动区:循环步道分为内外两环,外环主要通过地面划线,划分出长绳、空竹、踢毽子、跳皮筋、跳房子等不同的活动区域,且局部设置中难度起伏跑道可以为儿童的平衡车、奔跑提供场地内环以结合二十四节气民俗文化进行打造,让儿童在游戏的同时可以接受民俗文化的熏陶。

5)配套设施休憩区:休憩区整合婴儿车停车位、洗手池、垃圾桶、休闲座椅等设施,一方面为儿童及家长的休憩以及活动提供便捷,另一方面,休憩区充分发挥场地的边缘效益,与活动区之间形成良好互动,形成“观演”空间。

4.3.2文化置入——整个循环步道(内环)地面结合二十四节气及其相关诗句打造,通过“二十四节气”文化的置入,丰富并增加游戏趣味性,吸引儿童自发参与学习农耕文化知识,从而满足儿童探索自然、认知民俗文化的心理需求。

4.3.3种植设计——植物种植上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采取自然的种植形式,原则上多选取季相景观变化丰富,无毒、无刺、无害的植物,保证儿童户外活动的安全舒适。一方面,考虑乡土、生态以及经济性,种植设计以泡桐、榉树、楸树等乡土植物为基调树种;另一方面,结合二十四节气的主题,点缀玉兰、迎春、腊梅、紫薇等季节性观赏植物,这样不仅可以结合自然科普宣教,更能够美化景观环境,让人赏心悦目。

4.3.4设施设计——户外儿童活动场地的设施设计应当考虑到不同年龄儿童人体工程学尺度,注意各器械的安全范围,保障儿童在活动游玩时的方便与安全。如扶手考虑安全性,扶手顶面与楼梯顶部边沿或者坡道地面的垂直距离应该在56-96.5cm之间,而非常规景观规范高度105-110cm。

5结语

文章以“儿童友好型户外活动空间”为切入点,聚焦乡村儿童这一群体,将乡村振兴的传统措施由人居环境整治上升为人文精神的关怀,不断深化了对振兴战略的实践与认识。此外,长娄村“知耕园”项目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整合地域特色、产业发展及民俗文化的景观设计手法值得推广和借鉴,为今后乡村儿童友好型户外活动空间的景观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浩农.为乡村振兴描绘美好蓝图——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重要精神解读[J].党课参考,2021(05):59-76.

[2]董冬,方舒,李罡.乡村景观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景观设计探讨——以安徽省肥东县六家畈村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6(02):9-17.

[3]黄伊伟.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背景下景观设计师的职责和角色转变[J].景观设计学,2020,8(02):110-121.

[4]李佳莹,焦凤.“儿童友好型”社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研究——以成都市黉门街社区为例[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1(07):42-45.

[5]严莉,梁爱丽,刘婷,梁家媛,谭思琪.乡村振兴视角下的乡村儿童户外空间景观设计研究[J].南方园艺,2021,32(02):45-52.

[6]蔡琦.儿童友好型社区景观设计材料的应用[J].中国集体经济,2021(03):82-83.

[7]魏新月,路毅.社区公园中儿童友好型景观设计研究初探[J].现代园艺,2019,42(17):129-130.

[8]李从治. 自然教育理念下乡村儿童活动空间景观设计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9.

作者简介

魏亮亮,1990年10月生,男,汉族,江苏南通人,硕士,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昆山公司景观工程师,主要从事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