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第五中学
当前全国课标卷的高考地理试题,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而在高考地理考纲和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文规定,要求学生具备地理高考的四大能力:一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二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三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四是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而学生在自己的分析和解题过程中,往往对知识分析不全面具体。表现为答综合题时知识点混乱,因果关系分析不到位,逻辑思维混乱,地理专业术语表达不准确等。下面就以地表覆盖物对土壤的影响为例谈谈地理教学反思。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反思多维视角缺位
要提升教学反思的效果,就需要从多角度反思教学。多数教师都只从个人视角反思自己的教学流程和教学效果,忽略了来自其他视角的反思,往往很难发现更多的教学问题。
2.教学反思内容科学性、针对性不强
教学反思涉及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教师的教学反思应渗透全部教学过程。实际上,大多数教师倾向于进行课后总结与反思。课后反思的目的是总结本节课的成功与不足,进而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改进。没有多加关注课前和课中的反思。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教学反思与教学行为步调不一致,未实现该有的教学反思效果。多数教师主要对教学效果、教学技能、教学环节、教学策略等教学流程中的某一方面进行反思,忽视了对学生是否获得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及自身教学的理念是否改进的反思。教学反思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3.缺乏对教育价值的教学反思
目前,多数教师对地理教学价值的反思关注不多。未以高考评价体系核心价值为指导,课程育人没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未培养学生获取及解读信息的能力、观察区域认知的能力和以综合思维视角调动与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不足,对教学反思的内涵理解不全面
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能力不足,在进行具体反思时,对“到底要反思什么”、“怎么反思”、“什么时候反思”等问题搞不清楚,这是一些教师不会写教学反思根本原因。反思需要回顾,但更需要思考。缺乏深层次思考的教学反思,显然不具有实际的意义。
2.偏重描述,缺乏对典型问题的深度思考
教师一般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和重复,未对教学事件或教学行为进行解释和论证,缺乏对有意义的教学问题的捕捉,探讨较多的是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技术性问题,很少对教学理论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本质性问题提出质疑。
3.面面俱到,分散零碎,系统性差,笼统空泛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缺乏敏锐的眼光,缺少深度挖掘,不去追问失败的原因。只把“反思点”停留在教学方法是否切适,教学目标有否达成,教学效果好不好,有哪些不足之处,今后如何改进等方面较为肤浅的层面,而很少对隐藏在教学表象之后的隐性问题,如教师的教学理念、专业知识、师生互动、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挖掘、追问和探究,致使反思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反思案例剖析(地表覆盖物对土壤的影响
1.常见的地表覆盖物的类型
在地理试题中,以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现象为例考查相关知识是非常普遍的。如地表覆盖物对农业生产的作用,就是很好的考查对象。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地表覆盖物如枯枝落叶、草、积雪、地膜、薄膜、砂子等,它们往往就经常出现在我们的地理试题中,成为学生分析的难点内容。
2.地表覆盖物对土壤的影响
我们在一次地理考试中,考查了西北地区的哈密瓜园里铺了一层砂子,要求同学们分析砂子的作用。学生们的答案让我们非常吃惊,答得较好且最多的是:能够增大昼夜温差,有利于哈密瓜糖分的积累;有少部分同学能够答出:铺砂子能够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极少部分同学能够答出:减少风力侵蚀地表,利于保持土壤。而很多同学则是乱答一通:如有利于压紧土壤;有利于雨水的下渗等。这些不同的地理答案给我们很多的思考,学生们为什么会答出这么多与试题不相符合的答案呢?我们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分析呢?这一难题就摆在我们的面前。
我经过长时间的思考,认为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就应该抓住一定的方法,进行系统的分析。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学习,掌握对知识的全面分析,并举一反三,达到由一个题到一类题的分析和运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分析能力,更好的适应高考。如在分析地表覆盖物对土壤的影响时,就要分析对土壤影响的具体方面: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对土壤温度的影响,并且从利、弊角度对比说明。
利的方面:
一是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增加土壤水分和保持土壤水分两方面:如东北地区的积雪,在春季融化时,就能为土壤提供充足的水分,为春播提供条件,这就是地表覆盖物增加土壤水分的典型例子;而西北地区在地表覆盖砂子,则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其它的地表覆盖物如草、地膜等也能起到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
二是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可以从为土壤提供养分和保持土壤养分两个方面分析。如枯枝落叶、草等覆盖物,在微生物的分解之后能够为土壤提供养分,增加土壤肥力。而西北地区的砂子,则可以减少风力的侵蚀,保护土壤;东部季风区的薄膜,可以减少雨水的侵蚀,利于保持土壤养分。
三是对土壤温度的影响。对土壤温度的影响可以从减少昼夜温差,提高土壤温度和增大昼夜温差两个方面分析。如西北地区的哈密瓜园通过在地表铺砂子,改变下垫面状况,减少比热容,可以增大昼夜温差,利于西北地区瓜果糖分的积累。而南方地区冬春季的地膜种植,则可以减少昼夜温差,特别是提高夜间土温,利于幼苗的生长,减少低温冻害对它的影响。
弊的方面:
如地膜易破碎,不易回收,细小的地膜碎屑残留在土壤中,会影响土壤水分、养分的交换,影响土壤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针对这类覆盖物要做好回收工作,减少对土壤的不利影响。其它影响:如黑色地膜,可以减少杂草生长,利于作物生长。又如陕西的苹果园在地表覆盖薄膜,能够增强太阳光的反射,利于苹果获得更多的太阳光,使苹果颜色更红更亮丽,品质更好。
四、教学反思的策略
1.反思的角度:
一是从自我视角反思(个人反思);教师自我反省,要常常反思自己的优缺点,让自己养成一种思考的习惯,才能使自己不断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并得到内化。二是从同事(名师专家)视角反思(教的反思)单纯的自我反思有时过于局限,思维容易受到限制,及时的与同事、名师进行交流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优化自己的教学广度。三是从学生视角反思(学生的学反思),基于学生“学”的视角反思能使地理教师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教学上的亮点和不足,从而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2.反思的主要内容:
一是反思教学目标,预设是否符合课标要求、学情及教学效果。教学标高要考虑教材的内容、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学情,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共同发展,关注个体间的差异。二是反思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学方法对于整节课效果的影响十分重要,教师必须考虑到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训、自己的教学能力、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环境等适时调整教学方法。
总之,随着新课标、新高考的有序实施,地理教师要认识有效反思的重要性,养成反思习惯;夯实教育理论基础,提高反思能力;掌握正确反思方法,提高反思效率;营造教学反思氛围,完善教学反思评价。通过有效的教学反思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真正让地理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