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激励疲软”现象的冷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8
/ 2

对“激励疲软”现象的冷思考

何俐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小学 213100

【内容摘要】

激励教育就是积极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鼓励的教育行为。它是赏识教育、成功教育的结合点。激励得当,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反之,则会出现“激励疲软”的现象。把握频率,全面、艺术地进行激励,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 激励 激励疲软 策略与措施

现象与困惑

有两次学生比赛,、使我记忆犹新。第一次是广播操比赛,我们班学生在平时训练中表现很不错。初任低年级班主任的我简单地以为,只要在比赛前把学生好好地训斥一顿,比赛时就会发挥水平。可这样做的结果却出人意料,比赛时领队的学生忙中带错了队,学生个个乱了阵脚,比赛结果可想而知。汲取了这次教训,在另一次比赛前,我热情洋溢地为本班学生进行赛前总动员,充分肯定了他们的实力,结果在这次比赛中,他们的表现比我想像的还要好。

两次比赛采用两种激励方法,出现两种霍然不同的结果,这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激励对于低年级学生的重要性。于是,我把这一手段推广到学习的各个领域,为了更好地发挥作用,特意精心制作了许多鲜艳的小红花,并把所有孩子的姓名在奖励公告栏“你追我赶”栏目中公布出来,使激励手段量化,直观化。初时效果出奇得好,就连平时比较后进的学生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可好景不长,就在我沉浸在喜悦中时,小红花奖励对学生的吸引力开始逐渐减少,更有个别学生居然公开说“我才不要小红花呢,又没什么用”当然其中颇有些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味道,但也充分暴露出滥用小红花奖励带来的弊端。失望之余,我开始反思:自以为很有效的小红花奖励制度,怎么会这么快就失去魅力了呢?

思考与分析

所谓激励,是指促使一个人产生积极地以某种方式行事的内心动力。学生对激励愈来愈冷漠,激励效应短暂无力,且把这种激而不励,激励失效的现象称为“激励疲软”现象。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反思使我认识到产生“激励疲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次数频繁 心理学研究表明,新鲜事物或偶尔的成功体验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偶尔得到几朵象征荣誉的小红花,定会无比兴奋。但是当他感觉小红花的得来毫不费力时,当他受激励的次数达到饱和状态时,思想上就会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当学生从内心深处感觉这是廉价的荣誉且不能承受它的频繁出现时,就会出现激励疲软现象。

2、内容片面 在激励学生时,我们往往只抓冒尖的,只注重学习方面,而他们在团结协作、运动健美、思维创新等方面的表现则被忽略。使得一些学生失去了显示个性优势获取激励的机会。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激励内容的片面无疑使许多学生一次次地尝试失败的滋味。“失败者”的心理暗示在这些学生头脑里一次次被强化,产生自卑心理,自我无价值感。所以,当学生体会不到自身优势所应获取的相应激励快感时,就会产生激励疲软现象。

3、缺乏艺术 赏识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要有一定的艺术性。赏识,绝不是一味的表扬,更不能夸大其词。如果发现了某学生的“闪光点”,只是单纯地夸几句或多次地反复强调,那被表扬的孩子就会觉得听腻了。如果激励的手法太单一,如我采用的小红花奖励制,就只能是“短效药”。时间久了,激烈功能也将与日俱减。反之,如果学生犯了错,老师只是任着性子大声呵斥,语言不讲究艺术,不注意启发性,犯错的学生的自尊心将受到伤害,且会产生抵触情绪。久而久之,学生会从教师的态度中敏锐地感到教师对他们的不信任,这样出现激励疲软现象也在所难免。

策略与措施

激励是对人的某种思想行为的肯定,因而激励一定要有意义。凡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思想行为,都要适当激励,使学生在细微中见精神。我认为可以从下几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在自我肯定中获得激励

中国著名美学家蒋孔阳先生曾说过∶“一个人在生活中发现不了乐趣,生活对这个人来说就没有意义;一个人在工作中发现不了乐趣,工作对这个人来说就是痛苦。他就不可能有所创造和发明。”成人尚且需要乐趣作动力,儿童更加需要乐趣,它来自学生对自我的肯定。

积极的肯定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优势并引发其潜在动机产生行为,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为了让学生强化自我肯定意识,我在晨会课上,经常带领同学齐呼“我行我可以,我一定行,我一定能成功!”在听到响亮呼声的同时,我分明看到了一双双更加自信的眼睛。我还有意识地通过讲故事、举例子的方式引导他们乐观地接受来自不同学科、不同阶段、各个方面的挑战,相信并感受自身的力量和价值,相信只要努力奋斗就会获得成功

2、引导学生在成功体验中获得激励

哪怕是一次小小的成功体验都能让学生激动不已,更坚定前进的步伐。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自我评价系统还不完善,他们的成功体验很大部分建立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之上,所以我们应该及时恰当地对学生的行为作出反应,让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新的学习中。例如,班上的小张同学,一直以来是让老师和同学都头疼的那类学生,尤其是完成作业方面,不仅

质量差而且拖拉。一次次的督促、指责都不见效。在一次的作业批改中我发现虽然错误仍很多,但是字有了一点进步。于是我赶紧抓住这难得一现的闪光点,在晨会课上大加表扬,并让他站在讲台前,接受同学的祝贺。经久不息的掌声使他激动的满脸通红,也为他日后的不断进步提供了精神动力。

3、引导学生在团结协作中获得激励

欧洲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假使一个儿童未曾学过交往合作之道,他必定会走向孤僻之途,并产生牢固的自卑情绪,严重影响他一生的发展。我们应创设机会让他们学着交往,学着适应集体生活。事实证明,学生在集体中能很好地规范自己的言行,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树立集体以我为荣,我以集体为荣的思想。实现小组各成员优势互补,协同共进。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我深感依靠老师来抓成效并不明显。于是我在学生广播操比赛前把他们编排成5人小组,知道他们合理分工,并让他们明确个人荣誉与小组群体以及班集体荣誉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此后的训练中,各小组成员均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能,调动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这样,个体受到的激励才会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4、促使学生个体在科学评价中获得激励

科学的评价是指要全面地、积极地、发展地看待学生,分析学生。首先应丰富评价的内容,在重视知识学习的同时,还应把阳光向上、强健体魄、创美赏美、务实创新等品质和能力等纳入评价范围。比如:五花争章的评选,分为向善、向慧、向健、向美、向新五类一级章,每类一级章下再细分为爱国爱校、勤学善思、热爱劳动、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等二级章。让学生体会到每点进步都得到相应的肯定和褒奖,多维度、多层次地体验成功的快乐。

其次,应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毛泽东同志很早就提倡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老师又何必把评价权牢牢地握在自己手中呢我认为完全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事物、评价事物。夕会课、班队活动课都是让同学畅所欲言的好时间。我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针对周围一些有意义的人和事展开讨论,事以老师提供话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如“我看同桌之间的小磨擦”、“×××,我想对你说”、“我是班级小主人”等,鼓励学生大胆阐述与众不同的见解,逐步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价值观、世界观。

激励是教师教育或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但它用得恰当与否、效果如何,与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当前,教师教育学生,首先必须把学生当成一个人,一个发展着的亟具个性的人来看待,应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的别才别趣,尊重其特智特能,应正确地、有艺术性地使用激励这一手段,为发展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丰富性创设必备的宽松氛围,让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激励“疲软”现象探析  何丽红 《班主任之友》 2000年

2、赏识教育的实践探索 张梅  《广西教育》2012年第10期

    3、谈“激励法”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王彩云 《教育艺术》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