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区当代公共建筑实践的文化适应策略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藏区当代公共建筑实践的文化适应策略探析

罗显文

西藏自治区建筑勘察设计院 西藏自治区 850000

摘要: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如何塑造城市的地域特色,历来是建筑界所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在对传统的藏区公共建筑文化特性进行归纳的基础上,结合藏区当代公共建筑的特点,总结了藏区当代公共建筑实践的文化适应策略。

关键词:藏区建筑;文化适应当;公共建筑

引言

西藏的独特之处有两个地方:一是独特的高原环境,资源匮乏,气候条件恶劣;二是西藏民众普遍信奉佛教,也就是众所周知的藏传佛教。在一定程度上,藏传佛教的形成和发展都与西藏特有的高原环境密不可分,这也是西藏特有的文化形式。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文化趋同”的趋势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扩散,当地建筑的认同也随之消失,建筑师们也开始了对地域建筑的探索。随着农村的发展,以及近年来的旅游业发展以及地震灾后重建等因素的影响,西藏地区涌现出了许多建筑实践。本文旨在通过对藏区传统公共建筑的考察和重新考察,总结和归纳藏区的地域塑造战略,为当前的建筑设计实践提供借鉴。

1藏区当代公共建筑和现代建筑对比

在所有的建筑形式中,建筑形态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大多数藏区当代公共建筑都是以宫殿、庙宇为主,所以在布局上,藏区建筑有着自己的特点,充分体现了西藏的宗教文化特征。藏区当代公共建筑的平面布局略微的错开,形成了一个整体。很多建筑整体的基调是一个比较厚重的长方形,上面有一些不规则的线条,让整个建筑看起来既有生气,又不会显得死气沉沉,布局非常的精致[1]。不论是藏文化中常见的花柱、庙宇长廊、殿堂、偏殿等,都与藏文化所包含的宗教文化色彩相符,因此,藏文化的影响也影响着它的建筑布局。而现在的建筑风格,更是充满了时代气息,特别是最近几年的建筑,更是别出心裁,建筑风格迥异,与藏区建筑的整齐、严谨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要将传统的建筑风格与藏区当代公共建筑的庄重、严谨、灵动结合在一起,就需要在建筑设计上下功夫。

比如,藏医院采用楔形设计,保留了藏区建筑独有的特点,墙体采用分层的形式,尽可能地节省建材。将现代建筑的特点融入到人的藏区建筑中,会让建筑的空间变得更有层次,现代建筑采用了大窗,明亮的光线让建筑内看起来格外明亮。藏医院是一座集现代建筑与藏区建筑思想于一体的独特建筑,深受广大市民的青睐。

2藏区传统公共建筑的文化特征表达

2.1基于自然适应性的建筑文化特征

藏区由于气候干燥、寒冷、环境的特殊性,建筑中采用了大量高比热的粘土和岩石,一般墙体厚度在0.5 m以上,并与内部的木质柱网系统一起支持密椽平顶。土、石、木混合结构建筑内部柔软,外部坚固,抗震性能好。藏区建筑的窗檐是由多层短木椽一层一层地从洞外穿出,上面铺着岩石和泥土,起到遮阳、防雨、装饰作用,而香帘则进一步强化了门窗的作用,其结构的复杂性与建筑的等级成正比[2]

2.2基于洁净观的空间秩序

在藏区当代公共建筑中,洁净观是一种功能上明确表达,对于公共建筑而言,它已经与住宅有了不同的建筑形式,这里着重讨论了对建筑结构的控制,表现在墙壁和飞檐的使用上。明亮的墙壁和黑色的飞檐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是藏区建筑的一个典型的意象。高级建筑一般是用粗糙的白色石料砌成的,而低级的则是用粘土砖或夯土墙。金顶是用来装饰宫殿和神殿的,以凸显它的内部空间,它的分布是自由的,越是高级的建筑,金顶就越高大,装饰也就越复杂。藏区建筑的色彩具有明显的宗教意蕴,其色彩等级分明,纯度高,对比强烈,一般使用白色、黑色、红色和黄色。白色代表纯净,适用于不同级别的建筑物外墙;红色是力量和杀戮的象征,在高级建筑物的屋檐上使用。黄色是高贵和高贵的象征,在金顶、外墙和镏金的装饰中使用。

2.3基于仪式活动的空间组织

除沿著顺时针方向敬佛的转经回廊之外,崇拜佛像的过程也与空间结构相协调,由空间的大小与光线来营造气氛。大昭寺的祭坛是沿着轴线延伸的,有一定的空间纵深,在膜拜时,随着祭坛的高度不断升高,空间的高度也随之增大,这种变化是由低到低,再由低到高,再由低到高,再由低到高,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佛陀的伟大,也彰显了自己的渺小[3]。屋顶是和诸神交流的地方,平坦的屋顶有利于进行诸如转经筒、煨桑和经幡之类的宗教仪式。

3藏区当代公共建筑文化适应策略

西藏地域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人文环境,这是藏族独特的建筑风格。西藏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许多援建工程已陆续竣工,西藏城市化进程加速。

如此大规模、快速的建设,对藏族的传统建筑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许多新建或援助的藏族建筑都丧失了其固有的地域特征,西藏某些地区的建设也面临着丧失其固有特征的危机。要想保留西藏的建筑特色,发扬西藏建筑的地域性特征,就必须在前期的工作中,对西藏的特色和传统文化特征有深刻的认识,而不是单纯地靠表面的猜测,而是要对其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层次的发掘,这样既可以保留原有建筑的“神韵”,又可以将藏族的建筑文化发扬光大。本文拟就西藏地区当前新建房屋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3.1以传统结构逻辑为基础进行群体空间布局

西藏现已形成了大量的平面式集成式现代住宅,其特征为:建筑单体基本上按照纵向和纵向规律排列;建筑物之间的间隔基本一致,布局整齐;大多数的建筑群都是以一至两种完全一样的建筑形式进行复制。藏族传统的居住社区有如下特征:①在一个中心周围建造,并呈现向心性;②建筑的布局,随形而动;③个体形态根据自身的规律,有多种不同的形态。在进行住宅小区的空间布局时,首先要根据地形作出相应的设计,这也是藏族长期顺应自然、崇尚自然的基本理念。然后,以藏族传统民居建筑的若干主要特征为基础进行设计,但不能仅限于此,要把原有的传统观念和现代的建筑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适应藏族地区特色的新型建筑。

3.2运用传统文化内涵处理建筑单体形象,避免出现“想象”建筑类型

当前,在许多区域的建设中,都存在着与区域原型不符的幻想式建筑。这种建筑是模仿藏族的典型建筑,但是由于缺乏对传统建筑的内涵的了解,在形体、材料、色彩和细节处理上,形成了一种与西藏不同的想象式建筑。比如用色不纯,不纯,用繁复的装饰来解决民间的建筑问题。藏族建筑的造型特征主要表现在:①建筑的主体是白色或材料自身的色彩;②建筑色彩更明快、更纯粹;③普通住宅房屋的装饰和不加修饰/在特定的建筑物中有特定的装饰方法。

在进行单体建筑的设计时,必须从对藏族传统建筑文化的尊重入手,深入了解其所蕴含的文化意蕴,并分析其内在的不可更改性。保持固定的要素,使变化的要素得到升华。

3.3深入了解提取符号的藏传佛教文化内涵,避免产生建筑符号混用

一些建筑在藏族传统的文化象征上是任意的,无法识别其含义。金顶,胜利幢,细鳞法轮,铜塑十相自在图,只有在藏传佛教的寺庙建筑中才能见到;日月符,吉祥节,万字文,卷草纹,八瑞相,都可以用来装饰普通的建筑物。藏族传统建筑中象征符号的使用具有如下特征:①藏传佛教寺庙的标志性建筑通常为金顶,胜利幢,细鳞法轮,铜塑十相自在图;②在住宅建筑中,通常用作外立面装饰的日月符,万字文,彩绘蝎子等;③卷草纹、莲花纹、水纹、云纹等多用于门窗、窗框和梁柱的装饰;④八瑞物,八瑞相,七政宝,各类动物等,常用于室内壁画、橱柜、窗帘等。具体运用不同的文化符号。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的文化特性具有基本的演化特征。技术、经济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是推动这一趋势的因素,全球化时代下的建筑文化需要在实践中正确把握调整战略,推动藏文化和都市文化融合,让藏区建筑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参考文献:

[1]格桑央金.藏式建筑材料应用与发展[J].城市建筑空间,2022,29(05):221-223.

[2]薛紫橙.传统藏式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2(01):22-24.

[3]杨超.甘南藏族传统居民建筑的研究——以夏河县达麦乡为例[J].居业,2021(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