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441481199207123379
摘要:生态环境监测是一项环境监测机构监测环境质量的工作,根据监测到的指标分析环境质量发展,进而为环境治理提供信息支持。生态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对我国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影响深远,需要加强分析。本文从常见的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入手,讨论如何推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高质量开展,希望对有关研究带来帮助。
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环保技术;管理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也对环境造成一定破坏,整体来看人们的环保意识显著提升,不过在环境污染质量工作开展中还存在不足。监测工作是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前提,可以为环保工作指明方向,需要监测机构对多种技术加以应用,助力我国环保事业健康发展,以下进行相关分析。
一、常见的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
生态监测主要是对生态系统进行监测,由此体现生态系统的演变趋势,在环境监测过程中环境技术是主要的手段,环境监测机构需要基于代表性、规范性、完整性的原则达到控制目标,并且要针对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制定差异性的监测目标。现阶段我国基本实现了生态环境监测全覆盖,并且借助现代化的监测技术掌握区域内生态环境,当前主要的环境监测技术如下:
(一)色谱技术与光谱技术
色谱技术是在环境监测过程中使用的分析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可以将被分离的有机物监测,主要的监测技术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对于光谱技术来说,这是一种被测原子的特征光谱强度计算含量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包括发射光谱分析和吸收光谱分析两种,我国已经制定了水污染监测技术标准,实际应用效果显著,其中光谱技术发挥了主要作用[1]。
(二)3S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技术与遥感技术已经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得到广泛运用,其中遥感技术可以根据电磁波的变化分析被监测的生态环境动态,之后根据当前的生态保护情况预测今后区域生态环境发展,其中主要是采集与监测植被生长情况与生态环境污染指数,出现严重环境污染问题以后可以报警,让环境污染治理成本得到控制,其中热红外遥感技术可根据目标物辐射特性探测,分析物质类型,进而依据辐射特点科学评价,而高光谱遥感技术以光谱特征、地物成分信息为依据,进行对环境变化加以监测。地理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技术采集、存储、分析和管理地理数据,将其用于生态环境监测与环保工作及时掌握地理空间环境问题。全球定位系统在应用过程中建立实时定位监测体系,让监测的数据信息更加及时的传输,为环境监测工作开展提供了巨大支持。
(三)物联网技术
其一是水质监测。通过传感器与监测设备对工业废水进行监测与信息获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安装感知层后通过网络层把信息传输到应用层,分析数据的采集时间,如果排水不符合规定就会传输到计算机系统,实现对水质的监测。我国已经基于三层传输网建立了环境监测体系,比如对藻类水华预警过程中精确度超过80%;其二是大气监测。在大气监测中主要是定时监测和分析碳氧化物、硫氧化物,进而判断大气环境质量,在物联网技术支持下可以通过气体传感器对大气状况实时监测。需要在监测工作开展之前对气体的标准值进行设定,如果超过预设指标系统将位置与数据信息传输到后台,环保部门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污染物扩散;其三, 生态监测。这一技术是将监测区域划分成不同的分簇,之后通过传感器对温度、湿度、噪声等指标采集,再传递到控制中心,具有远程采集、实时性强的特点,比如在监测超范围内设置移动Agent节点,之后建立二维定位表就能确定最佳路径进行信息的传递,整体上对功耗控制[2]。
(四)自动监测技术
其一,进行地表水水质监测。通过自动测量、传感器、计算机组成自动监测体系,进而监测地表水的水质,其系统子站主要包括采样系统、水样预处理、通讯与数据采集,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水温、电导率、金属离子、氟化物;其二,进行空气监测。通过气体分析仪器、采样系统与子站数据采集等单元对NO2、SO2、PM10等数据输入和输出。
二、如何推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高质量开展
某市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中引进了自动监测技术,不过在使用中受到人员管理、监测仪器等因素影响导致数据准确性不足,表现如下:其一是水站点数量不足,未能对该市的全部水质情况真实体现,而水站运行期间存在故障,运行效率不高;其二是气站点位布设不合理,已经不能满足对全市的空气质量监测。结合以上问题,在水质监测过程中对重点区域加大监测力度,并且增加了水质监测项目,定期进行水站的维护,而空气质量监测对监测点合理分布。针对污染软的监测,主要是科学进行设备的安装,之后在运维期间实现运营单位和排放单位的交接,金额避免在试运行期间出现故障。此外,对环境监测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加强信息的及时的传递,对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及时治理。各地区也需要结合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相关工作,具体如下:
(一)加强资金投入
对于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来说,由于监测对象、方法的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监测技术和设备。而技术与设备的应用都需要资金作为保障,因此各地政府需要加强财政预算,结合地区工作的实际情况落实资金政策,设置专项资金,还需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吸纳民间资本,让资金渠道更加广泛。为了让资金得到有效管理,还需要对资金的使用去向加以监管
[3]。
(二)完善管理工作
对于生态环境监测来说,监测对象包括了土壤、水源、大气以及噪声、固体废弃物等,需要对不同的监测对象选择设备与方法,比如在监视性监测中需要进行持续性的监测,进而确定生态环境质量与环境污染情况。再如进行特定目的监测过程中需要在短时间确定污染源与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并且根据监测结果快速进应对,而研究性监测对数据的精确性要求更高。当前的环境监测种类逐渐丰富,对监测工作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环境监测机构重视长远工作,加强细节管理,让监测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比如采取岗位培训的方法,增强信息素养,还可以定期进行岗位轮换,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引导监测人员具有团队意识,进而减少性不对称问题,最后定期进行人员的考核。
(三)创新监测技术
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近过程中需要加强技术创新,这是避免数据失真和保证监测工作效率的关键,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不仅要实现仪器与设备的更新,还需要让监测人员的意识创新,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关注行业发展,注意细节处理,让监测对象和监测方法契合,比如对采样的时间、频率、样品的保存加以重视。此外,需要对实时检测技术加强利用,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环境监测工作的结合可让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大大提升,可以帮助环境监测机构及时发现污染物位置,之后生成污染治理报告[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开展起到深远影响,是我国生态工程建设的关键,针对当前我国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需要加强资金投入,重视人才培养,完善监测制度。与此同时,各地区需要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加强数据共享,进而在污染治理中采取更加有效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张丽君,张尧敏.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发展分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22(14):603.
[2]丘小妮.浅谈环境监测在生态环保中的作用及发展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23(7):50-51.
[3]陈仕荣,杨刚,李彦妤.浅谈环境监测技术分析以及生态可持续发展[J].科学与信息化,2020,23(6):1,3.
[4]石长城.对生态环境检测及环保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J].科学与财富,2020,22(1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