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阳朔县外语实验中学 广西 阳朔 541999
摘要:语文阅读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提高文学素养至关重要。阅读理解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
高中生应该有更高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语文教学的目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不仅要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还要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一、展开想象力,创造新形象
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像,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我设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而这种情景则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像,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说:“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尽管多数学生并不认识槐树,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通过想像,却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来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然后掬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种悲凉弥散开来。通过这种想像,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
又如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可以请学生根据画中的荷叶或生活中所见,把荷叶与芭蕾舞女组合起来,想像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满眼繁茂的荷叶,荷叶片片相连;因为出水很高,才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像优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舞女的裙——于是,静静的荷塘幻化为动态的舞台,舞女们穿着绿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轻盈的旋转。随着想像的驰骋,学生们进入到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形象,作品在想像中得到了复活。
二、创造情境领略其中韵味
教师想办法创造情境,让学生走进课本,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
自然贴切的情境构建是语文情境阅读教学的关键,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引导中学生主动学习的好方法。情境创造,常以问题情境导入,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好奇心,激发学生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精心设置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情境创造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有价值的情境,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进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如《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情境创造:老师播放连续剧《亮剑》片段,带学生进入教学情境,让学生分析主人公李云龙有什么特点。学生说,他能征善战、出奇制胜,立下了汗马功劳;李云龙勇猛顽强,敌人怕他;李云龙耿直豪爽,同志爱他敬他;他直面困难和挑战,敢于亮剑,观众爱他。教师解释,古人常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策,《烛之武退秦师》的主人公没有李云龙能打,但他救了自己的国家。李云龙用兵,烛之武用心,不动一兵一卒,智退敌国,三十六计,中华瑰宝,他用了哪些计策呢。这些教学情境的设置,既扩展了学生的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引入课文讲解。
三、设计问题探究,引导学生思考
在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式中,问题探究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有效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会在问题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发展兴趣、培养能力,实现教学质量提升。高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开放的,教师不能限制学生的创新想象,不然容易降低学生的兴趣发展和思维拓展。所以,相比较直接为学生讲解课堂知识来说,不如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提出自己的质疑,让学生在深度阅读中,解决问题。
例如,高一下册整本书阅读《红楼梦》里的《林黛玉进贾府》这部分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发现,部分学生在阅读本篇内容的时候,只能理解文本表面,对《红楼梦》中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想表达的情感态度,并不能理解和体会。所以,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专题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问题中,进行阅读和思考,感受文本中人物的情感刻画和态度。如,教师可以开展“林黛玉人物形象的探究问题”。在问题探究中,教师提出:“林黛玉因何进贾府”“文中刻画林黛玉的性格特点”等问题,让学生进行阅读探究。为学生开展探究阅读活动,学生能在自主阅读中感受文学语言的特点,体会小说中人物的情感,也有助于学生自主思考和想象,丰富学生对文本的探究能力。
四、深度评价反思,树立学生信心
评价也是深度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学生在学习完成后,需要教师给出相对应的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上的不足,从而积极探究其中的原理,实现有效改正。另外,教师用鼓励的评价方式,还能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喜悦,激发出语文阅读的乐趣,让自己自愿加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实现自信感的提升。还能增强语文学习的动力,学生更愿意加入到学习活动中,提升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例如,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不同的角度来评价学生,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优点,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比如,可以通过知识技能、阅读问题回答、上课态度等多种方面进行评价,而不是从一方面评价。在评价学生阅读的时候,教师要具体评价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如文章语言表达最好是哪一句,哪个词用得比较传神等。或者,部分学生发现了教师没有发现的问题,教师就要及时表扬学生,让学生继续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从而树立自信心,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也能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作为高中生,他们对文章都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如果我们一味的只是教,让他们只知道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不符合高中语文新课改思想,更不利于他们的发展。在新课改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中,教师积极改进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深度学习理念和阅读内容,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培养自己的阅读思维和价值观念,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为未来全面发展打造基础。
参考文献
[1]年小菊.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析[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6):23-24.
[2]倪方利.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作文,2021(48):40-41.
[3]张宁建.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名师在线,2021(35):72-73.
[4]王兆萍.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分析[J].中学语文,2021(35):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