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模式的多元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模式的多元构建

林雲雨

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茅家岭中心小学

摘要:在新课标全面贯彻的背景下,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活动也发生了较多变化。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在教学中应该重视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创新,突破传统教学体系的“唯成绩论”。在这种情况下,活动化教学模式开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较好的应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教师在应用活动化教学模式的时候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这主要是因为在过去较长时间里,教师都过于依赖“填鸭式”教学模式,应用活动化教学模式的熟练度不够,导致数学教学活动还有较为广阔的提升空间。下面笔者将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索活动化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动化模式;构建策略

引言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主要集中于如何正确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思维、如何引导学生养成逻辑思考的习惯等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及原理,还要利用富有童趣、吸引力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促使其充分吸收、理解并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基于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切实围绕现有数学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充实课堂。活动化教学致力于让数学教材上的内容“活”起来、“动”起来以配合教师合理的教学设计,为学生营造舒适的学习氛围,并让学生在此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稳步提升数学能力;合理利用该教学方法,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

一、活动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营造课堂教学氛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活动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氛围。当前,部分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比较沉闷。但在引入活动化教学模式以后,这种情况就能够得到较好改善。这是因为应用活动化教学模式后,教师可以融入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导致课堂教学任务很难完成。而在使用活动化教学模式以后,教师不仅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学科内容,同时还可以较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如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分组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多种方法。这样一来,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知识的难度就会显著降低,最终能充分提高数学学科教学效率。

(三)有利于推动学科教学创新

在新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进行课堂教学的创新转变,使学科教学可以完成预期的任务。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如果能够充分发挥活动化教学模式的作用,就可以在传统数学课堂环境中进行多种创新思维的培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枷锁,推动学科教学的创新。特别是应用活动化教学模式后,既可以充分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结合学科知识进行自由探索,这直接改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格局。

二、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模式的多元构建

(一)推出活动任务,明确活动化教学程序

学生对数学活动比较敏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很强,这无疑是重要的教学生成条件,需要教师加以合理运用。在设计活动任务时,教师要对活动要求进行细致规划,给学生做出必要提示,明确活动程序,确保活动顺利开展。由于学生的学力基础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教师在布设活动任务时,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为不同学生设计不同活动内容,体现因材施教原则,这对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有重要作用。学生对生活观察学习活动比较熟悉。教师推出适合的观察活动,能够使学生形成崭新学习动机。在教学“观察活动:看一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拿出一些正方形积木,在桌面上摆拼成一些图形,要求学生从不同方向进行观察,用图示方法呈现观察结果。然后,学生便会展开观察讨论,使课堂学习氛围活跃起来。在展示交流环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观察解读。学生便结合图示介绍观察经历和观察判断,重点介绍观察技巧和方法。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行组织观察活动,将一些文具、书本等作为观察对象,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归纳出观察方法。教师深入课堂了解学生的观察情况,并给予一些方法支持,能够确保学生观察学习活动顺利开展。

(二)优化活动组织,提高活动化教学质量

数学活动组织亟待创新和优化。因此,教师在具体组织时要注意推出一些整改措施,对活动程序、活动组织、活动调整、活动评估等做出对应设计,为学生创设适合的学习环境。在学生进入活动环节后,教师要跟进观察和管理,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做实时评估,找到问题所在,提出解决方法,确保数学活动能够顺利推进。学生经常参与活动会产生审美疲劳,如何做对应调度,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教师客观把握学生的学力基础,对全面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组织学习活动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操作实际,确保学习活动高效开展。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拿出一根绳子,用直尺测量长度,然后将其摆成长方形,再用直尺测量其长和宽,利用计算的方式得到周长,形成结果验证。在学生掌握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后,教师再推出生活实践活动:“在我们身边有大量的长方形,请利用直尺,测量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计算其周长。”学生接受任务后,会主动展开生活观察,找到不少长方形案例,并进行具体的测量和计算。教师要对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给予必要的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宏观把控,组织学生做活动反思和归结,为认知内化创造条件。

(三)引领学生动手操作,实现数学知识的内化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直进行理论知识的传输是很难取得较好效果的,还应该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亲自动手实践以后,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知识就会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实现教学知识的内化。基于这方面考量,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动手实践的操作活动。在具体设计操作活动时,教师需要做好安全性考量工作,避免操作活动中存在不必要的安全隐患,给学生带来安全威胁。在具体开展操作活动时,教师也要先做好示范工作,同时还要面向学生讲解操作活动所蕴含的数学知识点,使学生后续参与操作活动时可以得到较好的指引。在学生参与操作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语言引导,以保证操作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内容出现疑问,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在学生无法得出结果的时候再介入其中。在操作活动结束的时候,教师还要带领学生一起总结操作活动蕴含的知识点,并结合学生之前的体验进行综合讲述,以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点的掌握。

结束语

学生对活动化学习活动有参与兴趣,这是重要的学情基础。因此,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处理,对学生学习心理做对应调查,确定活动化教学模式设计路线,为学生设计更多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性活动中建立学科认知。同时,教师要借助更多辅助手段,推进活动进程,让学生在充分实践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在深入探索中形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陆丽芳.活动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J].文理导航,2021(06):36-37.

[2]陈晓燕.基于个性化学习视角下活动数学的教学探究[J].数学大世界,2021(05):79-80.

[3]姚静依.丰富核心活动课 促进活动数学化:“有趣的七巧板”教学设计与说明[J].小学数学教育,2021(12):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