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内涵新发展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2

微课内涵新发展的思考

张垚,孙微

河北外国语学院  国际语言教育学院,河北省,0500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已逐渐成为教育技术领域探讨的焦点。“微课”又被人们称为“微课程”。从2012年开始 ,随着颠倒课堂(翻转课堂)、可汗学院等新概念的普及,微课程作为颠倒的课堂的课前预习环节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受到研究者和教师管理者的重视。

关键词:信息技术;微课;微课程;

引言:

微课程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主要载体,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建构主义体系形成主题式、深度化、结构化的资源单元应用“微环境”。因此,微课程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拓展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1 微课程起源

2011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信息网络中心胡铁生先生进行了教育信息化的新思考,他的“微课程”有关研究成果获得相关学者和专家的认可与好评,成为国内首个最先提出和界定微课程概念并进行区域微课程实践研究的第一人。他被认为是国内“微课程”首创人。

国外“微课程”的概念,它最早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5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 于2008 年首创。目前,圣胡安学院不仅开设有相关专业的大专和证书类课程,而且还开设有相关专业的网络在线课程。

2 微课内涵

微课程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主要载体,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建构主义体系形成主题式、深度化、结构化的资源单元应用“微环境”。因此,微课程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拓展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微课是什么?焦建利先生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胡铁生先生认为:“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网上的定义认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百度百科认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首届中小学微课大赛文件认为:“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之有机结合体。高校微课大赛文件认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目前对微课概念没有权威的正式定义。笔者认为微课程是指在较短时间内(一般为10分钟以内),为满足个人或社会所需要,以丰富表达方式,比如音频、视频、动画等呈现的某一知识点或某一问题的设计与实施的整合。

3 小我国微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班通过上述对微课文献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发现微课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理论、开发、评价三个方面。具体问题及建议如下。 
(一)理论基础研究不足 
  微课的兴起与发展以实践为导向,理论基础建设相对滞后。目前,微课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是关于微课的定义、特征、组成要素等基础性的概念,缺少全面、深层次的理论探讨。由于微课是新兴的事物,还没有形成自身的理论体系,可以借鉴教育领域或其他相关领域的理论体系,经过实践论证不断修正原有的理论体系,形成微课自身的理论体系。 
(二)缺少功能良好的微课平台 
  微课平台是资源库的载体,作为微课应用的外部条件,其功能是影响微课应用的主要因素(詹春青,等,2013)。目前已有的免费微课平台就功能性而言,只具备简单的点播、评价、下载等基础性功能,社交联系、推送个性化资源、在线测试与评价等高级功能尚不完善。对于当前非常热门的移动学习,微课平台也缺少对于移动终端的支持。 
  微课平台的开发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投入,要打造功能良好的微课平台,需要由各级各类教育部门统筹,拨出专项经费来支持,建立起免费共享、功能完善的微课平台。同时,从功能性角度来看,微课平台除了基础的功能以外,更要着力开发高级功能,例如提供用户间双向交流的通道、学习路径支撑、学习分析、过程性评价功能等。此外,还要重点打造微课平台的移动终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等,这对于开展移动学习、混合式学习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只有完善了微课平台,才能进一步为微课的共建共享、推广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评价机制研究薄弱 

目前微课的评价机制单一,主要还是以比赛评价机制为导向,具体体现在“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和“中国微课大赛”制定的评价标准,这一类评价标准主要为比赛服务,是否适用于在线教育、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等不同情境和不同用户,有待探讨和论证。 
  建立微课的评价体系,可以参考桑新民(2015)提出的评价微课的三个关键点:一是针对不同学科确立分门别类的评价指标,推动教师(跨时空)团队发展;二是加大用户(包括教师、学生、其他用户)评价的权重;三是重视可重用资源的价值导向,处理好快餐、中餐、大餐之关系。这三点在目前的评价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尤其是第二点加大用户的评价权重,用户是微课的使用者,对于微课水平的高低最有发言权。另外,还要关注网络用户的评价,网络用户基数大,而且是非面对面评价,评价比较中肯。

(四)缺少成熟的应用模式 

目前微课的应用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比赛,二是课外学习。关于微课如何应用于传统课堂教学,还有待更深入的实证研究。此外,关于微课的在线教育应用研究还比较少。 
   从交互的角度看,当前的微课交互性仍然非常薄弱,主要体现为学生观看微课资源、作答习题等单向性、“键盘+鼠标”式的交互。随着语音技术的发展,未来微课可以通过语音交互学习者与微课系统直接进行语音交互、语音答题、语音搜索资源等;随着各式各样传感器的发展,未来微课可以提供非常丰富的感官表情交互,智能感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变化,智能地提供相适应的课程内容。3D打印技术、三维虚拟技术和穿戴设备的应用,也将促进微课交互功能的提升。新兴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将会为微课的设计、开发及应用提供更多元、更智能化的选择。

4 结语

微课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大趋势。为了解决教育资源的匮乏,实现资源的共享,微课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一种重要教育手段和发展方向,也成为企业的一种重要的知识管理方式。随着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微课还将有更大的发展。构建合理有效的微课学习平台,是推动微课发展的支撑点,关系到微课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网络本身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环境,在大网络环境下想要真正学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确实有很大难度,对于渴望学到真知识的人,遇到一些完全欺骗类的网站就会走弯路,对未来会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

[2]张生,王丽丽,苏梅,齐媛. 微课设计要素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14.09.10.

[3]刘名卓.微课程的设计分析与模型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127-131.

[4]王觅.面向碎片化学习时代微视频课程的内容设计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