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区中提升大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30
/ 2

浅谈科学区中提升大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

张晶晶

厦门市翔安区金海第一中心幼儿园  361100

【摘要】科学的核心在于探究,科学探究不仅是幼儿学习科学的必备技能,也是幼儿探求其他知识,理解周围世界所必须的,可见,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是教育的目标之一。班级的科学区科学是幼儿自主探索的非常重要的领域,目的是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使幼儿获得发展,是对幼儿的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在幼儿园的科学区中,目前普遍存在着幼儿无探究或者探究持续性低,频繁更换游戏材料的现象。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的问题意识越来越强,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也与日俱增,因此本文对大班幼儿在科学区的活动进行观察、分析、思考,探讨如何在科学区中提升大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科学区 大班幼儿 科学探究能力

大班的幼儿具有强烈的追求成功及动手能力强的特点,他们好奇好问,对身边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我们通过提供材料让幼儿在与周边事物的互动中激发他们的兴趣,体验探究的过程,发展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在提供材料方面教师懂得要基于幼儿的兴趣点,但是对于游戏中要如何沟通及有效指导幼儿、动态更换游戏材料认识不足,以致科学区出现幼儿的探究劲头不强,探究停留在表面,频繁更换操作材料的现象。长此以往幼儿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得不到发展。

一、影响大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的情况分析

教师在投放科学区的材料、创设环境时往往能够根据班级主题活动的开展,基于幼儿的兴趣及年龄特点进行投放,但真正投放的材料却缺乏探究性,经不起推敲;在幼儿探究的过程中,很多教师更多地在乎幼儿最终的得出结果如何,有没有达到设置的目标,并不在意探究的过程中试错,一旦操作不对,教师甚至会干预指导。幼儿跟着老师的指令进行,这样幼儿缺乏足够的时间、自主权进行探究;此外教师缺乏足够的耐心,专业的知识进行指导,也会限制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一)材料的投放缺乏探究性,一成不变

教师在投放材料时都知道要考虑到班级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动态管理材料。但在真正的带班过程中往往力不从心,停留在表面,一份材料从期初一直到期末从未改变,并未跟随幼儿提供具有挑战性、探究性的材料并不断丰富。例如在大班科学区《好玩的陀螺》中,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硬纸板、牙签若干让幼儿去自制陀螺,幼儿尝试几次后也就失去了探究兴趣,教师也未能更新材料,导致那盘材料无人问津了。我们都知道教师想要让幼儿探究陀螺面的形状与陀螺旋转的关系,但当幼儿已经失去探究热情时,我们是否可以稍作改变,例如在牙签上做上几个标记,引导幼儿不断调整纸面离地的高度并进行实验,探索并发现陀螺旋转的时间长短与纸面距离地面高度之间的关系。这样对材料的稍一改变就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支持幼儿的探究往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

(二)教师的指导缺乏支持性,扼杀发展

  1. 教师主导,直接干预

在科学区中,教师往往不自知地成为主导者,当他们在观察中一旦发现幼儿在探究中出现迟疑、操作不当的情况往往就马上介入,一步一步的告知幼儿应该如何做,怎样办,不给幼儿试错的机会。

  1. 专业匮乏,无效指导

由于教师素质的个体差异,对于科学素养的认知有限,导致教师未能及时捕捉教育契机,只关注幼儿的游戏音量、是否换区等表面问题,走马观花,进行着看似忙碌的无效指导,却不能根据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与分析,提供及时、适宜的材料及言语指导,从而推动幼儿的科学探究往更深层次的发展。

二、大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发展支持策略的探讨

(一)巧投材料,引发探究

幼儿的发现来自于他们自己摆弄和操作,因此材料的提供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提供多样性的材料才能使幼儿在反复观察、操作、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去探索、发现、实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过于简单的材料会使幼儿失去探究的兴趣;而过于复杂的材料则会使幼儿产生抗拒,教师还是要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水平动态进行调整材料。

(二)教师指导,不断跟进

大班的幼儿好奇好问,对周边的事物和想象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刨根问底。但他们对于事物的关注点很容易发生转移,这时我们要抓住他们的好奇心,积极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教师的关注也是幼儿进行持续探究的动力之一。在《陀螺转起来》的游戏中,幼儿在与陀螺的互动过程中进行了不同形状陀螺的对比实验、中心点的对比实验、陀螺面与地面距离的对比实验,对于陀螺的探究活动已经失去探究兴趣了。这时教师又投放了有图案的陀螺若干,引导幼儿观察有的陀螺在旋转时图案会产生变化,班上的幼儿见到后又纷纷萌发探究欲望。一开始教师先引导幼儿在陀螺纸面上画点并做成陀螺,引导幼儿观察陀螺旋转时纸面上点的变化;接着引导幼儿在陀螺纸面上画一条或是几条线进行观察实验,紧接着引导幼儿观察陀螺面上单色、双色等多种颜色图案旋转时的不同,引发幼儿层层深入,持续探究。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空间让幼儿在与材料、工具的互动过程中主动尝试,通过个人的经验来学习,即使是错误的经验,教师也应该用幼儿的眼光去看待她,帮助找出原因并进行下一步的探究。

(三)及时记录,分享交流

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记录可以促进幼儿探究能力的发展,帮助他们获取科学信息。幼儿可以将自己的探究过程、实验中的发现、出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记录下来,让幼儿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深入去进行探究。当幼儿能够将探究的过程和记过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并对探究结果进行解释,最后能够将自己的探究发现分享给同伴时,幼儿的科学探究的信心也会得到发展,幼儿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成功感,而这反过来也进一步刺激了幼儿的探究热情。如在自然角的种植活动,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种植的种子后进行播种、浇水、照顾,兴致勃勃。由于植物的生长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几天过去后孩子可能也就失去兴趣了,这时我们提供记录本引导幼儿记录,并提供机会在让幼儿将发现与全班分享。通过分享介绍,他们开始关注起植物的生长、发芽、叶子是否有虫害等问题,并根据植物生长出现的问题不断深入探究。幼儿在表达的过程中不断梳理观察到现象、探究方法和探究结果,从而提升了探究能力;幼儿在倾听他人的分享和发现中,也能对照自身的发现进行比较,丰富了幼儿的科学探究的经验。

科学学习不是将科学概念一股脑儿地灌输给幼儿,而是要让幼儿学习以探究来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幼儿通过探究学会探究,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多地要为幼儿提供多样材料,引导幼儿在探究过程中去思考去记录去表达去交流。当幼儿不断地在观察、发现、分析、思考问题时,他们的探究能力也在发展着。

参考文献:

[1]国秀华.支持和引导幼儿的科学探究[ M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015.

[2]刘占兰.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3]张俊.幼儿园科学教育[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4]周升群.科学教育中幼儿的探索性行为研究 D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3:6.

[5]董旭花.幼儿园科学区(室)[ 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6]张俊.幼儿园领域课程资源[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张晶晶(1993.2.13),女,汉族,福建漳州人,职称:一级教师

,学历:本科,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