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日学生与晚清政局的变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30
/ 2

留日学生与晚清政局的变革

何力丹

清远市清城区石角镇第一中学,广东  清远  511545

摘要:晚清时期派遣的留日学生是特殊时代的知识分子群体,对20世纪初叶的中国政局变革有重要影响。留日学生从初次派遣到其热潮的出现受中日两国政局等因素的影响,这一时期的留日学生以学习师范、法政知识为主,辅以速成教育的手段,好译西书、政治目的强,在清末新政和辛亥革命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推动中国早期政治现代化进程中迈出了关键的步伐。

关键词:留日学生;晚晴;新政;辛亥革命

十九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中国的知识青年秉承“以爱国相砥砺,以救亡为已任”的目的,向明治维新后强大起来的日本学习而纷纷东渡。这些留日学生作为特殊时代的青年知识群体,对晚清政局的变革意义重大。120世纪初出现的赴日留学的热潮并开始形成以留日学生为新生力量的知识分子群体绝非偶然,这是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

1、甲午之役的刺激

在1894年爆发的甲午战争中,傲视群雄的帝国派出的北洋海军被“蕞尔岛夷”的国家利用坚船利炮一举击败,中日两国的民族矛盾激化。中国的知识分子在悲痛之中寻求日本迅速强大的原因。

2、清政府的推动

    落后面临的唯有挨打,日本与欧洲列强为谋取在华的利益进行军事侵略、经济掠夺。清政府统治危机加重,在严峻的时局逼迫下,满洲贵族集团创巨痛深,终于,慈禧太后决定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领域进行了自上而下的为期十年的改革,是为“新政”。而教育改革则是其中的重要举措之一。

3、日本的政治需要

赴外留学涉及两国的选择问题,是双向的,不能仅以中国的实际作为出发点。日本以在华长期利益、政治诉求为出发点,欲借助培养留日学生的手段谋求文化霸权,培养亲日势力,这在客观上是有利于中国青年留日求学的。与此同时,在弱肉强食的国际环境下,日本为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占据一角,面对虎视眈眈的列强,也需表现亲善中国的态度。当然,也存在少数的有识之士出于维护中日两国传统友谊的目的。作为中国留学教育史上一个成分尤为复杂的群体,他们一开始希望学习日本,后来的经历使得他们转变了初始的观念,负笈东洋的动机到最后成为了探索救国的革命意识,是复杂的留学群体。

一、留日学生的特点

(一) 速成教育,法政人才

1898年,日华学堂最早为中国留日学生开设速成教育课程,意在“务为省功而效于实用,勉就简捷而速成其艺”。2由此可知,速成教育旨在用时短,针对性强地讲授实用知识和技能。由于清政府在国内创办的新式学堂需要大量教育人才,以及准备立宪却缺乏法政和军事人才,为满足中国社会的需求,留日学生在众多广泛的专业中以研习法政和师范为主。

(二)多译西书,政治目的强

在中国近代留学史上,留美、留欧学生所学内容偏向理科,学术性较强,而中日两国的留学教育则是在矛盾尖锐中不断向前推进的。留日学生学习的科目以军事政法为主,他们借助翻译的西方书籍为国内的局势渲染舆论,政治目的强。据统计,中译日文书籍在1860年至1867年仅4种,而到1896年至1911年中译日文书达958种,涵盖宗教、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历史等内容,其中社会科学类著作是留日学生翻译西书的重点。3

(三)具有复杂的日本观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日本有感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过去都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后.甲午战后,随着中日两国政局的转变,中国成了战败国,他们带着复杂的心情漂洋过海。正是如此,在日本的生活也发展了他们在中国从来没有深刻体会到的爱国心和民族意识,归国后可以凭借他国熏陶和自身所学救国、富国、强国。就整体而言,这种局面与他们当时在日期间所受的国内外政局、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密不可分。

二、留日学生在晚清政局变革的主要作用

晚清留日学生以热血青年为主,他们独在异乡为异客,既眷恋着民族、家乡,又比国内的知识分子更能接触到西方的人文和社会科技知识,受国内外各种形势的影响,他们是当时中国社会中最具觉悟的群体,发挥着先锋和启蒙作用。

(一)留日学生对清末新政的积极推动

清末新政时期,留日学生因为所学的知识、所处的环境占有优势,他们翻译有助宣传西方政治文化学说的书报,集资集力创办期刊,撰写文章,为新政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持,并凭借所学为新政的实施贡献重要力量。

1、宪政思想宣传的主力军

留日学生的宣传工作主要通过翻译书籍和创办报刊进行。第一,翻译书籍。留日学生有实力翻译日本书籍是在留学五六年后才实现的,最初的译书团体叫译书汇编社,社长是首批留日学生的成员之一。该社专以编译西方和日本的政法名著为主,是当时译介政治法律学说、发表个人政论、鼓吹救亡,为清末新政提供思想武器的重要平台。第二,创办报刊。这一时期也有许多由留日学生集资创办或担任主编的报刊,例如《政论》、《预备立宪公会报》、《法政杂志》等。留日学生通过翻译日文著作,创办报刊,以救亡图存的愿景,向国人灌输新的政治、教育理念,力促清末的政治改良。

2、立宪机构的中坚力量

自清政府宣布实行预备立宪之后,各种宪政机构设立,如咨议局、资政院、宪政编查馆、新官制编查馆等。许多学习法政的留日学生或者赴日考察过的人成为新官制编查馆的重要工作人员。很多都是留日学生中的佼佼者,如陆宗舆,唐宝愕等。不仅如今,许多留日学生还担任重要的职位,成为各省咨议局的议员,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当时的舆论。

(二)留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重要贡献

清廷派遣的留日学生在留学期间知识结构和价值取向发生迅速转变,他们的知识结构既增加了近代声、光、化、电等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也对当时所需的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清晰的定位,成为民主革命的志士。

1、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鼓吹民族民主革命

中国青年学生在日本受的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和科学的熏陶,他们复杂的日本观,使他们所接受的知识经过大脑的武装,极容易转化为革命的利器,以至于东京留学界的思想言论,无不关乎革命二字。在20世纪初的民主革命中,留日学生投身革命斗争,他们利用各种场所向民众宣传革命思想,革命的涓涓细流慢慢汇聚。

2、组建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

辛亥革命时期,同盟会成员约有2 万人,其中大多数是留学生和其他国内受其影响的学生,留日学生是革命的中坚和领导力量,如黄兴、陈天华、邹容等。他们或投笔从戎,或成为职业军官和士兵,或兴办学堂和报刊等,将所学的知识转换为革命的力量。

3、策划武装起义

在近代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我们时刻可以看到留日学生的身影。在1911年的广州事件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即有8人是在学的留日学生,他们中有庆应大学学生林觉民、陆军士官毕业林尹民,早稻田学生陈与宽等等;在武昌起义后不久爆发的云南起义中有三十多名留日学生,包括我们熟知的蔡锷、唐继尧、李烈钧等。而我们熟知的秋瑾也是女子留日学生中的一名出色代表。在辛亥革命的准备时期,到处可寻留日学生的踪迹,是爱国热忱激发了他们体内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也预示着革命高潮的到来。

作为时代的青年知识分子群体,留日学生本着强烈的救国救民愿望,负笈东瀛。在民族意识觉醒之下,他们转而积极从事政治变革,结合各方力量为民主革命的发展从思想上和组织上做了充分的准备,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生命力,力促共和观念的传播,为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步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参考文献

[1]实藤慧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6,451, 12,80,291.

[2]陈学恂,田正平.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留学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1.334-335.

[3]周棉.留日学生与清末新政时期西方政治文化学说的传播[J].江苏社会科学,2014,(1):  

    10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