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4128419860905009X
摘要:双碳战略理念的提出对城市规划产生深远的影响,并推动了各重要功能区在这一理念下进一步加强发展。本文以湖北省襄阳市的城市新中心--庞公EBD为研究对象,探讨碳中和理念下的生态商务区发展新思路。在总结传统中央商务区规划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植入新时期生态商务区的规划理念,创新性地构建了城市空间发展框架,并提出了有利于传导的生态指标体系,为同类商务区的城市设计提供经验 。
关键词:EBD,生态商务区,生态指标体系,城市空间框架,中央商务区演变
导言
近年来,灾难频发,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社会敲响的警钟,更是全球必须面对的共同挑战。究其原因,二氧化碳的排放导致温室气体的猛增是造成这一威胁的重要原因,气候减碳行动迫在眉睫。习近平主席提出“双碳战略”,尽显大国担当,以中国理念和实践引领全球气候变换治理新格局,推动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生态城市,是UNESCO在研究“人与生物圈计划”中提出的重要概念。仇保兴在2009年国际城市规划与发展论坛上首次提出“低碳生态城市理念”。 它是一种融合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生态发展理念的新型城市发展理念。十四五以来,我国从单一的经济竞争转向GDP和碳减排的双轨竞争模式。2022年,仇保兴基于“双碳战略”在城市空间的新演绎,提出建筑、交通、废弃物处理(市政)、工业碳汇和农村农业5大板块领域来探究相应的减碳路径和方案。中央商务区作为城市发展中枢,是以金融为聚芯的现代商务聚集地,是双碳战略实行的关键引擎。如何将双碳战略落位在城市空间中,打造一个以复合生态空间为载体的绿色生态商务区,是本文探讨的重要核心点。
1 传统中央商务区的现状研判
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是一个城市商业汇聚的现代办公之地[1]。这一概念最早源于1923年的美国,是Ernest W. Burgess研究城市结构形态时创新性提出的。Burgess在他的研究中指出,中央商务区是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自发形成的以金融业、商务办公、总部经济、服务业集聚的重要商业空间集聚地。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央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文化、科技的集中展示面,具备金融、商务、贸易、展览等功能,配套完善的服务设施,是城市现代化的象征标志[2]。
1.1中央商务区迭代发展
中央商务区最早在美国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在陈瑛的研究中,将中央商务区的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三大阶段。
“商业汇聚之地”。在上世纪初,基于工业革命中交通工具的快速发展,依靠优越的区位,美国形成了以零售为主导的娱乐休闲和商务办公为主导的中央商务区的初代模式[3]。
第二个阶段是逐渐演变为多功能综合体。到上世纪60年代,城市逐渐出现功能板块划分,制造业不断外迁,商务办公功能板块逐渐向城市集聚,形成了多功能的综合体,主要代表城市为纽约、芝加哥、洛杉矶等城市。同时期,欧洲与日本的中央商务区建设也随之展开。
第三个阶段是以商务功能占主体的现代商务办公场所。在上世纪70年代,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向心发展的圈层体系。商务办公功能成为主导功能,在旧有商务中心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完善,形成了现代中央商务区的传统模式。在此阶段上,世界不同国家城市出现了风格各异的商务区,例如纽约的曼哈顿、日本的新宿。
1.2中央商务区问题研判
我国中央商务于上世纪90年开始规划建设,于21世纪初各大城市明确提出中央商务区的规划建设方案。与国外长达百年的规划建设不同,中国的中央商务区在是在较短时间内建成,其金融办公等商务商业量难以在短时间内迅速集聚,这一现象导致商务区中拥有大量待开发之地,城市活力不足。同时,由于建设速度较快,地下空间未同步开发建设,后续开发管理难度较大。各建筑之间彼此独立,未形成通达的连廊空间,功能混合多样性不足。各中央商务注重建筑的建造,忽略公共开敞空间的营造,区域内的行人道路与自行车道路规划不完善,导致社会文化交往和公共生活的缺失,使得商务区活力不足,易在夜晚形成“死城” ,地区活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在道路交通规划不够完善,造成道路拥堵与延边交通用地的滥用。以上问题伴随城市发展日益凸显出来,成为限制中央商务区发展的掣肘。
1.3中央商务区发展导向
我国随着对中央商务区的不断建设,各大中央商务区都面临着功能转型和开发方式的调整,其发展也呈现出新的趋势[4]。
第一个趋势是环境建设更加生态。在近期规划建设或改造的中央商务区,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对公共空间建设和环境优化的空前重视。基于大区域生态格局划分生态廊道与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通过合理分布绿地及水系,利用风廊导入,减少热岛效应,同时更加注重建筑的自然通风与采光,减少排碳量。
第二个趋势是功能更加复合化。中央商务区由单一的商务中心向综合性商业商务和文化中心转变过渡。产业结构的多元化体现在居住、教育、健康等多元功能的融入,从而实现多种城市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有效交融,通过中央商务区环境品质的提升吸引不同人群,这是提升人气的重要保障
[5]。
第三个趋势是空间趋向人性化。在中央商务区建设中提供更多人性化的交往场所,建设以人、车分流的立体化交通体系,如空中连廊和地下步行系统。同时,基于人性化交往的行为需求,预留更多的城市绿地与街角公园,强调城市广场街道等城市公共空间,形成贯通的城市开放空间,整合多元化城市功能与中心区商务活动紧密结合,激发活力[6]。
2 生态商务区发展路径探索
2020年5月,ULI编制的《全球商务区吸引力报告》中,对国际一流CBD所发展的方向与核心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商务区发展的五大导向,分别为:能够吸引并留住人才的产业发展,拥有优越的城市生态环境,接近市场、客户和合作伙伴,与全球接轨的同时又可以享有定制的舒适办公的空间。基于以上商务区的发展导向与梳理我国各大中央商务区的发展,明确未来商务区的发展趋势将从以商业商务导向的中央商务区向更生态、更复合、更人性化的生态商务区进行转变。
生态商务区是中央商务区的迭代进化通过增加生态活力、融入人文特色,赋予城市新的竞争力。在庞公滨江生态商务区的规划建设中,对生态商务区作出了新的阐释。生态商务区是以复合生态空间为导向,是智慧低碳、三生融合、文化传承的新型活力中央商务区,是兼顾人本与环境,以现代产业、商务为主导的生态新城。
2.1从以单一土地开发到以绿色发展为主导转变
生态商务区规划从产业回归人文,从生产回归到生活,从“空间营造”转向“场景营造”。传统逻辑下,中央商务区更注重土地开发价值与空间建设,对地块强度要求过高,影响了整体环境质量,追求样板化建筑空间模式。而生态商务区的营造更注重场景化营造,在城市空间营造中为生态环境预留更多空间,将生态角色从服务性转化为主导性,从在城市中营建园林转化为在园林中营造城市。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先从区域性的城市生态格局出发,然后进行功能性布局。将生态的理念转化在城市的空间格局中,重视生态价值转化的路径,提出更有效的空间模式,平衡生态环境建设的成本,形成多样化城市新场景。
2.2从以单一商务功能到多元功能复合发展转变
生态商务区在规划之处,应建立更加多元化、复合型功能产业结构,对开发地块与建筑实现多样化引导,提升城市活力。在规划层面引导商务,商业,总部,展览,住宅和文化功能的综合布局,形成生态活力的城市中心。同时注重建筑群与城市天际线之间的空间关系,重视与人们活动密切相关的街道、广场、界面等公共空间形态,创造出多样化的工作、生活、消费场景,实现功能复合化。
2.3 从以“产城人”到“人产城”发展模式转变
城市发展思路从原来的“产-城-人”,转变为“人-城-产”。其中, “人”作为首位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传统中央商务区主要服务商务人群。在功能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下,生态商务区将基于对各类人所需要的空间的研究,提供现代化办公场所,打造开放、舒适的花园式生活街区,构建新的生活消费场所和舒适的休闲交通场所,配置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有针对性地为各类人群服务。
3 基于碳中和理念下的生态商务区规划策略
3.1 基于生态优先思路布局蓝绿生态底板
基于传统中央商务区高密度开发、城市环境空间品质不高的的现状,庞公EBD在规划之初就以生态的理念为导向,布局商务区的多元功能组团,规划绿地和广场面积275.99公顷,规划绿地率17.51%,形成“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构建生态与人文邂逅的公园之城。
汉江长堤高筑,规划将原有10公里封闭岸线打开,形成17公里生态岸线,对滨江活动空间进行改造,形成多道合一、三带并行的景观长廊和五段十景,塑造特色滨水场景。同时衍生岘山的绿色脊脉到场地之中,并汇于5大公共开放绿地空间之中,形成生态踏脚石。通过“廊道+栖息地” 结合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构建万物共栖生境。
建立“"平面+垂直 "的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在平面生态系统上规划海绵公园、海绵廊道、组团式蓄水绿地、下凹式绿地等海绵措施。在绿色垂直生态系统中规划了屋顶花园、架空花园、屋檐绿化和墙体绿化等垂直绿化措施。
基于生态价值转换的理念,规划通过引入绿色廊道和组团,营造舒适宜人的公园式商业空间,实现生态价值的最大转换。落实“十四五”时期绿色建筑能源指标要求,生态团队为庞公滨江生态商务区量身制定了EBD绿色建筑与能源指标体系,制定符合庞公新区绿色建筑与绿色能源发展的量化目标,在定性要求下系统化和具体化地指导实践。
3.2 基于产城深度融合构建多级复合模式
践行产城深度融合的复合创新模式,庞公生态商务区研究了金融与总部企业不同需求,构建企业金字塔,根据不同企业所需要的城市环境,建立不同类型的功能复合体实现区域内居住和工作学习的一体化,旨在打造一个复合多元的生态商务区。
倡导以人为主导的友好街道,以街道为载体组织主要公共服务要素,将商业空间与公共设施有效结合。通过分析襄阳古城尺度与街巷肌理、打造五条庞公特色的巷道,容纳不同的商业形态与活动,营造出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城市生活场景。
3.3 基于在地文化传承构建智慧人文空间
为传承襄阳千年历史文脉,规划中加强对本土文化的植入,将历史的碎片加入城市空间营造,让文化在城市空间中生动起来。延续襄阳古城南北向传统轴线,融合新旧地标与公共空间,构建具有中国特质的“城-门-坊-街-苑”的五进空间。
古城南侧通过云道将习家池、岘首山、博物馆、唐城影视城连接成片,形成襄阳文化集中展示地。以古城为中心,城市风貌由传统向现代过度,打造4个特色风貌分区。天际线强调显山露水,严控超高层建筑数量。
搭建智慧城市框架,布局智慧基础设施,打造庞公智慧名城。智慧城市全周期运营系统用于城市管理、中央商务区服务和商业运营应用。规划智能灯杆、构建“人车路云”协同的智能交通网络示范区,迈入智慧出行“新庞公”,实现车路协同应用场景。
4基于低碳城市量化的生态指标体系
生态商务区从关注蓝绿空间耦合的生态本底建设到关注蓝绿空间与人类活动空间、国土空间规划耦合的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并将三者相耦合,构建适用于规划编制、开发控制、城市运维三阶段的生态指标体系。
从城市生态系统全要素构建指标准则层基于土地开发利用,涵盖蓝绿空间、环境风貌、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绿色交通、基础设施6个层面,同时根据城市建设全流程划分控制指标。确定低碳城市发展的量化目标,在定性的指引下将低碳城市的发展目标更为具体化和有利于指导实践。
5 结语
庞公生态商务区以双碳战略在空间中的落位为导向,以复合生态空间为载体,打造国内首个成功EBD样板。生态商务区主要理念已融合形成科学的生态指标体系,为后续的控规编制工作与项目实施落地进行有效传导。本文为商务区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思路,以期对国内同类中央商务区的规划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陈阳.基于城市设计的中心商务区实施状况研究——以上海陆家嘴地区为例.[D].上海:同济大学,2008.
[2] 刘逸.闫小培.周素红. 中外 CBD 研究分析与比较.[J]. 城市规划,2007(1):28-30.
[3] 陈瑛. 城市 CBD 与 CBD 系统[M]. 科学出版社,2004.
[4] 周煦.公园城市背景下的中央商务区规划策略研究[J].中外建筑,2020(07):100-102.
[5] 楚天骄. 城市转型中新加坡 CBD 的演化及启示[J] 现代城市研究,2011(10):40-41.
[6] 邱凯付,吕晓蓓. 人性化导向的中心区营造——以深圳前海为例[J]. 城市研究,2017(3):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