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生活情境,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2
/ 2

巧设生活情境,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杨开庞

大田县文江中心小学    366109

摘要:教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最终指导和服务生活。因此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因。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小学数学课不得不开展基于生活的教学。在小学数学课中融入生活元素,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化解学习数理新知的枯燥、抽象感,还可以使学生将数理知识与生活常识有机结合,从而提高他们在实际应用能力。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以"生活"为本的教学模式已经被普遍采用。同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过程中仍然有诸多改进之处。本文针对此问题,就如何借助生活情境优化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提出几点策略与建议,希望可以切实地推进小学数学教育的生活化,使其更加有效地推广和执行。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情境;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创设意义

(一)学生层面

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学数学教学有益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学而不厌,提升核心素养。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更新修订的教学内容结构化、情境化贯彻始终,从而达成落实核心素养的目标。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学数学教学,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贴近学生生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善于应用知识于生活,得以从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综合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主动探究、实践、交流合作等活动,体会数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探究方法,使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培养。

(二)教师层面

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学数学教学可以促使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师由主宰转为引导者,把教学工作立足于生活,进行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营造情境,帮助学生形成把生活情境与知识相关联的意识。创造与时俱进、有生机的教学环境,发掘学生无限潜能,提升教学效率,从而使数学学科教学工作得到整体创新,教师教学素养得到发展。

(三)数学课程资源层面

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数学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类资源,丰富和充实课堂教学。依据小学数学新课标倡导的理念,课程内容要注重课程的时代化、现代化,要密切连接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的发展需求、国家的繁荣富强。帮助学生体会到信息时代万物的更新速度,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促使数学课堂包罗万象,教学情境生动活泼,开发与利用数学课程资源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

二、运用生活情境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合理创设生活化情境,拓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知识的源头不仅是现实生活,而且其价值在生活中得到体现。为此,教师应教学链接生活,发掘每个知识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丰富因子。教师要把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作为新知识导入的背景或起点,能够迅速、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他们的思维,促进其深入地思考与探究。

例如:以"三角形"教学为例,三角形在生活中既简单有趣、随处可见,并且三角形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为此,教师可为学生构建学习与生活的桥梁,以生活情境来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三角形。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三角形实物,学生们很快想到了三角尺、倒三角酒杯、三角架、红领巾,继而,教师提出问题:"三角形在生活中的用处?"通过一番探讨,学生逐渐认识到自行车架、高压电线杆支架以及篮球架为什么是三角形的,是因为三角形有很好的稳固性,使其不像其他图形那样易于变形。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观察、思考、互助学习,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愉快、高效地学习。学生们能够发现生活中相同的图形有许许多多,使他们知道数学是很贴近生活的,对数学又一次产生新的兴趣。

(二)生活情境尽显童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课堂是严肃的,缺乏趣味化和情感色彩,这样,学生总感到处于紧张的学习环境中,不能使其身心得到放松,不利于他们更好地投入学习。但生活化情境的导入,能够为数学课堂学习氛围注入生机,使学生能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参与数学活动,更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为此,鉴于小学生现阶段以形象思维发展为主,教师可以利用生动、充满童趣的生活化语言构建教学情境,从而有效地开展生活化教学,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影响学生情感态度的良好环境,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无处不在,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激发了他们的探索积极性。

例如:在学完"角的度量"后,为了激发孩子们的数学兴趣,笔者精心编写了顺口溜:"中心对顶点,0先对一边,再看另一边,0在内数内,0在数外。"该顺口溜既简洁、又朗朗上口,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及个性特点相契合,因此,在下课的时候,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朗读、背诵,同时也能强化和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从而在画角时也更加得心应手。

(三)巧设生活应用情境,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学习数学知识不是为了储备在头脑之中,而是为我们的生活排忧解难,化解数学难题,故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相融合,通过引导学生以生活视域看待数学问题,鼓励他们借助课堂知识去化解生活中的问题,这不但驱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置身于探究活动之中,使他们感受到数学运用生活的乐趣,而且促进其数学思维的形成。在该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对数学题进行合理地改编,融入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后,老师可以公布上学期的最后一次测试结果,并将全班学生分为十个小组,让每个组计算组成员的数学、英语、语文的平均分数,比一比哪组计算速度最快、最准确。学生们兴致很高,都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之中,通过生活化教学方式,使学生很好地学习了该节课的知识。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愈加重视数学教学与生活情境的有机关联,以推动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以生活情境为基础的教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且不能贯彻始终。部分教师仍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传授知识,不能跟上课程的时代性;学生应用数学知识于生活的能力不足,学习数学比较懈怠。所以,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学数学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此问题作了深入地探讨,并提出几点策略,以期对广大数学教师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钟惠霞. "巧"设情境 上"活"小学数学课[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12):156-156.

[2]朱亚洲. 巧设生活情境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效率[J]. 数学大世界(小学五六年级版), 2020.

[3]李咏梅. 探究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 世纪之星—小学版, 202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