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性反应”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中舞者的体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2
/ 2

“适应性反应”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中舞者的体现

吐马尔•巴衣丁

乌恰县歌舞团  845450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一个长期表演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舞者,是不会轻易放弃任何舞台表演的。对于舞者来说,舞蹈表演就是自己一生需要完成的梦想。对于观众来说,舞蹈表演是一门蕴含肢体哲学的表达艺术,需要用心体会。结合专业教授对于舞蹈心灵艺术和身体艺术的价值判断,认为舞蹈表演离不开肢体动作和心理作用的配合。舞者会用自己的身体去表达舞蹈,用自己的心理感受去传播舞蹈中所呈现出的情感表达。当舞者把心理感受和肢体动作连接时,就能为观众呈现出极具生动性的舞台表演。但在舞台表演过程中,只依靠舞者的舞蹈动作和心理进行支撑,就会导致观众对表演的内容一知半解。一个完美的舞台表演,需要融合多种元素,呈现协调性。因为舞者的心理状态和肢体动作的舒展可能会被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其中对舞者影响比较大的因素,就是舞台表演时的综合环境。

关键词: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舞者;适应性反应

引言

技术技巧是一种独特的肢体语言,加入到中国民族民间舞中能达到一种传情达意的艺术效果,所以在教师教学时既要把握技术技巧的基础教学又要将民族风格与技术技巧相融合,展现其民族舞蹈的地域风格与文化底蕴。在教学中教师也不能忽略学生的本性,要时刻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不断成长的个体。同时,也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并把理论知识与舞蹈动作紧密结合起来,从理论上告诉学生这个民族的风格特征是如何形成,让学生理解这个动作如何展现其民族的风格特色,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学到了民族民间舞蹈的动态舞姿,也学到了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韵味。

1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对于民族舞表演的意义

从实际出发,想要真正把一门艺术学好、学精,一定要付出许多精力和努力,民族舞也不例外,如果舞者在平时没有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他们的基本功就不够扎实,舞蹈动作也就不够规范,舞蹈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也不能完全展现,舞台效果自然不好。加强基本功的训练不仅能打好舞者的舞蹈基础,还能让舞者在此基础上提升舞蹈效果,其他方面也能得到提升。当然,如果想要真正提升舞者的舞蹈能力,应该加强其动作体态、神韵形态等多方面的训练,才能让舞者把握住民族舞的精髓所在。技巧对于舞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能帮助舞者实现艺术的升华,让舞蹈艺术能够更加完美地展现出来,没有技巧的舞蹈艺术可以说是缺少灵魂的。对于每一个演员来说,基本功是基础,只有拥有了扎实的基本功,舞者才能将舞蹈的神韵更好地表现出来。可以说,加强舞者的基本功训练是提升民族舞舞蹈艺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也是基础的保障。

2“适应性反应”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中的形成过程

2.1日常练习到表演舞台的衔接

舞者的“适应性反应”不受个人意志的影响,需要舞者将其作为日常的表演观念,使日常表演以及舞台表演能够自然衔接,提高舞者对舞台表演的适应性。在日常训练与舞台表演能够自然衔接的过程中,教师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对舞者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引导工作,让舞者在日常训练中思考,并减少日常训练对舞者自身发展的禁锢,使舞者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舞蹈能力。教师不仅需要帮助舞者在日常训练中提高自身的舞蹈能力,还需要为舞者树立正确的舞蹈表演观念,促进舞者能够调整舞蹈表演心态,养成良好的表演习惯,并为舞者提供更多的表演空间。

2.2“系统性”———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的保障

何为“系统性”?“系统性”是基于代表性和训练性之上,进行有规律、有层次地教学,是让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教学可持续发展,使学生科学有效地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保障。在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坚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从而达到更佳的系统训练效果。在教学中,应先从各民族的音乐节奏特点入手,再到单一的动律、体态等基础训练开始,逐步深入到组合短句、步伐韵律等训练性或风格性组合,最后开始教授综合表演性组合、传统组合或带有道具的舞蹈组合等。按照这样系统的进行民间舞教学,能有效的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各民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和动作特征,准确把握住各民族的性格特征,又能发挥各民族民间舞对身体能力和情感表现的训练意义和训练价值。

2.3民族民间舞中“跳”的教学方法

跳作为技术技巧活跃于各类型的舞蹈之中,我们从跳跃的高度、力度将跳分为小跳、中跳、大跳,当跳跃加入到民间舞蹈中时,身体与手臂动作会为了更好的融合民族元素而做出相应的改变与调整,所以中国民族民间舞中的跳跃技巧在近年来的创作中变得更加丰富,在不同民间舞蹈作品中可以选取不同高度力度的跳跃搭配不同风格的舞姿来表现出更具感染力的惊艳效果。最基础的跳跃训练是需要从日常基训课中的小弹腿、大踢腿训练获取腿部的肌肉力量以及脚下的灵活性,因为跳跃时学生需要借力使力,借助蹲产生的力量,从而达到空中一刹那的定点舞姿,在小弹腿的训练中,通过动力腿向前、旁、后的二十五度弹射,反复多次的正确练习锻炼了学生脚腕的爆发力,也在全脚与地面的摩擦中增强了脚背的灵活性。把上的大踢腿训练更多的是锻炼腿部的整体力量,通过踢腿的反复训练增强踢腿时的力度与速度,为身体跃起停滞在空中的一秒打下坚实基础。

结语

民族民间舞的舞台化越来越普及,越来越与时代息息相关,可以说是时代造就了它的发展,在这样一个传统文化走向现代文明的过程里,必定会存在巨大的落差,发展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针对目前民族民间舞的舞台化现状,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在舞台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把握时代机遇,积极分析大众审美心理的变化,为人民而舞、为人民而创作,在舞蹈作品的创作中,不仅要有生活的厚度,而且要有情感的浓度。其次,要重视原生态民族民间舞对于舞台化的重要性,加强对其保护、传承和发展,在舞台中运用好现代科技,把握好舞蹈的主体地位,更好地进行民族民间舞的舞台化创作。

参考文献:

[1]李灵鑫.论中国民族民间舞传统、典型组合的审美价值——以汉族舞蹈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4(09):220-222.

[2]高静.传统文化影响下民族民间舞表演新模式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37(09):11-13.

[3]李海革.中国非遗民间舞蹈教学法的探索与创新——评〈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J].中国高校科技,2020,4(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