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智能化发展瓶颈亟需突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2
/ 2

农机智能化发展瓶颈亟需突破

巴哈达提·居马洪1,汪金荣2

1.伊犁州特克斯县阔克铁热克乡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新疆 伊犁 835504

2.新疆省伊犁州特克斯县农业农村局 新疆 伊犁 835500

摘要:随着农机设备的不断生产和应用,农业机械化开始逐渐成为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措施。我国农机装备产业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加快普及应用,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稳步增强,为快速推进农业机械智能化注入持久动力。对于农业生产而言,想要提高生产的效率,那么农业机械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农机装备对于农村生产力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实现乡村的振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农业建设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发展,国家对于农业发展格外重视,给予了一定的补贴政策。无论是农机装备,还是关于农机的新技术都走进了农业生产之中,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便利。本文就农机智能化发展展开探讨。

关键词:农机;智能化;发展

引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是稳定我国经济,为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保障。而农机技术的推广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加强农业科学发展和进步的重要途径。加强智能化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应用是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新途径,是提升我国经济实力,稳定社会发展的基础。

1农机信息化智能化应用现状

(1)智能化农机装备研发技术水平与国外相关领域差距较大。农业专用传感器落后,我国目前自主研发农业传感器数量不到世界的10%,且稳定性不高。耕种管收精准作业技术装备离大幅提升作业质量和效率还有较大差距。农业机器人技术系统研究还处于试验研究阶段。(2)智能化农机装备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不够。投入主要依靠有限的政府支持投入,而企业投入和个人投入相对较少,产学研相结合的研发体系还不完善。(3)农机信息化监管技术产品领域标准规范不统一,不利于作业监管数据的管理。农业行业标准《农机作业远程监测管理平台数据交换技术规范》(NY/T3892-2021)今年正式发布实施,该标准是首个农机信息化监管技术行业标准,目前已经在国家精准农业应用项目,以及安徽、湖南、黑龙江等省进行应用,但还未达到普及应用的程度,不同地方和单位采用的标准还未统一,不利于作业监管数据的管理。(4)投入成本高、人员业务素质水平低阻碍智能化农机装备技术推广应用。目前农业生产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相对较低,技术型人员缺乏,加上缺乏专业的生产技术指导,对智能化农机装备认识不够,缺乏使用现代化农业智能装备的动力,对信息化技术的敏感性、理解程度和掌握能力较弱,发现和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不足。

2农机智能化发展策略

2.1推动智能化农机技术的推广,加强对农机技术的认识

首先,政府需要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信息管理工作,充分的发挥政府在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的统筹、组织、管理和经营的作用,促进农业生产过程中政府信息管理的力度,为农业生产的有效实施奠定基础、提供保障[5]。例如,政府可以提供资金协助在地方建立农机技术推广宣传站,并与农机生产企业相联合,将最新的农机设备和最先进的、科学的农机技术深入到基层农业生产中。将农机技术开发人员下派到宣传站进行现场教学和实践操作,使农机技术的应用原理和应用方法能够更加深入到基层农民的内部,使其能够在心底真正的接受农机技术的应用,从而做到真正的、深入的农机技术推广,促进基层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其次,强化农机技术的培训工作,使农机使用者能够更加充分、全面的了解农机技术。第一,在培训过程中利用互联网平台建构网络课堂,加强学员的培训效果和培训质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教学已经逐渐成型,不仅能够解决学员地域的限制,还能够为学员节省时间和经济成本,使学员能够不用到学校或者是培训地点就能接受培训。当前比较使用的网络课堂软件有很多,为农机技术学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保障。像钉钉、微信或者是在线课堂等网络平台,这些平台操作简便,使用效果好,即使是一些学历不高或者是对智能设备不熟悉的学员也能快速接受。再次,在培训的过程中,农机技术学员层次不一,能力和学历差异较大,所以培训方法需要创新、多样,尽量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个人都能够在培训中心学会、掌握所有的农机技术。例如,例如,设置教学情景,以纠错和改正的方式深化学员的理论基础学习。教师在培训中可以通过让学员观看农机技术使用的视频,帮助学员快速掌握农机技术使用要领,强化学员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经验,提高培训质量。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员到实训基地中进行实地训练,通过让学员在基地的观摩和实践指导其进一步了解农机技术的应用原理,提升学员的专业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最后,在农机技术培训的过程中提升对农机技术的推广工作。利用互联网平台时时直播培训过程,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农机技术的使用方法和原理,增强对农机技术应用的信息和认可。

2.2推动智能农机装备技术创新

推动农机导航、农机作业管理和远程数据通信管理等技术系统集成,加快农机装备作业传感器、智能网联终端等关键技术攻关,推进农机作业监测数字化进程。围绕农田精细平整、精准播种、精准施肥、精准施药,创制智能化机具装备,提升精准作业技术水平。推进北斗自动导航、ISOBUS(农机总线)、高压共轨、动力换挡、无级变速、新能源动力、机电液一体化等技术在农机装备上的集成应用,加快创新发展大型高端智能农机装备,推进畜禽水产养殖装备信息化、智能化,促进智慧农业示范应用。

2.3示范运用智能化技术

重点研究北斗定位技术、GNSS互操作、机器视觉、多姿态传感器融合等关键技术,研制符合农机作业定位、导航和种肥药施用作业控制技术要求的北斗多模定位测姿技术设备;研究无人作业农机自动转向控制、智能导航控制和通用作业控制技术,集成高精度北斗多模定位测姿系统,形成基于北斗的农机装备无人驾驶系统与作业控制系统,研制基于北斗的农机无人作业控制技术产品。

2.4促进农业生产实践

农业生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却收效甚微。从而导致随着社会的发展,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少,而农业经济是组成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农业生产的下降对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非常严重的影响。所以,改革农业生产方法,利用农机技术代替人力是未来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途径。智能化、机械化农业的普及和实施是提升我国农业经济实力的重要举措。因此,强化农机技术的研究,使农机技术能够更好的在农业生产中使用,是当前农机技术推广的关键环节。政府应加大对农机技术研究院的支持,选拔和培养研究人才,强化农机新技术的研究成效。首先,在农机技术研究人员的培养项目上,国家可以支持各地方研究院与高校联合培养,定向培养农机技术研究人员,为农机技术的创新、开发和应用奠定基础。其次,提升在资金上的支持和鼓励,给予农机技术研究人员奖励和丰厚的工资,避免研究人员在生活中的后顾之忧,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研究工作中,激发研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

结语

农机企业要基于自身产业特点提出自己对智能制造的认知,智能制造应该是贯穿企业制造整个链条的全面、系统的智能化,是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来构建具备产品个性化、供应协同化、服务主动化、决策智能化的全流程的绿色智能协同生态链。

参考文献

[1]徐茂,邓蓉.国内外设施农业发展比较[J].北京农学院学报,2020,29(2):75-79.

[2] 沈斌,齐党进,樊留群,等.智能化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分析[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9,17(4):876-881.

[3] 任磊,张霖,张雅彬,等.农机信息化智能化应用发展趋势[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9,17(3):51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