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市中区全安镇卫生院,四川内江 641000
【摘 要】目的:探究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鉴别诊断子宫腺肌瘤临床实践中的适用性。方法:本实验所研究的对象为本院收治的54例子宫肌瘤患者以及51例子宫腺肌瘤患者,两组患者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比两组患者在肌瘤诊断方面彩色多普勒鉴别诊断价值。结果:在子宫肌瘤检出准确度方面两组患者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患者彩色超声诊断结果来看,子宫肌瘤组患者在子宫肌瘤周边血流信号明显优于对子宫腺肌瘤组患者(P<0.05);在RI值、PI值方面的生理指标数据对比,子宫腺肌瘤组患者相关生理指标优于子宫肌瘤组患者(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诊断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检出准确度较高,影像学特征较为明显,在临床应用中联合RI、PI值进行鉴别诊断。
【关键词】子宫腺肌瘤;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临床效果
子宫腺肌瘤在临床上指的是因子宫内膜局限性侵入肌层而引发的一种良性病变[1]。子宫腺肌瘤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痛经、性交疼痛等[2]。由于子宫腺肌瘤这一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层的女性,故而针对这一疾病临床上坚持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近些年,我国子宫腺肌瘤患者数量整体上呈现出不断增加的态势。而伴随着影像学的不断发展,诊断子宫腺肌瘤患者的方式也实现了极大的丰富。经腹部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瘤患者应用频率较高的方式[3]。基于上述情况,笔者分组研究了本院收治的54例子宫肌瘤患者以及51例子宫腺肌瘤患者,两组患者均实施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比较两组患者诊断效果,现形成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54例子宫肌瘤患者以及51例子宫腺肌瘤患者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实验开始的时间为2020年4月,实验结束的时间为2021年3月,一组患者以子宫肌瘤组命名,另一组患者以子宫腺肌瘤组命名,子宫肌瘤组患者54例。患者年龄最大值为49岁,年龄最小值为23岁,均值为(34.73±2.64)岁;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上患者29例,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以下患者15例。子宫腺肌瘤组患者51例,年龄最大值为48岁,年龄最小值为22岁,均值为(34.65±2.72)岁;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上患者28例,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以下患者16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础性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即可继续进行分组对比研究。
1.2 方法
子宫肌瘤组与子宫腺肌瘤组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经腹部超声诊断。在检查前应率先进行探头频率的调整,应将探头频率调整至十兆赫左右[4]。同时检查人员在检查前应告知患者增加饮水量,使得膀胱保持在充盈的状态,在检查时应告知患者将体位调整至仰卧位,检查人员应将探头放置于患者腹部,并多切面扫查患者的双侧卵巢、子宫等部位,同时应详细记录相关检查信息。
1.3 观察指标
统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准确度对比,病灶部位血流情况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计算,计数资料检验通过卡方进行,其具体表现形式为百分比,计量资料检验通过t值进行,具体展现形式为X±S,若示为P<0.05,则说明对比有意义,若P>0.05,则说明对比无意义。
2结果
2.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准确度对比
子宫肌瘤组超声诊断准确度低于子宫腺肌瘤组准确度,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准确度对比(n,%)
组别 | 例数 | 经腹超声诊断准确度 |
子宫肌瘤组 | 54 | 96.30(52/54) |
子宫腺肌瘤组 | 51 | 98.04(50/51) |
X2 | - | 0.2871 |
P | - | 0.5921 |
2.2两组患者病灶部位血流情况对比
子宫肌瘤组在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中,54例已确诊患者中有45例患者可见环状、半环状血流信号,而子宫腺肌瘤组中有9例患者可见环状、半环状血流信号(P<0.05);两组患者在RI、PI生理指标数据监测中子宫腺肌瘤组明显高于子宫肌瘤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病灶部位血流情况对比
组别 | 例数 | 血流信号(n) | RI值 | PI值 |
子宫肌瘤组 | 54 | 45 | 0.62±0.02 | 1.14±0.08 |
子宫腺肌瘤组 | 51 | 9 | 0.74±0.04 | 1.36±0.06 |
T/X2 | - | 45.3042 | 19.6064 | 15.8694 |
P | - | 0.0000 | 0.0000 | 0.0000 |
3讨论
子宫腺肌瘤是临床上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妇科疾病。患者若未得到及时的治疗,则其正常工作及其生活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经腹部超声检查能够全面观察到患者的子宫及附件情况,且检查人员视野较大。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的彩色超声鉴别诊断中,子宫肌瘤影像学成像特点一般为子宫增大、存在一定程度的形态改变,发生在子宫肌壁中的任何位置,大多内部回声较低,在子宫肌瘤病变组织体积较大时,伴有螺旋样回声,肌瘤边界较为清楚;子宫腺肌瘤的影像学成像特点则为子宫弥漫性增大、形态改变较大,子宫内膜移位,癌变部位常出现于子宫后壁,有球状感,肌瘤边界模糊不清,回声分布呈网格状或是颗粒状,回声较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已经成为在恶性肿瘤临床诊断方面重要的诊断手段。
综上,在临床诊断中,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诊断分辨率、影像学成像等方面均有着较大的进步,能够清晰的将病灶部位的病变组织大小、范围、内部结构以及患者病灶部位的血流情况等,可以帮助患者尽早接受治疗,降低疾病危害性。
参考文献
[1] 刘柳苑,张宝林. 子宫腺肌瘤临床诊断中经阴道与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及灵敏性、特异性对比研究[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1,30(7):1357-1359.
[2] 赵宁,胡晓康,车德红,等. 子宫腺肌瘤鉴别诊断中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及有效性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21,36(23):5581-5583.
[3] 卓静静. 观察经阴道及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0,29(8):1535-1536,1554.
[4] 胡小玲. 经阴道及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 母婴世界,2020,19(11):56.
[5] 武全,何健.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及腺肌瘤的鉴别诊断分析[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3):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