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雁江区中医医院,四川省资阳市,641300
【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中部分检测项目与机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6例感染性疾病患者和84例健康体检者,对两组患者血常规结果展开分析。结果:观察组WBC、PLT、中性粒细胞所占百分比、超敏C反应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中部分检测项目与机体感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相关性,可借鉴这些指标,对疾病做出尽早判断。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检测项目;机体感染;相关性
感染为临床中常见疾病,在早期感染阶段很多患者并无典型临床表现,就会导致疾病的诊断及后续治疗存在困难[1]。一般情况下当机体出现感染性疾病之后,部分血常规指标会出现异常,借助这些指标可以对感染性疾病做尽早判断,为患者及时治疗提供支持。本研究选取86例感染性疾病患者和84例健康体检者,展开血常规部分指标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86例感染性疾病患者,男52例,女34例,年龄18~65岁,平均(43.52±3.68)岁;选取同期84例健康体检者,男50例,女34例,年龄18~63岁,平均(43.48±3.57)岁;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两组受试者均实施血常规检查。所用采血管为真空EDTA-K2抗凝采血管,仪器为希森美康 XN-550血细胞计数仪,以及配套原装进口试剂。对患者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3ml,由固定的一位检验医师展开血常规检查。
1.3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计数资料分别实施t检验与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观察组WBC、PLT、中性粒细胞所占百分比、超敏C反应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部分血常规指标结果比较(±s)
组别 | WBC(×109/L) | PLT(×109/L) | 中性粒细胞(%) | 超敏C反应蛋白(mg/L) |
观察组(n=86) | 26.54±4.24 | 421.36±18.35 | 0.85±0.14 | 12.94±2.30 |
对照组(n=84) | 6.54±2.30 | 204.56±12.27 | 0.58±0.07 | 4.18±0.48 |
t | 38.100 | 90.337 | 15.846 | 34.185 |
P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3 讨论
感染性疾病在临床中十分常见,此类疾病进展迅速,若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血常规是判断机体有无感染的重要检查方式,在不同疾病诊断中具有不同作用。
白细胞计数是对感染性疾病进行判断的常用指标,一般当机体出现细菌感染后,白细胞计数水平可明显升高,故而这一指标可用来对感染性疾病做出判断[3]。另外当机体发生白血病、组织严重受损或者烧伤等情况时,白细胞计数也会有明显升高。由此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并非一种特异性的感染性疾病诊断标准,不过这一指标对机体感染的诊断敏感性较强,因此在临床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中性粒细胞可以说是白细胞中的一种,在机体抵抗外来病原菌感染中意义重大。中性粒细胞水平异常升高,最常见的原因是细菌感染,如细菌感染导致肺炎、细菌性痢疾、化脓性阑尾炎、急性胃肠炎、扁桃体炎等,均会出现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问题。通常情况下机体感染疾病越严重,中性粒细胞水平越高。另外在部分病毒感染患者中也可发现中性粒细胞水平升高的现象,如在汉坦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等引发的疾病中,在疾病早期就可检测到中性粒细胞升高现象。部分螺旋体感染性疾病也可导致中性粒细胞升高,如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等引发的疾病,均会有中性粒细胞升高表现。除了上述感染因素,一些非感染因素,如急性中毒,机体创伤,血液系统疾病等也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升高。
血小板计数在临床中应用较多,是各种原因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中的常用项目,血小板计数增高的原因,包括机体出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此外发生严重细菌性感染的患者中机体内,也可检查到血小板计数的异常升高现象,尤其是在机体发生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各种肺炎、出血性疾病、外伤、产后及手术后,或是机体发生细胞毒性感染时,血小板计数升高十分明显,与此同时血小板体积可明显降低,血小板的宽度可略低,也可保持正常[4]。这是因为血小板不仅可以参与到机体的凝血及止血过程,还可以参与到炎症反应发生过程中,如可对单核巨噬细胞的活性进行调节,促进细胞粘附,且可发挥粒细胞趋化作用。
C反应蛋白是一种机体炎症反应的时相因子,一旦机体发生感染,引发机体炎症反应,则机体中可迅速出现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现象。现如今,很多研究将C反应蛋白作为诊断机体有无炎症的参考指标。
本研究中两组受试者经过血常规检查,结果发现,观察组WBC、PLT、中性粒细胞所占百分比、超敏C反应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在存在机体感染的患者和健康人群中,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这提示我们可以将这些指标作为具体感染有误的一项判断标准。
本研究存在一定不足,主要体现在:(1)选取的样本量相对较小,后续研究可扩大样本量,将更多患者纳入到临床观察中。(2)本研究选取的血常规部分指标数量相对较少,后期可以将更多血常规指标纳入到研究中,寻找机体感染性疾病和健康人群之间血常规结果的差异,为临床提供更多指导。
综上所述,血常规检验中部分检测项目与机体感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相关性,可借鉴这些指标,对疾病做出尽早判断。
参考文献:
[1]刘燕飞.血常规联合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检测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诊断效能的影响[J].哈尔滨医药,2021,41(05):80-81.
[2]杨月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对新生儿支气管感染性疾病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5):2735-2736.
[3]蒋庆宝.PCT、CRP及血常规联合检测在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20,9(01):58-59.
[4]李书岭,常旭,白书堂.血常规、CRP和PCT在一般人群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07):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