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 404000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水平不断的进步,许多病症已经可以治愈,但慢性心力衰竭依旧是医学界需要攻克的一个难题。慢性心力衰竭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者中,还可能是由急性心力衰竭转换而成。临床症状通常比较的复杂,且病症发展的比较缓慢,病症进展也很慢。致死率也很高。本文就针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自我管理进行研究。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自我管理;研究进展
引言 慢性心力衰竭主要指的是在患者原有的心脏病基础上,出现了心脏功能不满足身体机能代谢需要,而需要依赖充盈压高补偿的病理状态,是一种综合因素引起的复杂的综合性疾病,这种疾病的致死原因是心血管疾病[1]。慢性心力衰竭和急性心力衰竭及持续性心力衰竭三者有所区别,切记不可混淆。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由很多种,常见的有:通过药物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通过外科手术来时心脏恢复正常功能从而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还可以采用机械辅助、心脏移植、细胞移植等手段来进行治疗[2]。现阶段我国多数心力衰竭都选用药物治疗的方式。在治疗的过程中,首先要排除患者的诱发因素。例如:患者的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高血压引起的,那么首先要对患者的高血压病症进行控制,然后在对慢性心力衰竭进行治疗。还要做好患者的体重监测,避免患者出现较大的体重波动。
(1)健康教育
慢性心理衰竭患者以及家属需要获得准确的疾病知识的指导[3]。包括正确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良好稳定的情绪、合理规范用药等等。
(2)避免受凉感染
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在换季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御寒保暖,避免患病加重心力衰竭。
(3)体重监测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需要做好体重管理。每天在同一时间、着同类服装、用同一体重计测量体重,测量安排在病人晨起排尿后、早餐前最适宜[4]。准确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若3天内体重增加2公斤以上,应考虑已有水钠潴留。应及时就诊,根据医嘱调整利尿剂。严重心力衰竭病人液体限制在1.5~2.0L/d。有利于减轻症状和充血。
(4)饮食管理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要遵循低盐低脂。少食多餐的原则。一些腌制类的含钠量比较高的食物要限制食用。一些罐头、香肠等食物都要避免食用。
(5)皮肤保护
保持床褥的干净整洁、保持室内的干燥。如果有严重水肿的患者可适当的使用气垫床,在患者的关节处可以垫软枕来减轻局部的压力[5]。日常生活中穿衣要以舒适为主,不要避免穿着过仅的衣物。
(6)远程管理
医院可以建立起患者管理档案,为患者咨询提供便利的条件。第一时间为患者进行疑问的解答,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并促使患者在多方面的支持下形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康复意识,从而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出院后医院需要加强其随访。这些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质量,降低其并发症出现的几率。
(7)按时用药
所有的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都需要适量使用利尿剂,增加尿量。通常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先从最小的剂量开始,然后逐渐增加剂量,直到患者的尿量增加,体重开始稳定减轻0.5~1.0kg,当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的时候,一定要用最小的剂量来长期维持[6]。如果有部分患者出现利尿剂抵抗的现象,则可以采用口服利尿剂或者静脉应用利尿剂的方式来克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这种药物需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终身服用,除非患者自身有一定过敏或禁忌不能用药。这种药物的服用方法同利尿剂类似,都是从最小的剂量开始,慢慢增加。用药剂量的调整主要根据患者自身的症状来进行调整的,如果部分患者自身还患有其他的疾病,则要根据病症酌情调整用药剂量,药量增加速度要适当。一旦药物剂量调整到合适的剂量,那么就需要终身服药。
抗凝血和血小板药这种药物主要适用于有明显的动脉周样硬化疾病的患者身上[7]。例如:冠心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等。但使用这种药物,需要综合考虑,权衡风险与收益,在临床医学当中慎重使用。
如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日常管理不到位,很有可能引起其他的并发症,诱发急性心力衰竭,并发展成为难治性的心力衰竭。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以休息为主,饮食一定要清单,少食多餐,保持心情的愉悦,按照医生的要求合理的进行用药。同时还要限制体力活动,保持环境的舒适和安静。长期服用药物的患者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食,切不可贪食。
结语
在日常生活中,想要预防慢性心力衰竭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避免患相关的诱发病症,要积极的预防相关的传染病,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孕妇在妊娠期间如果感到心衰一定要及时前往医院就医。在日常生活中还要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激动。过度肥胖人群要及时的控制饮食,减轻体重,避免诱发其他患病因素而引起慢性心力衰竭。因此,患者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可以有效的降低发病率,提高其生活质量,有效的延长其寿命。
参考文献:
[1] 马春艳,王颖,王桂丽,等. 基于聚焦模式的容量管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自我护理行为及情绪变化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学,2022,23(1):79-82.
[2] 李紫君,郑改改,杨巧芳,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报告结局与自我管理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临床护理,2022,14(2):108-112.
[3] 李涤凡,尹德荣,黄文伶,等.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现况调查和影响因素的研究[J]. 中国护理管理,2020,20(3):360-366.
[4] 楼娟,何一群,刘志辉,等. 个体化自我容量管理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预后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20,34(21):3914-3917.
[5] 蒙雁飞,马莉,马德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模式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9):1185-1188.
[6] 鲍克娜,马建宁,任冬梅. 专科护士全程护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的应用研究[J]. 山西医药杂志,2020,49(9):1063-1066.
[7] 乔俭,赵敏敏. Orem支持教育系统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预后的影响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1):1607-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