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安庆医院 安徽安庆246000
摘要:目的分析探究重症肺炎伴呼吸急危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本次将我院在2021年1-12月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伴呼吸急危症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分组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40例采取综合护理方法,进一步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护理前,两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率(FEV1/FVC)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上述两项肺功能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SF-36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重症肺炎伴呼吸急危重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方法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水平,并促进生活质量的改善;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重症肺炎;呼吸急危症;护理效果;生活质量
肺炎是呼吸科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易存在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嗜睡、脱水、食欲减退、湿啰音等症状。重症肺炎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伴有呼吸急危症的情况下,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医护干预方案非常关键。本次将我院在2021年1-12月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伴呼吸急危症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其目的是分析评价综合护理方法在其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成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将我院在2021年1-12月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伴呼吸急危症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均符合临床有关“重症肺炎伴呼吸急危症”疾病的诊断标准[2],均知情签署相关护理干预同意书,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严重精神障碍、临床资料不全及抗拒本次实验者。按随机数字分组法分成两组,观察组40例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跨度为48-76岁,平均为(62.89±1.21)岁。对照组40例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跨度为47-77岁,平均为(62.87±1.23)岁。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的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包括常规健康宣教、用药指导、日常生活指导等,处理好护理期间出现的问题,确保护理质量及安全性的提升。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方法,具体如下:
(1)生命监测干预。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包括呼吸、脉搏、心率、血氧饱和度、体温等,若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同时,对患者每天尿量进行密切观察,若患者机体血容量不足,需及时进行吸氧治疗,并结合气血分析检测结果,对氧气浓度合理调整,将血氧饱和度控制在>95%。
(2)心理疏导干预。可采取鼓励疗法、伴乐疗法,播放舒缓的音乐,转移患者注意力,使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得到有效改善。指导患者家属多关心、照顾患者,让患者感受亲情带来的温暖,从而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医护工作的开展。
(3)吸痰干预。因患者无法自主咳痰,需按医嘱定时协助患者吸痰,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合理调整吸痰频率;吸痰期间,动作轻柔,并对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率变化密切监测,确保患者每次吸痰时间<15s。
(4)机械通气干预。对患者实施俯卧位机械通气干预,头部将软垫垫好,对头部位置定期更换,避免眼眶、耳廓受压,双手置于舒适功能位,对各类引流管是否维持通畅定期检查,确保各管道固定良好,维持机械通气的顺畅。
1.3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1个月后的相关肺功能指标水平,包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率(FEV1/FVC)两项。
(2)根据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0-100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3]。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处理数据,计量数据采取(X—+S)表示,用t检验;此外,P<0.05表示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相关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护理前,两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率(FEV1/FVC)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上述两项肺功能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护理前后相关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X—+S)
组别 | FEV1(L) | FEV1/FVC(%)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对照组(n=40) | 1.43±0.31 | 1.92±0.32 | 65.91±5.43 | 69.30±7.14 |
观察组(n=40) | 1.44±0.30 | 2.56±0.43 | 65.87±5.51 | 76.12±7.12 |
t | 1.275 | 5.167 | 1.294 | 7.148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2.2两组护理前后SF-36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前SF-36评分为(68.50±2.00)分、护理后为(87.00±0.50)分;护理后SF-36评分为(68.00±1.00)分、护理后为(74.50±1.00)分。护理前,两组SF-36评分无明显差异(t=1.276,P>0.05);护理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2.493,P<0.05)。
3.讨论
重症肺炎伴呼吸急危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需采取及时有效的医护干预方案。本次提到的综合护理方法涉及生命监测干预、心理疏导干预、吸痰干预、机械通气干预等。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方法,护理后的各项肺功能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护理后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综合护理方法的应用价值颇高[4]。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针对重症肺炎伴呼吸急危重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方法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水平,并促进生活质量的改善;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夏丽荣.ECMO联合CRRT治疗1例重症肺炎护理体会[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6(01):99-100.
[2]樊元利,孙国红.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西部医学,2019,31(02):315-317+321.
[3]刘文青.责任制整体护理应用于重症肺炎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6):265-266.
[4]张柢松.整体护理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34):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