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声门下吸引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效果及不良反应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5
/ 2

两种声门下吸引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效果及不良反应比较

张云

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江苏 南京 21130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对于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分别应用两种声门下吸引法的应用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比较。方法:择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ICU收治的99例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治疗时间>48h,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均分为两组,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49),对照组患者实施持续声门下吸引法,观察组患者实施间歇声门下吸引法,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时间,记录两组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VAP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呼吸道出血、破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经研究发现,两组声门下吸引法均可以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但由于持续声门下吸引法易损伤患者声门下与气囊上方呼吸道,从而造成出血、破损等应用不良反应,相对而言间歇声门下吸引法更具安全性。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现代康复;物理疗法;临床治疗

重症监护室(ICU)中呼吸机辅助通气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式,但大多数患者在应用呼吸机治疗过程中易因插管操作问题、机械通气治疗2d后发生肺炎感染,临床上将其称之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重症患者一旦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症状,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都会造成直接影响。临床已证实声门下吸引法具有预防呼吸机下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ICU收治的99例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治疗时间>48h,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均分为两组,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49)。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0-82岁,平均年龄(62.49±6.42)岁。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20-83岁,平均年龄(61.59±6.94)岁。本次研究患者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我院医院伦理会知情并同时展开研究,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应用带声门下吸引的气管插管。吸引导管和墙式负压管之间应使用痰液一次性接收器连接,恒定负压标准为15-20mmHg(1mmHg=0.133kPa),在此期间将对照组患者吸引导管连接插管引流管,并实施持续声门下吸引,在吸引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如出现异常,应及时实施声门下冲洗。观察组患者则是实施间歇声门下吸引,应用10ml注射器每隔2h实施一次声门下吸引,同时还应使用5-10ml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并应用点断式的方法将注入液吸出。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时间,记录两组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详细记录的数据全部纳入SPSS22.0软件中进一步分析,采用t检验和x2检验,以(x±s)和率(%)表示,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统计学存在明显差异。

  1. 结果

2.1两组VAP总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VAP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VAP总发生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总发生率(%)

观察组

50

19(32.00)#

对照组

49

16(32.65)

注:与对照组对比,#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呼吸道出血、破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出血

破损

发生率(%)

观察组

50

1(2.00)

0(0.00)

1(2.00)*

对照组

49

4(8.00)

4(8.00)

8(16.00)

注:与对照组对比,*P<0.05

3.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VAP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与气囊滞留物符合率可高达61.1%,这表示患者下呼吸道滞留物所携带的致病菌与气囊上滞留物潴留存在密切的关联。

从本次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VAP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呼吸道出血、破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从这一系列结果中提示持续吸引和间歇吸引均能有效吸引声门下分泌物,可以尽可能的避免存在于气囊上方的滞留物侵入下呼吸道,从而防止滞留物所携带的致病菌在下呼吸道定植,避免患者出现肺部感染,防止发生VAP。但是持续声门下吸引会极大程度损伤气道黏膜,从而导致气道出血,细菌易与气道定植极其不利于患者病情康复。相对而言,间歇声门下吸引法则可以保护气囊上方气道黏膜,避免负压损伤气道黏膜。

综上所述,经研究发现,两组声门下吸引法均可以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但由于持续声门下吸引法易损伤患者声门下与气囊上方呼吸道,从而造成出血、破损等应用不良反应,相对而言间歇声门下吸引法更具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费伟,宫婷,董芹芹.声门下间歇冲洗联合吸引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20,015(003):393-396.

[2]万娜,张春艳,王淑芹.声门下分泌物引流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016):2514-2517.

[3]王瑶,吴海珍.声门下持续低负压吸引护理干预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7,037(0z2):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