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小骨窗联合侧裂-岛叶入路治疗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8
/ 2

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小骨窗联合侧裂-岛叶入路治疗的临床观察

甘业鸿

贵州省福泉市第一人民医院  贵州 福泉 550599

摘要目的:分析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小骨窗联合侧裂-岛叶入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1月~2021年11的78例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的不同入路方式进行分组,A组(39例)采用小骨窗联合经颞叶皮层入路治疗,B组(39例)采用小骨窗联合侧裂-岛叶入路治疗,对比其效果。结果:B组的血肿清除率(92.31%)高于A组(76.92%),二次手术率(2.56%)低于A组(15.28%),均P<0.05;B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5.74±1.71分)低于A组(8.54±2.04分),P<0.05;B组的总有效率(76.92%)高于A组(58.97%),P<0.05。结论: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小骨窗联合侧裂-岛叶入路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提高血肿清除率,降低二次手术率,且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与预后,值得推行。

【关键词】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侧裂-岛叶入路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因高血压而引起的脑血管疾病,常见病变部位在于基底节区、下丘脑、壳核,以基底节区的患病率最高。该病患者主要为老年人,临床常见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嗜睡、昏迷,且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发展快且急,易引发颅内压升高、脑疝等严重并发症,导致其残死率高,应及早诊治[1-2]。手术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手段,效果确切,但不同手术入路方式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此,现就78例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两种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及治疗效果进行对照分析,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11月~2021年11的78例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的不同入路方式分成A组与B组。A组(39例):男20例,女19例;年龄47~78(60.23±4.26)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5~6(2.73±1.37)h;高血压病程3~14(6.68±2.15)年;脑出血量30~63(46.94±4.68)ml;病变部位:基底节区25例,下丘脑10例,壳核4例;出血类型:点状性7例,条状性13例,块状性19例。B组(39例):男19例,女20例;年龄47~79(60.28±4.2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5~6(2.75±1.34)h;高血压病程3~14(6.70±2.12)年;脑出血量30~63(46.99±4.65)ml;病变部位:基底节区24例,下丘脑11例,壳核4例;出血类型:点状性7例,条状性14例,块状性18例。两组基本资料相近,P>0.05。

1.2 方法

    两组均行气管插管全麻,取仰卧位,头偏于健侧行头颅CT检查以明确出血部位。A组经颞叶皮层入路,切开颞上回皮层,以脑压板牵拉脑组织,于血肿部位清除血块。B组经小骨窗联合侧裂-岛叶入路,于血肿侧翼点处作切口,以磨钻、咬骨钳开一个约3cm×4cm的骨窗,于显微镜下解剖外侧裂,锐性分离蛛网膜,剥离至血肿腔,以吸引器慢慢吸出血肿,电凝止血,血肿腔局部以吸收止血材料贴敷止血,必要时以硅胶管引流。两组术后均加强监护,密观生命体征,常规吸氧,予以抗炎、营养支持、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定期复查头颅CT;病情稳定后行康复锻炼。

1.3 观察指标

(1)血肿清除率与二次手术率。(2)神经功能:于术前、术后进行评估,运用NIHSS量表,共42分,得分越低越好[3]。(3)预后:分为①I级:生活能力、社会功能均恢复;②II级:生活能力基本恢复,社会功能尚不能参加;③III级:清醒,生活需要他人帮助;④IV级:有意识,但无行为能力;⑤V级:植入状态,无意识,无行为能力;I~II级为治疗有效,计算总有效率[4]

1.4 数据统计

运用SPSS 22.0软件,计量、计数资料以(±s)、%表示,行t、x²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血肿清除率与二次手术率对比

B组的血肿清除率高于A组,二次手术率低于A组,均P<0.05。见表1。

表1 血肿清除率与二次手术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血肿清除率

二次手术率

A组

39

30(76.92)

6(15.28)

B组

39

36(92.31)

1(2.56)

P值

-

<0.05

<0.05

2.2 神经功能对比

B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低于A组,P<0.05。见表2。

表2 神经功能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NIHSS评分

治疗后

A组

39

11.54±2.55

8.54±2.04

B组

39

11.62±2.53

5.74±1.71

P值

-

>0.05

<0.05

2.3 预后对比

    B组的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见表3。

表3  预后对比[n(%)]

组别

例数

I级

II级

III级

IV级

V级

总有效率

A组

39

12(30.77)

11(28.21)

12(30.77)

3(7.69)

1(2.56)

23(58.97)

B组

39

20(51.28)

10(25.64)

6(15.38)

2(5.13)

1(2.56)

30(76.92)

P值

-

-

-

-

-

-

<0.05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因为多为老年人,此类人群常合并基础疾病,且甚至素质较差,抵抗力弱,导致手术风险较高,治疗难度较大,所以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手术可快速吸除颅内血肿,降低颅内压,减轻脑组织损伤。小骨窗手术的创伤较轻微,并发症较少,对于老年患者的术后恢复更有利。经颞叶皮层入路为传统入路方式,路径虽短,但易损伤颞叶后部—大脑的深面功能区,导致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慢[5]。相比之下,经侧裂-岛叶入路的路径较宽,创口较小,不累及大脑组织与主要中枢系统,因此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更快,患者预后更好[6]

本研究结果中,B组的血肿清除率更高,二次手术率更低,治疗后的NIHSS评分更低,预后的总有效率更高,提示B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预后情况均更好,由此证实,侧裂-岛叶入路比经颞叶皮层入路更具优势,有利于患者更好、更快恢复健康,且能避免二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二次损伤与痛苦,更易被患者接受与认可。

综合所述,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小骨窗联合侧裂-岛叶入路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提高血肿清除率,降低二次手术率,且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与预后,值得推行。

参考文献

[1]田仁富,潘轲,谭雪瑛. 冠状缝前入路神经内镜手术与外侧裂入路开颅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对比[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6):701-703.

[2]赵峻波,赵伟.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短期随访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20,27(1):100-103,116. 23.

[3]刘广飞,蓝鹏.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与大骨瓣经颞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的对比观察[J].当代医学,2021,27(6):73-75.

[4]张朋.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率及术后康复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20,29(4):411-413.

[5]王飞.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或经颞叶皮质入路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预后比较[J].四川解剖学杂志,2020,28(4):89-90.

[6]刘成辉,梁世行,付剑,等.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与经颞叶入路显微外科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效果对比分析[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21,25(6):709-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