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8
/ 2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唐超,胡文玉通讯作者

重庆巫溪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重庆巫溪  405800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80例足月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取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产科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结果出生后1h、2h、4h的体温情况组间比较,观察组均表现为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啼哭次数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开始母乳喂养更早,吸吮时间持续更久,以上指标差异均显著(均P<0.05)结论: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能有效维持新生儿体温,减少啼哭次数,缩短啼哭持续时间和开始母乳喂养时问,延长吸吮持续时间。

【关键词】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新生儿;护理效果;体温。

胎儿从母体分娩出来到新生儿的这个阶段,是其变化最大的阶段,这时新生儿体内的皮质激素会受到刺激,可大量分泌儿茶酚胺,从而使得新生儿出现应激

反应,表现为长期处于觉醒的状态,使得更多的机体能力被消耗,对新生儿的身体发育产生不利影响[1-3]。有研究表明[4],对新生儿采取早期母婴皮肤接触能够促进母乳喂养的成功,缩短新生儿啼哭时间,提高睡眠质量,护理效果显著。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皮肤接触护理对新生儿体温及母乳喂养的影响,以为临床护理提供理论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足月新生儿被入选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胎龄37~40周,平均(38.44±3.28)周。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胎龄37~40周,平均(38.93±3.11)周。两组患儿性别、胎龄等一般资料组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护理人员快速地帮助其清理呼吸道,擦拭血迹、消毒脐带、测量体重身长等,根据产妇和新生儿的具体情况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观察组给予母婴皮肤早接触早吸吮,助产士在分娩之前要将相关情况告知产妇,获得产妇同意后,于分娩之前将产妇内衣脱去,娩出胎儿后,指导产妇取仰卧位,把上衣解开。保持室内温度为(26~28)℃,在新生儿娩出、清理呼吸道后将新生儿裸体进行皮肤早期接触前,将新生儿衣物脱去,保持裸体的状态,戴好帽子和纸尿裤,然后将其以俯卧位的姿势睡在产妇裸露的胸前,脸偏向一侧,用衣服或毯子轻轻地盖在婴儿的背部。告知产妇一手将新生儿臀部托住,另一手将新生儿背部同定住。早期母婴皮肤接触要保持时间在1h内,并且接触不要停,接触的时候还要告知产妇如何与新生儿进行沟通,可以采取哼唱儿歌或者用温柔的语调讲话,还可以采取让产妇轻轻地抚摸新生儿的身体等方式。助产十还要保持和产妇的有效沟通,对产妇展开相应的健康教育,帮助其树立产后正确的认知,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帮助产妇按摩乳房,擦洗乳头,有利于乳汁的分泌。

1.3 观察指标与标准

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时、出生后1h、2h以及4h的体温变化情况;对比两组啼哭次数、啼哭持续时问、开始母乳喂养时间、吸吮持续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次所有数据,两组计数资料取率(%),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取平均值±标准差(x±s),组内及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出生后1h、2h、4h的体温情况组间比较,观察组均表现为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啼哭次数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开始母乳喂养更早,吸吮时间持续更久,以上指标差异均显著(均P<0.05)。具体见表1、2。

表1 出生时及出生后1h、2h、4h的体温变化情况(°C)

组别

出生时

出生1h

出生2h

出生4h

观察组

34.21±0.13

36.49±0.52

36.53±0.31

36.95±0.55

对照组

34.23±0.14

35.20±0.33

35.21±0.28

35.45±0.53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啼哭次数、持续时间、开始母乳喂养时间及吸吮时间比较

组别

啼哭次数

(次)

啼哭持续时间(min)

开始母乳喂养时间(min)

吸吮持续时间(min)

观察组

6.73±1.39

14.30±2.11

36.73±6.04

23.51±7.11

对照组

13.94±2.36

35.70±3.19

78.31±10.95

10.99±3.18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新生儿分娩之后体内的有些激素含量会增多,例如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等,这些增多的激素会使得其机体出现各种应激反应,另外,新生儿调节神经行为的功能还不够稳定,使得其很容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5]

从本研究结果显示,出生后1h、2h、4h的体温情况组间比较,观察组均表现为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啼哭次数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开始母乳喂养更早,吸吮时间持续更久,以上指标差异均显著(均P<0.05)。新生儿的皮肤比较薄,散热会很快,因此及时、早期进行母婴皮肤接触能够有效减少由于体温调节功能低下对新生儿产生的影响,母婴皮肤接触能够有效为新生儿保暖,使得新生儿的体温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

[6]。虽然新生儿出生时啼哭表示生命力,但是在出生后的生长过程中,再次啼哭便代表其不舒服,并且啼哭是有一定生物学意义的,有很多体温调节不成熟的哺乳动物和母亲的身体分开之后会发出特殊的信号,便是啼哭[7]。母婴皮肤接触指的是新生儿在出生后和母亲实施皮肤接触,母亲的声音、气味以及心脏搏动等均会对新生儿产生抚慰的作用,这个原理源于动物实验。人类同样如此,胎儿在产后脱离母体之后,仍然需要母体的环境,从而诱发新生儿和母亲的必要先天性行为,以此提高母乳喂养的有效性和新生儿的存活率,缩短开始母乳喂养的时间,使吸吮时间延长[8-9]

综上所述,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能有效维持新生儿体温,减少啼哭次数,缩短啼哭持续时间和开始母乳喂养时问,延长吸吮持续时间,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颜美玉,洪阿双.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J]. 皮肤病与性病,2021,43(3):426-427.

[2]谭彩云,冯礼娟,梁婷婷,等.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21):174-175.

[3]周甜.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健康必读,2020(4):183-184.

[4]王瑛,黄秀风,李健明.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J]. 特别健康,2020(6):233.

[5]陈小珍,李彩云.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2020,18(29):104-106.

[6]陈珂.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 养生保健指南,2020(23):224-225.

[7]应立群.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大家健康(下旬版),2017,11(2):182-183.

[8]彭丽媛,周文娟.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运用[J]. 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442-443.

[9]沈文霞.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8):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