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 518100
摘要:目前正值“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抓住水环境保护发展上升关键时机,针对目前我市部分河段污染物超标以及水环境改善中面临的河涌水体黑臭等问题进一步探讨,综合水环境保护管理现状,制定更有效的解决方案,不断改善水环境状态。下面重点分析某城区段水环境工程中沿河截污工程。
关键词:水环境治理;沿河截污;工程实践;
1 水环境保护管理的长远意义
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资源,水资源一直是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关注的焦点。水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力度加大,管理理念与管理技术等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造成的水环境问题。当然城市建设与水源消耗等一直与水环境保护存在矛盾,这方面始终困扰着水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1]。水环境不管是对生态环境还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性不可言喻,近些年生态环保理念越来越强烈,水污染问题也到了必须解决的关键阶段,以有效的方式对控制水环境污染问题加剧,协调城市建设、生活生产等用水需求与水环境保护创新的关系,将水环境污染的影响降到最低,这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水环境长远发展的基本情况前提[2]。综合目前水环境保护的显著成效,及时反思水环境保护管理中的问题,环境安全管理与保护相关部门,积极探索寻找更有效的保护方法,升级水环境保护管理技术,正确认识水环境保护管理的长远意义。改善水土流失现象,减少水源枯竭现象,有效治理水流阻塞,提高水环境保护管理质量,将水环境保护的可持续长远发展的意义最大化。
2工程概况
我市某工程为综合性整治工程,其中截污工程是河道全长2800m,是我市综合治理实施的重要工程之一,对河道的外来污染源截流和处理起到关键作用,是河道受污染的关键屏障。经过综合分析,本工程的水环境综合治理与截污工程设计思路具体如下。
3 水环境综合治理与截污工程设计思路分析
(1)结合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完善顶层设计,按照水质改造目标,设立流域统筹协调部门,通过通盘考虑,制定综合治理方案。重点以分流制和合流制划排水体制之间的匹配性为重点解决问题,深化研究截污体系的层次化,进行“片区截污、河道截污、集镇和村庄截污、干渠(管)截污”多个层次的分析论证,通过截流现有漏排污水口,有效解决污水漏排入河的问题。(2)按照河道水环境治理的总体目标,坚持“远近结合”原则,除了解决当前突出问题,还需要有效推进水环境治理的源头减排和末端治理相结合措施。近期重点解决污水处理厂泥沙多、污水漏排入河、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污水处理标准低、污水系统效率低等问题。具体可结合工程实际采取增设污水处理厂前沉砂池、截流现有漏排污水口、扩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清污分离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削减外源污染负荷[3]。
4 水环境治理与截污工程设计实践分析
4.1 截污工程设计实践分析
4.1.1 截污工程总体设计
结合工程现场调研情况分析,目前该工程河段左岸敷设的截污干管已经无法满足对该区域的污水收集要求,同时管道年久失修,缺陷较多,过流能力无法满足本次设计要求。本次截污工程设计主要位于河道右岸,工程建成后,实现将污水排放口直接接入新建截污干管(截污干管总长约为6039m、管径为DN1200~DN1800),分担其污水收集功能。同时设计4座截流井于4个合流制排水口处,实现对合流制污水的截流,将污水全部接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4.1.2 截污管道布置
截污干管管位设计的合理性是本次截污工程的重点,与施工方式,施工难易程度和工程效益息息相关。结合调整分析,本河道现状两侧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大部分房屋临河而建,距河道较近,且右岸邻近多处山体,为现状道路,存在截污干管埋设深度较深和现状管线错综复杂的情况。为减少周边的建(构)筑物和道路交通影响,本工程重点考虑对截污干管的敷设管位。综合多方意见、工期和施工难度考虑,截污干管总体沿河床方向敷设。根据前期勘测、多次现场调查并结合业主提供地形图可知,本河道右岸道路狭窄、设计管底标高处地质为强风化岩,最终确定管道在河道内沿河道挡墙平行敷设。另外,基于挡墙安全和环保角度考虑,需要注意保持管中距距离挡墙有1.5~2.0m位置,同时管道随河道二级平台同步施工。
4.2 水环境综合治理措施分析
4.2.1 衔接厂网,实现工程整体效益
截污工程的建设是对污水系统的强化补充,充分发挥了检漏和缺陷补偿的效果,实现对沿河漏排污水和部分初小雨水的截流。待后期完成雨污分流后,还能结合整体污水系统需求,沿河截污系统将实现功能转化,调整为初小雨水截流管。本次沿河截污系统在规模设计上,除了考虑近期的已有污水收集处理外,还考虑了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远期富余能力,通过与污水管网建设和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相互配合,所有的污水都得到了收集和处理。
4.2.2 加强专业协调管理
本河道线性较为曲折,为了确保河道的天然线性特点、实现景观平台与河道顺接,本工程的截污干管管线在定位上设置120座左右的检查井,同时部分检查井采用120°~180°不同角度的扇形井。考虑到扇形井的角度以及施工进度紧的特点,本工程通过管道与扇形井的偏转来减少扇形井的规格,最终规格为120°的扇形井2座、规格为135°的扇形井1座、规格为150°的扇形井62座,矩形井81座。
4.2.3 加快排水监管平台建设
为了实现污水处理工程的统一调度,本项目利用当地城市主城区、新区市已初步建立的水流域水环境综合调度和监督管理系统,建立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信息技术的监管平台,实现统一监管。监管平台以适应智能化管理需求为核心,实现对河道、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应急工程、泵站、截污管网等进行统一调度,加强对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及泵站的实时监控。目前,本项目所在城市排水监管平台系统功能已处于开发阶段,后期如正常运行,将会进一步提高排水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实现截流系统管理调度的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
结论
本沿河截污工程的设计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经过不断优化与多方沟通,最终都能得到圆满解决,下面结合在工程实践中一些重要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总结如下:第一;由于前期资料的缺失,有些部分排放口在前期调查时不能找出,从而出现遗漏,如果出现遗漏则会大大的影响工程效果,会影响河道整体整治效果。因此,在进行本工程设计时,把全面的摸排出混流排放口作为工程开展的重要前提。为了确保工程开展顺利,建设单位科学制定工程计划,优选适合工程实施的旱季河道水位较低时段开展工程实施。而设计人员和勘测单位特别注重前期调查工作严谨性,除了通过“步行”的方式对排放口进行逐个排查外,在特别区段还采用“船行”方式配合对排放口进行排查。另外,施工单位在工程开展前期,也进行全面排查。第二;本河道蜿蜒曲折,且大多建筑临水而居,同时右岸步道狭窄,这也加大沿河截污工程设计难度。同时,在工程开展过程中,沿岸居民存在开挖路面会影响房屋安全的顾虑,配合度不高,这也加大对工程开展和协调沟通难度。作为设计人员,在设计前期需要及时了解居民的诉求,采取有效设计措施,以降低对居民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琳琳,王国清,秦攀,等.白洋淀水环境状况与治理保护对策[J].科技导报,2019,37(21):114-125.
[2] 王泽明.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关键技术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9,44(02):183-187.
[3] 李瑞军.基于生态功能治理的水体流域污染预防保护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9,44(11):147-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