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社、四川省成都市,610012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紧扣服务“三农”定位,深耕乡村,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宣传地方在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气象新面貌,在全社会更好营造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作为涉农报道的新闻工作者,要不断提升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善于用小切口折射大主题、小人物呈现大时代、小故事展现大图景,引导凝聚各方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紧跟新时代步伐,做好乡村振兴主旋律报道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通货膨胀、主产国气象灾害等因素影响,国际粮食价格不断上涨。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人口大国,应对全球粮食市场变化,稳产保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守住大国粮仓,端稳中国饭碗,,必须坚守耕地红线。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耕地必须是良田。四川作为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和粮食主产省份,粮食产量始终排在全国前十位,近年来,四川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作为农口的专业党报,四川农村日报近年始终关注地方撂荒地复耕的可推广做法和各地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推进。2021年4月起,以《遂宁:盘活撂荒地 深挖粮食扩种潜力》为主题,深入报道该地通过分类治理、政策扶持、改善耕地条件、规范土地流转、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等方面开展撂荒地综合治理,确保粮食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的做法,引来多地前往学习借鉴经验。当年,全省撂荒地整治现场大会即选址遂宁,向全省介绍了当地的整治路径道也获当年省好新闻二等奖。
守粮仓,建良田。四川丘陵山地多,部分地方高标准农田建设难度较大。如何因地制宜抓好抓实,将盆周山区群众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根据地理位置和农田改造特点,媒体选取了丘陵地区代表巴中、以种植经济作物水果为主的汉源等地,关注几地可供其他地区借鉴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做法,一组报道的及时推出,多角度反映了农田建设的现状,并且没有回避问题,部分农民种经济作物收益高,与农田改造任务完成有冲突的困惑也予以了关注。
守大国粮仓,还,必须攥紧中国种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打好种业翻身仗,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媒体“三农”报道领域的重要议题。2021年,四川农村日报以农作物(水稻)生长周期为跟踪报道对象,全流程策划,记录其播种、管理、收获等全周期报道,从7月起,时间跨度4个余月,并形成“稻可道 非常稻——关注粮食安全 记录川稻贡献”报道专题,包含消息、通讯、摄影、漫画、视频等多种题材、形式在内的40余篇综合性媒体融合系列报道。记者走进田间,走进实验室,多视角、全方位,关注水稻从一粒种子到一碗米饭的全过程,探寻科技之“稻”、小康生活之“稻”、乡村振兴之“稻”。报道形式多样形成有机融合,合力向外界讲述和传递包含水稻生产、育种攻关、产业布局、农旅融合等等在内的四川“非常稻”背后的故事,该系列报道也最终获得了2021年省好新闻一等奖,并入围中国新闻奖的初评。
藏粮于技,则是需要加快转变农发展方式,推动农业科技的支撑作用。四川的农机发展曾是“痛点”,强化农业科技,建设智慧农业,如何加快补短板?媒体需要主动介入,捕捉农业科技推进的新动向,并以生动的语言,传递新鲜资讯。
“十四五”是农业农村信息化从“盆景”走向“风景”的关键时期。从关注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推进方案出台起,聚焦数字化发展对四川“三农”的影响,媒体记者进园区看数字改变农业,上村里看数字改变农村,访老乡看数字改变农民,全面感受智慧农业对于“三农”不同领域的影响,同时,关注政策对农机补贴的全面覆盖和地方农机合作社、机手的变迁等,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农用植保无人机、无人驾驶收割机等现代农机的广泛使用,极大助力了粮食增产。麦收时节,一行行收割机的匀速行驶,将“手中有粮、心头不慌”稳稳地写在了广袤的田野上。
农业领域涉猎范围广,种植、畜牧、水产,农机、水果、蚕桑……各行当的专业性极强,为了在新时代要求下及时跟进农业发展步伐,从业者的学习和知识更新必不可少。与省农科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聘请省农业农村厅专家为智库成员,请上门讲课,时常拜访川农大学者,了解前沿动态……上山下田锻炼脚力,扑身“三农”勤练笔力,多方学习激荡脑力,农口新闻好作品的产业,既离不了勤奋和敬业,也是专业积累下敏锐的观察结果。
二、紧跟加快乡村产业发展步伐,聚焦农业园区建设
作为乡村振兴的切入点的“五大振兴”,其中第一个就是“产业振兴”。推进产业振兴,发展乡村产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作为全国十三个粮食主产省之一、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省,近年来,四川一面牢牢保障粮食安全,一面以现代农业园区为抓手,加快构建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不断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为了多角度、多形式展示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新成绩和新经验,四川农村日报从2020年起,连续两年在省农业农村厅指导下,组织央省级新闻媒体走进有代表性的县(市),见证四川培育壮大“10+3”产业体系,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以小切口、大视野,重点关注各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以园区建设为抓手构建“10+3”现代农业体系、“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以及农业农村改革等方面的突出成就、创新做法和亮点举措,聚焦报道各地工作推进机制、要素聚集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展示各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鲜活场景,传播先进园区的发展经验,为各地的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借鉴,有力助推了农业园区的发展。
“十四五”是农业农村信息化从“盆景”走向“风景”的关键时期。作为农业大省,四川省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成绩如何,未来要如何做?立足四川以农业园区为抓手推进数字农业发展这一背景,2022年6月起,记者分别走进粮油、畜牧、经作、水产等产业园区深度走访,展现四川在数字农业发展过程中,在农业园区的不同数字应用场景,为探索数字强村富民的新路径做出了努力。
乡村要振兴,金融要出力。近年来,为着力解决农业农村“融资难”“融资贵”突出问题,切实提升金融业服务“三农”、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政府各级部门与基金、银行、保险、农担等金融服务载体融合合作,打造了品种丰富的农业特色贷、农业险和农业担保、农业投资等产品,为此,我们开辟专题,关注金融助农的“四川模式”,以及改善农村金融领域的投资环境、生态环境的努力,以更好地保障“种粮农民有钱赚“。
当下,要在乡村振兴中更好地发挥媒体作用,必须加快推进深度融合发展,顺应全媒体趋势、增强全媒体意识、把握全媒体规律,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大力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以垂直传播和多元传播相结合,发挥融媒优势,实现媒体与受众的良性互动,用镜头和影像讲述“三农”故事,以小切口的角度,用文字、视频、动画、海报等多种形式,记录四川“三农”的新发展历程,让社会更多层面关注“三农”,了解”三农“。
【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郑庆红
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四川
学历:本科
职称:编辑
工作单位:四川农村日报社
研究方向:新闻
单位所在省市和邮编:四川省成都市,610012
邮寄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鲁坤天鸿创谷B4栋504
收件人姓名:王海
联系电话:18053164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