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中医院 四川省 遂宁市 6290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它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症。发病的主要原因有5个方面,分别为遗传因素、肥胖、饮食习惯、精神紧张及体力活动减少,发病后可能会导致心血管疾病高发、缩短寿命,后果不容乐观。糖尿病在中医中属“消渴”范畴,其主要治疗原则是辨证施治,它认为通过西药降低血糖只是治标不治本,无法改善患者肾阴虚的问题。在治疗过程中,中医也有着不可替代的疗效与优势。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知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消渴”的病名就已在《黄帝内经》中出现,同时针对该疾病的论述过程中讲到了“五脏柔弱”的体质因素及“肥甘厚味”的饮食因素,到隋唐时期便出现了“夫消渴者,每发小便至甜”的准确描述。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具有遗传倾向的代谢、内分泌疾病,通过合理的控制饮食和药物治疗以达到维持血糖和尿糖水平的作用,减少并发症产生,取得更佳的治疗效果。中医学在此基础上渐趋深入,它具有现代化学合成药物不可替代的优势,在早期便提出了运动疗法,孙思邈在唐代就已强调饮食疗治,后期历代的中医学家也从不同角度针对糖尿病的病因、并发症和治则治法加以补充。中医在治疗过程中可通过“治本”的方式将血糖、尿糖长期稳定在可控范围内,它认为糖尿病发病的实质性因素是“阴虚”,“脾虚”则是无法治愈的根本,“血瘀”是并发症出现的关键。中医疗法可将养阴健脾、益气活血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通过中药调理降低血糖,纠正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紊乱,促进胰岛素分泌,调节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针对阴虚热盛症对消渴方剂进行加减,组方有黄连、天花粉、生地、生石膏、知母,使用后不仅可以降低血糖还可增强体质。通过中药的整体调节有效避免了多种并发症的产生,从“血瘀”入手,在降糖的同时活血益气,降低血液粘滞度,减少并发症发生。
《黄帝内经》中对消渴的相关论述为,:“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此肥美之所发也……转为消渴……”,也阐述了消渴是由“脾瘅”发展而来的。不论是对病机的认知还是治疗过程考虑中西医都较为相近,中医在科技较为落后的时期,只能凭借经验累积和较为抽象的思维发挥真正作用,如今它也同样与时俱进、扬长避短,针对降糖目的实施“调节阴阳,以平为期”,虽疗效无法和西医比拟,但对患者全身状况的调节具有积极作用。中医在糖尿病的情志治疗中也可发挥重要优势,发病后,大部分会产生焦虑、抑郁的等不良情绪,使病情进一步加重,糖尿病本身也可导致心理失调或中度精神紧张,中医通过有效的情志调理对病情恢复起到推动作用,缓解疾病症状。“忧、思、恐”三种精神刺激最为常见,消渴发病原因与之息息相关且危害较大,若长时间产生负性情绪则会导致肝气郁结、脾失健运、心失神守,肝郁则失于疏泄, 而致升降失和,清气不升则尿糖见;肝郁化火,火伏于血中则血糖显。中医学认为,心理负担过重主要是由于肝与情志因素关系密切,肝主疏泄,主调畅情志,调节气血津液的代谢,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将肝的调理放在情志调理的第一位。同时可采用移情易性法,积极引导恐惧、不安、焦虑等的悲观情绪,鼓励相互交流,将不良情绪有效转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也可采取安神定志法,强调精神内守为核心,“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通过中医情志治疗可有效减轻心理负担,控制情绪波动,保持激素分泌平衡,有效的心理干预可清净养神,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状态,避免病情恶化。
中医的另一大优势便是治疗并发症,早期患者阴虚热盛,中期则气阴两虚,晚期阴阳俱虚,通过补肾、清热和养阴等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通过辨证施治,进行综合性治疗,中药大多为天然性药材,安全性较高且副作用少,药效维持较久,药性温和,通过中药汤剂的服用降糖速度虽不能与西药相比,但它具有“整体调治”的优势,在有效降糖的同时还可对阴阳平衡和激素水平进行调理,极大程度地缓解了并发症症状,针对糖基化红血蛋白、降低血糖、减少尿蛋白等其他方面效果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既能标本兼顾,也可解决西药继发性失效的情况。在不同的时期,受到环境、气候等的影响,讲究因人、因地、因时的治疗方式,按需调整,明显控制症状,促进恢复。在糖尿病早期,通过中医疗法的健脾、化瘀、活血等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糖耐量异常的血脂及血糖,同时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使糖耐量异常发生逆转,在安全治疗的前提下,调理了身体机能。中医疗法中很少出现口干、多汗、四肢麻木等症状,毒副作用较小,更容易被接受。
在中医的整体治疗过程中,不仅可以降低血糖,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还可以调节整体糖脂代谢,通过不同类型中药的浸泡、熏蒸和外敷降低糖尿病足的致残率。中西医对糖尿病的认知各异,西医主要针对胰岛素进行补充和刺激,中医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两者其实有相通之处又各具特点,相互取长补短才能达到更好的降糖效果。中医治疗特色中也包括饮食控制,“一饮酒,二房事,三咸食及面。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自可无它,不如此者,纵有金丹亦不可救,深思慎之”。通过药膳进行调节,煲汤服用,药方也计算进每日的摄入热量中,合理安排饮食同时配合适当的运动。前期阶段,中医疗法还具有治本、不反弹且经济安全的优势,防止并改善并发症,形成了防治糖尿病系统的理、法、方、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