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重庆邮编:400010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创伤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急诊科收治的60例创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模式。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护理效果;采用t检验对负性情绪、生活质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结果:急诊创伤患者的主要心理特征为焦虑或抑郁、焦虑、恐惧、紧张等心理现象;观察组仅1例患者护理后不良心理情绪无改善,护理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6例护理后不良心理情绪无改善,护理有效率达80.00%(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均显著下降,与护理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结束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结束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下降,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评分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创伤患者的治疗中,应根据其焦虑或抑郁、焦虑、恐惧、紧张的心理特点,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以提高护理效果。
关键词:急诊外伤患者;心理特点;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5月~2021年5月在本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60例外伤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成了两组,每组均有30例外伤患者。观察组中男女分配的比例各是21例、9例,年龄段最小仅有26岁,患者47岁为最大年纪,平均37.83±3.16岁,发病到进入急诊科接受治疗时间34.15±4.53min,交通事故伤18例、在工作场合发生事故导致外伤10例、个人原因导致外伤2例;对照组中男女分配的比例各是22例、8例,年龄段最小仅有25岁,患者48岁为最大年纪,平均37.42±3.13岁,发病到进入急诊科接受治疗时间35.15±4.57min,交通事故伤19例、在工作场合发生事故导致外伤8例、个人原因导致外伤3例。组间患者的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通过现场观察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了解急诊外伤患者的心理特点。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急诊科护理规章制度,做好外伤患者的护理工作,如治疗前完善准备工作、确保绿色通道畅通、协助医生进行检查与紧急用药、治疗中注意事项讲解、对患者病情信息进行记录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心理护理干预:①建立护理团队,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计划。急诊科护士自愿组成心理护理小组,每组确定相应的护理服务对象。然后,护士评估患者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并制定符合对象心理特征的护理计划。②消极情绪咨询。对于有负面情绪的创伤患者,心理护理团队一方面要向患者介绍其他患者的“成功案例”,引导患者转移注意力,使其情绪不陷入负面思维,逐步形成积极乐观的检查态度。③微笑和眼神交流。为了缓解创伤患者的紧张和焦虑,心理护理团队成员在护理过程中以温和的语气与患者微笑沟通,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焦虑和焦虑,增强护患关系,让患者感觉亲切。同时,护士对眼外伤患者给予鼓励,可以显著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④个性化心理护理应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真实需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创伤患者的心理需求。
1.3观察指标
观察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心理和情绪评分、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和住院时间。心理情绪分为焦虑分和抑郁分,分别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定。得分越高,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越严重。疼痛等级分为0级、I级、II级和III级四个等级,低疼痛程度的比例为0级和I级之和,0级的判断依据是患者没有明显疼痛,患者可以积极配合护理;I级的判断依据是患者有轻微疼痛,疼痛仍在患者的耐受范围内;II级的判断依据为患者中度疼痛,患者无法承受疼痛,患者配合程度明显较差;III级的判断依据是患者感到剧烈疼痛,完全无法配合护理。采用自编问卷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得分范围为0~100分。得分越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越高。
1.4统计方法
该研究使用临床医学统计软件SPSS24.0进行分析。计数数据以(%)χ2检验表示,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明研究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心理特点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患者主要表现出以下心理特点:①焦虑或抑郁,根据统计显示,有51例急诊外伤患者存在焦虑或抑郁现象,占本次实验研究总病例的85.00%;②焦躁,有50例急诊外伤患者存在焦躁现象,占本次实验研究总病例的83.33%;③恐惧,有56例急诊外伤患者存在恐惧现象,占本次实验研究总病例的93.33%;④紧张,有59例急诊外伤患者存在紧张现象,占本次实验研究总病例的98.33%。
2.2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观察组仅有1例患者在护理后不良心理情绪未改善,护理有效率达到96.67%;对照组有6例患者在护理后不良心理情绪未改善,护理有效率达到80.00%;组间数据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急诊科收治的各类外伤患者较多,患者由于发病突然且部分病情较重,因此,往往会存在较明显的不良心理情绪,从而影响到治疗活动的开展。为此,在实施急诊外伤患者治疗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将优质护理服务内容同步引进,以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活动开展。近年来,本院收治的急诊外伤患者数量越来越多,为提高服务患者的能力,本院也将外伤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纳入治疗体系中。本次研究显示,急诊外伤患者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存在焦虑或抑郁、焦躁、恐惧、紧张等心理现象;在实施不同护理方案后观察组仅有1例患者在护理后不良心理情绪未改善,护理有效率达到96.67%,对照组护理有效率达到80.00%。在急诊外伤患者的治疗中根据其心理特点,同步实施心理护理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心理护理能够将护理服务从简单的治疗前准备、注意事项宣讲和患者配合事项宣讲延伸到对急诊外伤患者心理情绪的引导中,从而实现了对护理服务内容的延伸,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护理支持。其次,心理护理服务更加注重对患者心理情绪的干预,帮助患者对疾病治疗形成科学的认知,从而消除因认知不全面而产生的不良心理情绪。
结论
综上所述,对临床急诊外科病人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很好地调节病人不良的心理情绪,使病人对护理工作更加满意,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葛阳.心理护理在急诊外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饮食保健,2020,7(2):204-205.
[2]张荔丹.心理护理在急诊外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20,28(12):81-82.
[3]王峰.心理护理对骨外伤急诊患者治疗影响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8,37(4):157-159.
[4]张堪菊.心理护理在骨外伤急诊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0):112-113.
[5]姚伯智,王水妹.浅析急诊外伤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2).
[6]卢小清,宋琼,郑冰莹.56例骨外伤急诊患者治疗的心理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9):367.
[7]施亚丹.急诊骨外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观察[J].健康大视野,2019(9):133.
[8]廖明琼.心理护理干预对骨外伤急诊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影响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