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箐东断裂带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浅析大箐东断裂带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戚帆

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大屯锡矿      661100

摘要】本文以个旧高松矿体大箐东断裂带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为主题,探讨矿体产出与构造、地层及岩浆岩之间的关系,总结大箐东断裂带控矿因素、成矿规律,为矿山后续找矿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大箐东断裂带层间氧化矿断裂成矿规律找矿方向

引言:

大箐东断裂带位于高松矿田大箐东矿段,通过近年对该区域内施工的坑探,钻探工程得知,该区域内存在两条起导矿及容矿作用的主干断裂,分别为大箐东断裂及134-1断裂;大箐东断裂呈北65°-70°西走向,向北东倾斜,宽0.4米-15米;134-1断裂呈北55°-65°西走向,向北东倾斜,宽0.4米-10米,在与成矿有利层位交切部位往往产出层脉相交的矿体,在两条断裂的上下两盘和夹持带内,赋存有大量的氧化矿体。

1 研究区地质概况

通过近年来针对大箐东断裂带施工的坑探及钻探工程统计,大箐东断裂带中似层状矿体及似脉状矿体共计探获各级别锡矿量xxx吨,锡金属xxx吨,平均锡品位xxx%;为大屯锡矿的生产持续稳定提供了极大的资源保障;但对于该两条断裂以东靠近芦塘坝矿段区域工程较少,同时对于此区域的地质综合研究分析相对滞后,而近年来的生产找矿中部分工程已发现多个层状氧化矿矿点,以及大箐东断裂、134-1断裂自身含矿的脉状矿体;鉴于上述原因,有必要对大箐东断裂带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寻找成矿规律,以便为本区域的找矿工作提供理论指导,进而探获新增资源量,为大屯锡矿氧化矿生产的持续稳定性提供资源保障。

研究区位置处于67线以西,莲花山断裂以东,大箐东断裂与134-1断裂夹持带内及上下盘,高程范围在1360中段至1720中段,东西长约2700米,南北宽约200米,面积约54万平方米。

1.1地层

本次研究区域内分布的地层为三叠系中统个旧组卡房段(T2g15~T2g16)碳酸盐岩地层。其岩性特征详述如下:

T2g16: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与白云岩互层,厚度变化较大,为64.5~300余米,是本次研究区域的主要含矿层位,由于灰岩与灰质白云岩的化学﹑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加之二者交替分布,因此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层间剥离和层间破碎,进而形成良好的储矿空间,矿区内已探明的绝大部分似层状及脉状矿体即产于此层中。

T2g15:灰色﹑浅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具波纹状及虎皮状构造,上部夹2~3层带状灰质白云岩,延伸稳定,下部为含燧石结核的薄层灰岩,偶见有腹足类和海百合茎化石,厚度为40~230米之间。此层为区内另一赋矿层位,以产出脉状矿体为主,有少量似层状矿体产出。

1.2 构造

研究区内主干断裂为以大箐东断裂,134-1断裂组成的北西走向断裂带。

大箐东、134-1断裂带:未出露地表,为隐伏断裂,走向长大于1千米,倾斜延伸500-600米,破碎带宽0.4-10米,局部以节理组或断裂面的形式产出,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70-83度,局部倒转,呈反S型,断裂带平面上自西向东与大箐东断裂逐渐相交,剖面上大箐东断裂与134-1断裂自上而下逐渐分开呈“入”字型,断裂带上、下盘均发育与主断裂配套的次级断裂,尤其以上盘最为发育,大箐东断裂与134-1断裂夹持带平均宽度65米,研究区内的矿体均产出于断裂夹持带及其上、下盘,是一个断裂构造与有利层位联合控矿的典型,控制着很好的层状、脉状、层脉相交状矿体产出。

1.3 花岗岩

研究区内花岗岩属燕山晚期粒状黑云母花岗岩,主要由钾长石、石英、斜长石及黑云母组成。钾长石30-40%、斜长石30-40%、石英15-35%、黑云母1-6%,白云母1-3%、萤石1-2%,副矿物有电气石、角闪石、绿泥石、锆石、透闪石、褐帘石及少量铁泥质、少量金属矿物等,矿物粒度均小于1mm。长石呈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石英呈他形粒状,长石、石英彼此镶嵌,其它矿物零星分布。

2 矿体地质特征

缓倾斜似层状氧化矿体:产于三叠系中统个旧组卡房段T2g15~T2g16地层中 ,矿体呈平行多层叠瓦状产出 ,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 ,倾角在 0°~ 25°之间 ,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 ,矿体规模大小不一 ,沿走向延长30米到300米不等 ,倾斜方向延深在100米以内,大部份在20-30米 ,厚度在0.1米至4.7米之间,锡品位在xxx%-xxx%之间。

陡倾斜脉状氧化矿体:此类矿体主要沿大箐东断裂、134-1断裂或旁侧的次级断裂及小裂隙充填交代产出,矿体赋存于断裂带中,呈大小不等的透镜体产出,矿体变化较大 ,相对复杂 ,矿石以红色土状赤褐铁矿化为主 ,有用组份以锡为主,在其附近往往产出数层缓倾斜似层状矿体。

3成矿规律

(1)大箐东断裂及134-1断裂为本区域主要导矿及容矿构造,该区域内产出的大部分层状矿体均赋存于该组断裂夹持带及上下盘。

(2)产出于主断裂旁侧的次级断裂,其本身具有含矿性,证明次级断裂在该区域内也是导矿通道及容矿空间。

(3)断裂产状发生急剧变化的地方,及局部膨大处,断裂含矿性较好。

(4)断裂构造与有利岩层交汇或其它构造交切,当断裂切穿两种不同性质的岩层接触面,接触面易拉开而利于成矿。

4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根据钻探及坑探工程在该区域内揭露的矿体形态得知,大箐东断裂带区域内的层状矿体大部分均为小规模产出,勘探网度过大极其容易发生漏探;

(2)该区域内地质构造极其发育,其中一部分次级断裂本身具有含矿性,说明其本身也是导矿通道及容矿空间,在其上下盘有层状矿体赋存的可能性,现阶段针对次级断裂旁侧矿体赋存情况进行勘探的工程较少;

(3)大箐东断裂带区域内的地层破碎带较发育,岩石松散破碎,给平巷工程的掘进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4)大箐东断裂与134-1断裂间赋存的似层状矿体厚度薄,施工钻孔时必须保证岩芯采取率,对于钻孔揭露的薄矿体做到编录及取样的完整性。

5找矿方向及工程施工建议

(1)施工214线往西至莲花山断裂的工程网度可缩小至60-80×30-40米,避免对某些小规模的矿体发生漏探。

(2)加强研究大箐东断裂及134-1断裂旁侧的次级断裂对该区域内的似层状矿体的产出与控制规律。

(3)加强现场踏勘,对区域内的断裂构造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找准主干断裂,使勘探时具有针对性。

(4)加强与总工办沟通和联系,对矿液的来源、运移通道、存储空间、成矿规律作系统研究,以弄清矿体的产出特征和赋存规律,为下一步研究工作以及寻找有利靶区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冶金工业部西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个旧锡矿地质................冶金工业出版社

[2]矿产勘查学................................叶松青、李守义..................地质出版社

[3]地质学基础................................杨坤光、袁晏明...........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