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历史教学中民族团结意识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7
/ 2

试论初中历史教学中民族团结意识的培养

黄永超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上思县民族中学  广西防城港535500

摘要:中国是由56个民族构成的多民族国家。树立中学生正确的民族意识,关系到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和发展。青少年时期正是民族意识逐渐觉醒和形成的时期,也是民族自尊、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形成的时期。因此,中学生的民族意识的培养,对于推动全民族的民族意识的增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学历史教师要在历史教学中,挖掘这种教学素材,提高认识,努力培养中学生正确的民族意识。

关键词:初中历史、民族团结、策略

中学生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国家的栋梁,是中国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学校和社会一定要培养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而民族团结不是个人自身所拥有的,需要后天的培养,因此这个重任就交给了学校,交给了社会。通过本文研究,我们主要从当前中学民族团结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发现中学民族团结教育在学校管理理念、教学方式、实施情况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最后就如何加强中学民族团结教育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次来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有效提高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民族意识的培养的现实意义

中学生在意识上是否能够接受民族团结教育,关系到我国的命运和前途,也会对中学生未来的发展走向有着严重的影响。国家的民族团结依靠的就是年青一代的知识分子,因此一定要对他们进行民族团结教育。这是我国中学生认识和把握我国多民族国情的最佳途径。我国从古代开始就是一个拥有许多民族的国家,多民族一直是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国情。我们党在改革开放40年来,建设了属于我们国家独特的解决民族问题的路线,形成了专属的一套理论和政策。并且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从国情出发,加强民族的法制建设系统。中学生只有认真学习民族理论政策、相关的法律法规等知识,才能够正确的认识到民族问题在我们国家发展的历程中的重要性。

二、历史课堂中民族团结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观和理念问题

在中学校园当中,绝大多数的历史教师都能够对民族团结教育有很高的认识,但是仍然有部分教师在意识方面存在些许的偏差,导致民族团结教育在中学阶段中的缺失较为严重。在部分偏远地区或者师资不完备的地区,都没有开设团组团结教育专题的课程。学校领导和教师对这个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的工作还处于初期阶段,对于民族团结教育的意识还相对较弱。在中学教育阶段中,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始终坚持与党和国家出台的民族政策保持高度一致,同时民族团结教育也是是国家基础教育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

2.课程内容不系统

部分学校在课程内容上没有进行系统的设计,只是按照教材所罗列的内容给学生进行教学,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只是在各科的教学当中有目的的进行穿插教学,没有把民族团结这件事情当做一个自己的事情去做。在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上没有进行课前的规划与整理,形成专门的教案。

3.教学方法单一

许多教师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时候,教学方式单一,只是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民族团结知识的讲解,没有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只是古板按照教学目标去讲授,没有结合当前新时代的时事政治、难点热点民族问题去进行教学,不能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难以实现学生的接受程度。有的学校只是把民族团结教育的任务交给了班主任或者政治教师。

三、中学历史教学中民族团结意识的培养策略

1.帮助学生树立民族团结意识的观念

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我国古代经历过多次的民族大融合,古代各民族都通过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积累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灿烂文明。这些优秀的文明成果,都是构成培养民族团结意识的不可或缺的文明素材。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对我们的历史保持尊敬与重视,充分开发和利用我国历史中优秀的素材,渗透民族团结意识的培养。

2.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中学历史教材在中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培养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进行历史学习的主要来源就是教材,中学历史教师在授课和备课中,都要以历史教材为依据。如果中学历史教师能够深入地掌握教材内容,并能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就会达到非常明显的教学效果。因此,中学历史教学不仅要重视历史教材,还应该深层次地挖掘教材内容,在教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3.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

历史教师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来高效率地完成教学目标。历史教师要深入学生生活,并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视野选择教育方式,例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时,就可以尝试用"播放录像"、"穿插历史故事"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从历史电影《甲午海战》中选择出清朝海军官员丁汝昌、邓世昌在战争中奋不顾身,英勇抗敌的画面,让学生们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中受到爱国情绪的感染。在视频播放之后,历史教师还可以讲述在甲午海战之中,邓世昌、丁汝昌等先烈英勇牺牲的故事,学生们在故事当中深受感染,并带着缅怀先烈的情感进行接下来的教学。

4.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渗透

课堂教学始终是学校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场所,除开设专门的课程外,也可以在其他学科教学中进行学科渗透,所以,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有效途径。如在初中语文、道德与法治和政治课中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如果讲到有关地理方位和历史相关的知识时,可以把当地的历史和文化融入到学科当中,既能让学生对我国的历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也能让学生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另外,数学课上的各民族小朋友友好相处的例题,英语课上对少数民族词汇进行补充,音乐课上对民族歌舞的展示等都是教师在学科中进行渗透的例子。教师要具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敏感性,找准时机,结合具体的案例,及时在其他课堂上对学生渗透民族团结进步知识。

结语

总而言之,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思想的具体实践,对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谐相处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应该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放在学校建设的重要地位,发挥中学在促进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中的积极作用。各个学校应该优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路径,在领导队伍、师资和课程建设、活动等方面有所创新。

参考文献:

[1] 张圣进.试论初中历史教学中民族团结意识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11.

[2] 白云军.刍议初中历史教学中民族意识的培养[J].湘潮(下半月),2011(01):145.

[3] 罗丽娜.增强认同意识 维护民族团结[N].贵州民族报,2017-02-06(A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