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缺乳应用中医护理的预防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8
/ 2

产后缺乳应用中医护理的预防效果研究

杜梦旭

成都市双流区妇幼保健院  四川成都  621000

摘要目的:分析产妇分娩后采用中医护理措施对产后缺乳现象的预防效果。方法:将院内收入的孕产妇208例纳入为试验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试验对象均分为参照组(104例,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与中医组(104例,给予中医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入选者均于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入院进行生产。在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后对两组产妇产后缺乳发生情况、泌乳始动时间、乳房充盈度评分、产后48 h乳汁分泌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泌乳始动时间在两组的表现中中医组更短,乳房充盈度评分、产后48 h乳汁分泌量在两组的表现中中医组更高,缺乳发生率中医组为8.65%(9/104)较参照组的20.19%(21/104)更低(P<0.05)。结论:产妇分娩后采用中医护理措施对产后缺乳现象有较好预防效果。

【关键词】产后;缺乳;中医护理;预防;效果

当产妇分娩后,一般会产生充足的乳汁以便满足喂养新生儿的需求,而且母乳是天然营养品,母乳喂养能有效促进新生儿的健康生长。但是部分产妇在产后会发生乳汁过少甚至没有乳汁的现象,被称为产后缺乳,此种状况的发生可能会对产妇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而且人工喂养方式也会增加家庭经济负担[1]。在分娩后对产妇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改善产妇的生理及心理状况,进而促进产妇分泌乳汁,降低产后缺乳的发生概率。将收入的孕产妇208例纳入为试验对象,分析产妇分娩后采用中医护理措施对产后缺乳现象的预防效果,现将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院内收入的孕产妇208例纳入为试验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试验对象均分为参照组(104例)与中医组(104例),入选者均于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入院进行生产。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已对此试验作出审核批准,产妇或其家属知晓试验具体内容并签署同意书。参照组产妇中年龄分布区间22~39岁,平均年龄(30.71±3.52)岁。中医组产妇中年龄分布区间21~38岁,平均年龄(30.93±3.46)岁。计算两组试验者的资料,得P>0.05,无差异性,可作对比试验。

1.2 方法

参照组产妇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与产妇及时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产妇的心理诉求,并对详细述说其想要了解的哺乳知识。中医组产妇给予中医护理措施,其主要包括为:(1)乳房护理。在产妇分娩后及时让新生儿吮吸产妇乳房,并观察在产妇哺乳期是否出现乳房红肿、发热现象,护理人员需要详细了解产妇的乳汁分泌状况,以便及时进行护理干预。(2)乳房保健。护理人员指导产妇做乳房保健操,并轻柔按摩胸部肌肉与乳房组织。(3)心理护理。产妇在分娩后护理人员要及时观察其心理状态,判别其是否存在心理压力过大现象,若出现不良情绪要及时进行疏导,避免因心理压力过大而造成乳汁分泌不足现象的产生。(4)母乳宣教。产妇分娩后护理人员可以对其科普母乳喂养的好处,可以进行专项宣教并播放喂养视频,进而提高产妇母乳喂养意识,增加科学母乳喂养知识,利于产妇配合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工作。

1.3 观察指标

护理干预后对两组产妇产后缺乳发生情况、泌乳始动时间、乳房充盈度评分、产后48 h乳汁分泌量进行对比分析。其中乳房充盈度评分采用4分法进行评估,越高分值产妇的乳房充盈状态及乳汁分泌状态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该实验框架内所涉及的数据信息均填录于SPSS 22.0统计学工具读取,以(%)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统计学得出P<0.05时,表示各种数据有比较意义。

2 结果

泌乳始动时间在两组的表现中中医组更短,乳房充盈度评分、产后48 h乳汁分泌量在两组的表现中中医组更高,缺乳发生率中医组为8.65%(9/104)较参照组的20.19%(21/104)更低(P<0.05),详见下表1。

1 两组产妇分娩后乳汁分泌状态比较(%)

组别

例数

泌乳始动时间(h)

乳房充盈度评分(分)

产后48 h乳汁分泌量(mL)

缺乳发生率(%)

参照组

104

70.21±10.43

1.82±0.97

18.27±3.98

20.19%(21/104)

中医组

104

45.74±8.92

3.21±1.43

25.69±4.73

8.65%(9/104)

t/χ2

18.183

8.204

12.241

5.609

P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现在临床西医认为,产后缺乳多是由于营养不良或产后抑郁造成,中医认为产后缺乳多由肝郁气滞、乳络不通所致,在护理上可采用疏导乳络,调节情志的方式进行预防。采用中医护理措施,促使新生儿对产妇的乳房进行吮吸,可有效刺激产妇机体分泌泌乳素与催乳素,进而促进乳房分泌乳汁,满足对新生儿的哺乳需求。护理人员需要详细了解产妇的乳汁分泌状况,以便及时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产妇的整体生理机能,改善产妇产后乳房状态

[2]。护理人员指导产妇对乳房组织和胸部肌肉进行按摩,能有效加速乳房组织的血液流动,疏通乳腺管,促进乳汁分泌。产后护理人员对产妇的心理状况进行调节,能有效缓解产妇压力,进而减少产后缺乳发生概率,且对产妇进行健康宣教,能让其了解更多科学母乳喂养的知识,并进一步提高产妇对临床护理措施实施的配合情况,进一步促进母体乳汁分泌,满足对新生儿哺乳需求[3]。研究结果中,泌乳始动时间在两组的表现中中医组更短,乳房充盈度评分、产后48 h乳汁分泌量在两组的表现中中医组更高,缺乳发生率中医组为8.65%(9/104)较参照组的20.19%(21/104)更低(P<0.05),提示产妇分娩后采用中医护理措施对产后缺乳现象有较好预防效果。

综上所述,产妇分娩后采用中医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缺乳发生率,增加产妇乳汁分泌,该护理措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赵文静. 产后缺乳中医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 5(50): 120+122.

[2]马明霞. 产后缺乳应用中医护理的预防效果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 2017, 9(13): 136-137.

[3]郭红燕. 产后缺乳中医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 14(23): 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