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北咸宁 437005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口腔修复治疗中采取牙体预备口腔修复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需要接受口腔修复的患者中抽选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有患者43例,采取牙体预备和口腔修复治疗,对照组有患者43例,采取常规口腔修复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修复前,两组患者咀嚼功能评分、语言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实验组患者咀嚼功能评分、语言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933、3.398、6.053,P<0.05)。结论:在口腔修复治疗中采取四手操作方式实施牙体预备和口腔修复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患者恢复效果也比较好,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牙体预备;口腔修复;临床效果
口腔修复是帮助改善口腔健康、口腔功能和语言功能的重要手段,而当前口腔修复手术类型非常多,在口腔修复中,不同牙体预备方式对口腔修复手术效果的影响非常大,因此为了更好的保证患者口腔修复效果,还需要结合患者的需求,积极的选择相应的牙体预备方式,更好的为患者进行口腔修复[1]。本文主要从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需要接受口腔修复的患者中抽选86例进行对比,分别采取牙体预备口腔修复和常规口腔修复治疗,旨在探究分析在口腔修复治疗中采取不用牙体预备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需要接受口腔修复的患者中抽选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接受牙体预备和口腔修复治疗,实验组有患者43例,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最大年龄67岁,最小年龄27岁,平均年龄(43.28±1.78)岁。对照组有患者43例,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最大年龄66岁,最小年龄28岁,平均年龄(43.33±1.75)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可比性高。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口腔修复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牙体预备和口腔修复治疗,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体位选择平躺体位,观察患者的口腔情况,然后完成上颌牙预备,要求将患者的上颌牙平面与地面形成90度到110度的夹角,完成后,开始进行下颌牙预备工作,要求将患者的下颌牙与地面保持平行,患者的体位变为45度的半卧体位,在操作过程中,需要配合光源进行调整,完成牙体预备后,开始口腔修复,操作过程中,医生主要负责口腔修复操作,护士则主要负责保证调整患者的体位,通常在进行上颌牙修复操作的时候,需要选择12点方向,在进行下颌牙修复操作的时候,选择7点到9点的方向,保证医生手术操作视野的清晰,在调整体位的过程中,护士为了避免影响医生的操作视野,工作区域应该保持在2点到4点方向。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以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口腔修复前后咀嚼功能评分、语言功能评分作为观察指标[2]。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33.0处理,用t检验,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修复前,两组患者咀嚼功能评分、语言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实验组患者咀嚼功能评分、语言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933、3.398、6.053,P<0.05)。
表1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口腔修复前后咀嚼功能评分、语言功能评分比较(`x±s)
组别 | 例数 | 手术操作时间(min) | 咀嚼功能评分(分) | 语言功能评分(分) | ||
修复前 | 修复后 | 修复前 | 修复后 | |||
实验组 | 43 | 25.68±3.44 | 64.11±4.95 | 85.24±7.34 | 66.78±4.27 | 89.68±6.78 |
对照组 | 43 | 33.16±4.28 | 64.32±4.99 | 79.66±7.88 | 66.83±4.33 | 80.47±7.32 |
t | - | 8.933 | 0.196 | 3.398 | 0.054 | 6.053 |
P | - | 0.000 | 0.845 | 0.001 | 0.957 | 0.000 |
3讨论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于口腔健康也越来越重视。口腔修复治疗是提升口腔健康的主要方式,患者在接受口腔修复治疗的时候,需要做好牙体预备来更好的保证口腔细读效果[3]。传统的口腔修复手术中,通常操作时间长,创伤性比较大,患者需要比较长的恢复期,同时也容易相应口腔修复质量。针对这种情况,临床上将四手操作方式实施牙体预备和口腔修复治疗引入口腔修复中,可以通过医生和护士合作配合,更好的保证口腔修复效果[4]。
本次研究选择86例接受口腔修复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采取牙体预备和口腔修复治疗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明显更少,且经过口腔修复后,咀嚼功能评分、语言功能评分明显更高,表明牙体预备和口腔修复治疗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和语言功能,口腔修复效果更好。该研究结果与李志
[5]在牙体预备对口腔修复的临床效果的影响效果分析中相关研究结果相似度高。
综上所述,在口腔修复治疗中采取牙体预备和口腔修复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患者恢复效果也比较好,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培兰,陆小苹,沙秀娟.四手操作护理在口腔修复牙体预备中的应用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5):112-114.
[2]李颐颀,胡玮玮,张桂荣.显微镜、高倍放大镜及常规牙体预备下对氧化锆全冠适合性的影响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10):45-46+177.
[3]李美芳,周敬,张占乐.口腔修复牙体预备不同操作模式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美容医学,2020,29(01):87-90.
[4]孙朝辉.牙体预备对口腔修复临床效果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A3):142-143.
[5]李志.牙体预备对口腔修复的临床效果的影响效果分析[J].系统医学,2019,4(24):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