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朱仙庄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234111
摘要:早春甜瓜立体栽培模式由于授粉方便、产量高、效益好,越来越被种植户青睐;但是,立体栽培模式的栽植密度大、整体通风性相对较差,也使得病虫害的发生较为严重,往往因为一场病或者一个虫的爆发而导致大幅减产甚至绝收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让好多种植户对早春甜瓜的立体栽培是又爱又恨。
关键词:甜瓜;立体栽培;病虫害
1病虫害种类
1.1病害识别
早春甜瓜病害有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炭疽病、白粉病、青枯病、枯萎病、疫病等。
1.1.1霜霉病识别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呈水渍状黄色斑点,病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成淡褐色多角形病斑。田间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会长出灰白色霉状物,后期霉层变黑。
1.1.2 细菌性角斑病识别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茎蔓和果实。发病初期在叶片出现水渍状斑点,逐渐扩大并变为淡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后期病叶变黄褐色干枯,病斑变脆易开裂脱落。田间湿度大时,发病较重的病斑背面会溢出黄白色菌脓。
1.1.3 炭疽病识别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也可为害茎蔓和果实。叶片发病,初时出现淡黄色水浸状斑点,后扩大形成黑色或深黑色同心轮纹圆形病斑,后期病斑处极易开裂,潮湿时产生粉红色黏液,严重时叶片枯死;叶柄、茎蔓感染后,会形成圆形或纺锤形凹陷病斑,病斑初时呈水渍状、淡黄色,最后变为褐色;果实染病,初时为红褐色水浸状圆形小斑,后逐渐变成暗褐色凹陷大斑,潮湿环境下,常龟裂溢出粉红色粘稠物,导致果实腐烂。
1.1.4 白粉病识别
该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为害叶柄和茎蔓。叶片发病,初时在叶片上出现白色霉斑,正面、背面都有,后渐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呈白色圆形粉斑,霉斑扩展十分迅速,多个病斑相互连接,致使叶面布满白粉,严重时,叶柄和茎蔓也会覆满一层白粉状物,导致白粉层覆盖整个植株。
1.1.5 青枯病识别
该病主要为害维管束。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暗绿色病斑,侵染茎蔓后,形成水渍状缢缩,被侵染的叶片和植株顶蔓仅在中午萎蔫,早、晚尚可恢复;病情扩展十分迅速,仅3—4天全株茎叶即萎蔫、干枯直至死亡。横剖维管束,用手挤压茎蔓,从维管束断面可溢出乳白色菌脓。
1.1.6 枯萎病识别
该病主要为害维管束,典型症状是萎蔫。发病初期植株叶片从基部向顶端逐渐萎蔫似缺水状,中午最为明显,后整株全部叶片枯萎下垂直至全株枯死。茎蔓基部稍缢缩,常有纵裂,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生出粉红色霉状物;病株根变褐色、腐烂、须根少、易拔起,皮层与木质部易剥离,纵剖病茎,可见维管束变为褐色。
1.1.7 疫病识别
该病能侵害根茎、叶、果实,以茎蔓及嫩茎节发病较多,成株期受害最重。叶片感病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大病斑,扩展迅速,干燥时呈青枯,叶片脆而易破。茎蔓感病,初期茎基部呈暗绿色纺锤形水渍状斑点,后病部逐渐缢缩、软腐,呈暗褐色;感病部位叶片先开始萎蔫,不久整株萎蔫、枯死;于其他整株枯死的病害病相比,感染疫病的植株维管束不变色。
1.2虫害
虫害有蚜虫、小菜蛾、甜菜夜蛾、烟青虫和地下害虫等,主要是蚜虫和地下害虫。
特别是果实成熟期,由于要控水促糖,田间相对干燥,极易造成蚜虫大爆发。
2防治方案
2.1防治策略
对于病虫害的防治要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到防与治要有机结合起来,做到防病治虫,病虫兼治。和其他农作物的病害一样,早春甜瓜的病害也是以预防为主,通过农艺措施或药物辅助,将病害消弭于显症前或限制其发生范围和程度,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或免于损失;对于虫害则要做到见虫施药,轮换用药,既要将害虫消灭在爆发前,又要尽可能的减缓其抗药性的产生;为减缓抗性,建议将几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杀虫杀菌剂轮换使用。
2.2农业防治
2.2.1选用抗耐病品种。甜瓜不同品种间的抗病性有明显差异,因此选用抗病品种是控制病害发生程度的关键。
2.2.2嫁接。利用砧木根系耐低温、耐渍湿、抗逆力强和吸肥力强的特性,促进甜瓜生长旺盛,提高抗病性。
2.2.3轮作。与非瓜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倒茬是防治甜瓜病害的重要农业措施。蔬菜大棚种植,可采用洋葱和大蒜作为倒茬作物。
2.2.4健株栽培。合理施用磷、钾肥和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培育健苗,增强群体抗病性;及时整枝打叉,增强通风透光,保证田间通风透光良好;适时中耕,提高土壤透气性,促进根系粗壮,增强抗病力;适当控制浇水,保持土壤半干湿状态,忌大水漫灌。
2.2.5清洁田园。甜瓜生长期及时除草、摘除老叶和病叶,并将老叶和病叶带到田外处理。发现青枯病、枯萎病病株,应及时拔除,并在根部周围土中撒石灰进行消毒或在周围喷洒一遍杀菌剂,防止传染其它健株。
2.3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措施主要有:防虫网,粘虫板,杀虫灯和性诱等。
2.4化学防治
2.4.1撒施、穴施杀虫杀菌剂。在整地时亩用2%吡虫啉颗粒剂1000克(或1%噻虫胺颗粒剂1500克)加4%噻呋酰胺颗粒剂1000克撒施;移栽时每亩穴施2%吡虫啉颗粒剂500克或1%噻虫胺颗粒剂800克。
2.4.2蘸根。在移栽前一天,用15%咯菌·噁霉灵300倍液或30%精甲·噁霉灵600倍液将苗床或穴盘内的育苗基质润透(相当于移栽后灌根的效果,与灌根相比节约了用药量又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不仅能预防根部病害,还能促进根系生长。
2.4.3定期防病。用60%丙森·霜脲氰1000倍液+2%春雷霉素500倍液或16%氟吡菌胺·精甲霜灵400倍液+10%中生·寡糖素2000倍液或50%烯酰·嘧菌酯400倍液+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400倍液或687.5克/升氟菌·霜霉威400倍液+65%代森锌400倍液+200亿孢子/克解淀粉芽孢杆菌 200倍液或50%锰锌·氟吗啉200倍液+50%氯溴异氰尿酸400倍液+10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400倍液喷雾。以上药剂循环使用,自移栽后每周用药一次。
2.4.4适时防治虫害。亩用80%烯啶·吡蚜酮4000倍液或25%氟啶·螺虫酯1000倍液或10%联苯·噻虫胺2000倍液或40%吡蚜酮·溴氰虫酰胺400倍液或12%甲维·虫螨腈2000倍液喷雾。以上药剂循环使用,自移栽后每两周用药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