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国画基础教育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课程思政融入国画基础教育研究

宫瑜良

黑龙江三江美术职业学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

摘要:随着课程思政体系的不断融入项目式教学中,如何将国画这门的艺术形式传承下去成为国画基础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发展和高校教育模式的变化,每个学科都在积极探索新的思政形式,开拓学生视野,帮助大学生创造更多有价值的空间。运用专业性的知识与课程思政新课题,成为我们国画基础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课程思政、国画基础教育、意趣

一、国画基础教育的内容

国画又称中国画,最早源于汉代,古代称作“丹青”,现今简称“国画”,主要指利用中国特制的毛笔与矿、植颜料在绢、宣纸、帛上描绘的卷轴画。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极富有民族特色的绘画形式。国画基础教育按照绘画题材可分为花鸟、山水、人物等,按表现技法可分为工笔与写意。国画基础教育应表现人对自然、社会、哲学等方面的认知。国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门类,凝聚了无数文人画家的心血。随着课程思政体系的不断融入项目式教学中,如何将国画这门的艺术形式传承下去成为国画基础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当代大学生的年龄主体是00后,他们对新奇和未知的渴望心理与课程思政是一种天然的“联盟”。课程思政引入的恰当,就会对水墨丹青的基础知识能更好的吸收,近现代著名花鸟画家、美术教育家萧郎曾言:“人品不高,用墨无法”,国画的魅力要教师对其艺术性进行解释,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课堂思政中进行,让学生去感受水墨与宣纸接触的瞬间变化,感受丹青颜料在胶的作用下千变万化,激发出学生对于进一步探索的内驱动力,从而激发出能动性,产生一个良性的学习环境。

二、国画基础教育的现状

目前国内国画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可以总结为:发展不平衡,缺乏趣味性。首先,在高校的教学大纲中对中国画的课程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在美术教育体系里,中国画的基础教育处于较为边缘化的境遇,多数院校的基础教学中更多地偏向西方美术基础教育如素描、色彩、构成、书法等,国画基础的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占的比重很小,除了国画类专业外,其它艺术设计门类仅仅将国画基础教学放在选修课之列。其次,国画属于国粹,属于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去弘扬和传承下去,高校国画基础应该跟美术基础一样得到一个发展平台,使我们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国粹、民粹的传承中。此外,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国画基础教育缺乏思政性,在国画基础教育的过程中缺少将学生对国画的思政教育转化为学习动力的创新性。国画基础教育应该更多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给学生更多的启示和益处,正所谓寓教于乐,在这方面教师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国画基础的课程思政特点

(一) 因材施教, 因人施教

国画基础教育本身是丰富多彩的,不仅仅是水墨的简单结合,它是人对自然、社会、哲学、文艺等方面认知的综合体现。国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门类,凝聚了无数文人画家的心血,因此其学习的途径是多元的。在国画基础教学中,教学内容是丰富的,诸如花鸟、山水和写人物等都可作为国画基础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形式上,我通常以班级群体教学为主,课下组织兴趣小组,利用晚自习时间尽可能根据每名学生的能力和特点进行分批或者分类的教学,多讲一些国画家背后的故事,这样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国画学习的乐趣,而从中获得收益和启发,激发学习潜能,做到因材施教。课程思政其最终要求就是在正确价值观中获得国画教学上美的感受,我始终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潜质,我要做的就是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都有发挥潜质的机会。

(二) 专业性与思政结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高校教育模式的变化,每个学科都在积极探索新的思政形式,开拓学生视野,帮助大学生创造更多有价值的空间。运用专业性的知识与课程思政新课题,成为我们国画基础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就像写意教学,在传统写意教学过程中侧重对专业性的绘画技法的传授与学习,弱化写意对于整个人文情怀的塑造,我的课程会着重讲授技法背后艺术家们的个人经历、创作背景、人文情怀等方面的元素,使学生在思政中找到写意的乐趣,进而可以充分抒发自己的创作热情,用毛笔表现自己天马行空的写意作品。专业性与思政性的结合是寓教于乐的一个重要特点,一方面能够更好地掌控国画基础课的教学进度,保证有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架构,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在思政内容的驱使下进行比较专业的体验,调动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探索。二者的结合有利于改变传统被动式的教育模式。教师态度要温和、可亲可近,能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国画基础教学更是如此,由于当代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思维方式与无拘无束的性格,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先用这样的方式,拉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的注意力都融入在课堂教学当中,是更好的开展课程思政的第一步。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中多讲一些与国画专业相关的外在知识,比如如何参加展览,未来学生的工作规划,学习哪方面的技法对未来就业更有帮助,这些对学生未来事业有帮助的思政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只有当学生对从事的事情感兴趣时,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发现问题,产生出创造灵感。

四、结语

课程思政是国画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不仅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有利于大学生掌握国画的艺术真谛。做到全方位课程思政,不管是对教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是提升国画课堂价值的体现。本文也只是在众多学者与专家的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教学经验发表一些自己对国画基础教育的看法,希望我国艺术类高校在国画基础教育中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白俊杰,李蔓狄,焦楠. 90 后大学生传统文化认知现状调查分析[J]. 中医教育,2010,18(10):909 -911.

[2]周塘沂,李馨,魏营. 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调查与思考[J]. 中国电力教育,2014(20):89 -90.

[3]张国胜. 论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4]刘芳.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战略考量[J]. 思想理论教育,2012(1).

[5]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宫瑜良,哈尔滨人,男1990年10月24日出生,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国画专业,黑龙江三江美术职业学院专业教师,研究方向:国画、重彩

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研究项目《项目式教学引入课堂》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