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三大热点看管理会计范式发展新挑战——基于双碳背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7

把握三大热点看管理会计范式发展新挑战——基于双碳背景研究

段佩瑶

身份证号:13108219990204026X

摘  要: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这一战略目标使管理会计范式的发展面临了新的挑战。基于以上背景,本文特别从ESG、ICT与BMI角度深入剖析了我国产业结构转型中在双碳背景下三大赋能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创造性的结合管理会计专业,论述以上三大热点对管理会计学科的实质性影响,启发读者以此为鉴,拓宽专业视野,对今后的学习有所启发。

关键词:双碳;管理会计;三大赋能;

1、引言

双碳,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 2030 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如今距离“碳达峰”目标的实现只剩八年,国家正多项共举,大力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且在迈向全面现代化的进程中,2022年居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位置,作为“二十大”的召开之年、“十四五”规划的践行之年,冬奥会的承办之年,具备浓厚的政治色彩。因此在这个重要的历史阶段,把握好发展方向,规划好发展路线对于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并且在朱格拉周期[1]中,2022年是“逢二必转”之年,如何转,转向哪,都是时代对我们的考验。笔者所学习的会计学属于工商管理大类,区别于其他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会计学中的管理会计具有显著的权变性,研究管理会计范式的发展更能体现管理会计应变的灵活性。在双碳背景下,作为管理会计把握时代脉络就显得尤其重要,只有把握时代潮流,走在时代前列,才能引领时代,做时代的弄潮儿。

因此,本文将管理会计范式的演进与双碳背景结合起来,通过回顾管理会计范式从引入到发展到危机再到创新的过程,挖掘双碳在我国管理会计范式转换过程的具体影响,证明了我国管理会计科学与范式转换的适应性。并基于双碳背景,特别从ESG、ICT与BMI三大热点角度深入剖析了我国产业结构转型中三大赋能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创造性的结合管理会计专业,论述以上三大热点对管理会计学科的实质性影响,启发读者以此为鉴,拓宽专业视野,对今后的学习有所启发。

2、范式与管理会计范式的发展

2.1 范式的概念

什么是“范式”?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 宇文新州之懿范。”新州的宇文刺史具有美好的德行,可做典范。此处的“范”可意为“模范,典范”;《说文》和《周书·谥法》中都提到:“式,法也”,将“式”指做事物依据的规矩、标准。《书·微子之命》中提到“世世享德,百邦作式”。将式引申为示范、榜样。结合以上对“范”与“式”二字的深入挖掘,可以概括性的将“范式”定义为——可以作为典范的标准。

基于笔者对于“范式”的理解概括出本文“范式”的整合定义——范式是某一科学共同体在某一专业或学科中所具有的共同信念。

2.2 范式的发展

库克认为:科学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它体现的是一种动态的模式,即由没有范式的前科学出发,通过竞争和选择建立了范式,进入常规科学时期,而这种适应常规科学时期的范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实践的增多,逐渐出现了反常和危机,并且已经不再与当前的社会环境相适应,因此原本形成的范式出现了动摇从而进入了科学革命时期。而伴随着各种思潮的激烈碰撞,在长时间的竞争中,最终出现一个具有普适性、为大众所认可、具有创新性价值的学说或理论最终被选择,因此建立起了新的范式,这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常规科学时期。

整个科学发展史就是遵循这样一个动态模式的周期运动规律而不断向前推进的,因此科学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阶段,必然有其自身产生、积累、发展、消亡的过程,这就是科学革命。而这种科学革命的实质其实就是“范式转换”, 即新范式代替旧范式的过程。

2.3 管理会计范式的发展

2.3.1 我国管理会计范式的产生

管理会计的萌芽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依托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许多企业都更注重内部管理。一直到1952年会计学会年会上正式通过了“管理会计”这个名词,标志着管理会计的正式形成。

而我国的管理会计应用起步较晚,一直到本世纪八十年代初,才由少数具有战略眼光的学者通过发表文章的方式引入到国内来,由部分企业尝试应用,进而影响到地区政府,推广到政府层面之后再由政府推行相关的政策,从而反过来影响企业的政策落实,最终遍地开花,实现管理会计的全国推广。

在我国管理会计逐步推广到全国的过程中,管理会计的范式也逐步形成,并且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范式前阶段。在这个阶段,广大管理会计的从业工作者仍处于探索阶段,更多的体现在将国外的管理会计理论引进,对管理会计的理论进行研究并付诸实践,对实践中发现的一系列现象进行提炼总结,从而最终形成中国管理会计的基本理念。这种初步的理念可能仅仅适用于各个管理会计工作者所在的管理分支,仍应用于零散的实际工作中,并未取得普适性的认可。在范式前阶段,管理会计很难形成统一的、可接受的、普遍认可的概念框架来加以解释。

第二个阶段是范式创立阶段。在这个阶段,经过广大管理会计从业工作者长期的探索,能够逐步形成区域性的一套实践经验,这套经验能够用适宜的理论加以概况并实现一定范围的推广。随着这种区域性的实践经验被更多的地区实践运用,一套更为普适性、为更多人所接受的、具有创造性价值的管理会计方法或理论开始出现,并最终形成一套范式,即作为为企业进行最优决策,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一个企业会计分支,针对企业管理部门编制计划、作出决策、控制经济活动的需要,记录和分析经济业务,“捕捉”和呈报管理信息,并直接参与决策控制过程。这种范式的出现就是管理会计学科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

2.3.2 我国管理会计范式的危机

随着管理会计范式的构建完成,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的推广已经走过了三十个年头,尤其是“双碳”目标提出之后,宏观环境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层面都对管理会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且统计数据发现,在实践中我国的管理会计难以发挥企业管理的主导作用,管理会计范式存在明显的不足,这种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管理会计工具应用层面

在我国管理会计范式之中,并未充分突出管理会计的管理属性,尤其是在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层面,作业成本法、平衡记分卡等管理会计领域应用最为频繁的技术与方法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未真正的得到推广。而与财务会计联系紧密的财务指标分析,本量利分析等财务信息工具却应用广泛,由此可见我国的管理会计系统更多的还是体现在为财务会计服务,而不是为管理会计而设计的,这是我国管理会计范式中严重的不足。

(2)管理会计的有效性层面

管理会计作为致力于为企业进行最优决策,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一个企业会计分支,决策的有效性是衡量其质量的基本指标。但在我国的管理会计范式之中,由于“双碳”的显著影响,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模式的 不断创新,传统的理论模型设计过于简化使得模型与实践严重脱节,决策的有效性难以保证。

(3)管理会计的创新层面

现行的管理会计范式仍然是本世纪八十年代初引进的理论,与现在日新月异的市场形态和不断创新的商业模式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故步自封,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是现有的管理会计范式存在的最大的问题。

2.3.3 我国管理会计范式的创新

自本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管理会计一直延用的是国外管理学理论的范式,而随着中国管理学科的不断实践与发展,管理学的模式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尤其是在“双碳”目标的要求下,传统的管理学本身就面临着挑战。而作为管理学分支的管理会计也难逃这样的命运,管理会计范式的创新需求日益凸显。尤其是在数字化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给管理会计带来的不仅仅只有挑战,还有与风险并存的机遇。因此,管理会计的范式创新要以数字化转型为依托,将数字化融入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之中,加快理论结构的转型升级,不断推进管理会计范式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创新:

(1)管理会计要重新审视企业目标

长久以来,从管理会计的视角出发,企业的内部管理目标一直追求的是股东权益增值最大化。而在“双循环”“碳中和”等战略目标的大环境下,管理会计应重新审视企业的目标。企业不仅要注重自己“活下去”,同时还要致力于让整个市场“活下去”,这不仅仅只是利润最大化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更应该视作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是短期利益与长远发展的抉择。

(2)对管理会计功能的重新认识

管理会计功能不仅仅要满足于企业内部管理同时还要满足企业科技创新的需要,管理会计系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调配作用,将管理控制系统与信息支持系统有机结合实现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致力于服务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3)积极融入数字化变革

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要主动适应数字化变革,将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积极运用到管理会计的实务中来。在数字经济的背景下,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在的企业,与之相对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也就失去了应用的场景。因此,企业要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字技术,培养科技人才,建立自己的数字化管理系统,从而融入到社会变迁中来。尤其是“大智物移云区”的应用可以显著的降低企业的各项成本,无法融入数字化变革的企业注定会因落后的生产力而淘汰。

2.4 管理会计范式的发展小结

结合科学进步、科学演变的一般模式可以发现,管理会计范式的发展完全符合这一模型。

我国管理会计范式首先经历了前科学时期,即没有范式,通过学者的引入,政策的推广逐步实现竞争和选择从而进入常规科学时期,建立起了初步的范式,即作为为企业进行最优决策,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一个企业会计分支,针对企业管理部门编制计划、作出决策、控制经济活动的需要,记录和分析经济业务,“捕捉”和呈报管理信息,并直接参与决策控制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的管理会计范式在中国延续了三十年之久,一直到数字化发展如此高速的今天,尤其是在“双碳”背景下,管理会计实践的效果却是难以发挥企业管理的主导作用,出现了反常和危机,因此传统的管理会计范式出现了动摇,而范式转换理论又特别强调范式与范式之间具有不可通约性,因此新范式替代旧范式必然伴随着一场科学革命,从此管理会计范式进入了科学革命时期。

伴随着激烈的竞争和选择,最终建立起了适应“双碳”目标实现,适应数字化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管理会计新范式,这也标志着新的常规科学时期的到来。

通过回顾管理会计范式从引入到发展到危机再到创新的过程,本文挖掘了科学革命在我国管理会计范式转换过程中的具体体现,证明了我国管理会计科学与范式转换的适应性。

3、双碳背景下三大热点问题对管理会计范式发展的影响

3.1 三大赋能简介

“双碳”目标的逐步推进引起了我国的新一轮产业革命,更推动了产业结构转型、都市发展与内外循环。在诸多政策之中,产业升级聚焦于以下四个路线:传统产业去产能,绿色赋能,数字赋能以及服务赋能。为实现双碳目标,深入履行三大赋能尤为重要,这也对管理会计提出了全新的考验,使之面临着崭新的机遇与挑战。

从绿色赋能角度来看,“双碳”要求力争 2030 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而十四五规划也要求单位GDP能耗下降13.8%,单位产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8%,并开启双控,对能源总量,能源强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要求我国推动多能互补,实现光电核一体化,建立起能源互联网,这也促进了绿色赋能与数字赋能相结合,促进了电力数字化。通过绿色赋能,不仅推动了绿色金融、新能源、绿色制造和绿色消费,而且推动了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最终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战略目标。

数字赋能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2008年,由美国公司IBM首先提出“Smart”的概念。数字赋能追求的是将虚拟世界,即互联网,与实体世界相联系,由此搭建的第一座桥梁是物联网,随后将大数据传到云端,实现了云计算,最终形成人工智能,实现了智慧+。在数字赋能的推动下,智慧金融、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领域蓬勃发展,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充分的技术保障,同时也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产业升级的第三个路线是服务赋能。服务赋能是我国产业升级中最亟待解决的核心诉求,微笑曲线提醒我们,只有将产业端由制造端移向服务端,才能创造高附加值。服务赋能包括资本服务、市场交易、品牌会展、设计咨询等多个维度的内容,为当代管理会计指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3.2 ESG的现状与挑战——绿色赋能层面

3.2.1 ESG的概念

ESG(Environmental,Social,Govemance)意为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是一种关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而非财务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ESG是全球可持续发展议题的重要方面,也是当前资管领域关注的重点,由此可见ESG对于管理会计的发展起到了战略性的作用,特别是在“双碳”背景下,ESG理念与“双碳”目标不谋而合,如果能建立起普适性的ESG报表,甚至能够对碳指标进行准确的衡量与披露。

近年来,证监会、交易所已发布多条规则和指引来规范健全有关上市公司ESG责任表现的信息披露工作,并加强了对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的要求力度,ESG指标在资本市场上的权重进一步提升。基于ESG评价,投资者可以通过观测企业ESG绩效、评估其投资行为和企业(投资对象)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贡献。

3.2.2 ESG的现状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绿色投资的重要践行者,极大地推动了绿色金融的发展。ESG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企业微观层面的反映,尤其是对于管理会计的工作体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其中ESG投资备受市场各方关注,已经成为资产管理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我国ESG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相比国外评级体系,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的体系通常更关注本土特色。ESG的雏形最早可以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但直到2005年才在一项名为《Who Cares Wins》的研究中被正式提出。相较于发达国家,虽然中国在该领域的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增长迅猛。根据中国责任投资论坛[2]的数据显示,ESG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巨大。

3.2.3 ESG对管理会计范式的影响

众所周知,在碳中和[3]及碳达峰[4]目标的双重驱动下,我国绿色经济将迎来迅猛发展,未来的资本市场将与生态保护、低碳转型、能源节约及碳经济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这背后蕴藏着巨大的融资需求及投资机会,也是绿色赋能的重要体现。管理会计必须适应这一改变,对管理会计制度的内涵进行优化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1)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这一转变对于管理会计提出了全新的内在要求,管理会计在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的同时,还要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助力国有经济向好发展,最终促进实现共同富裕。

(2)“内外双循环”战略的提出要求管理会计制度不仅要应对企业内部,国内业务,甚至要应对国际事务,对管理会计的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ESG作为一种倡导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有机结合的新理念、新思维,在未来不仅将大幅度帮助促进商业文明,而且还将深刻影响众多学科甚至是领域的发展。尤其是“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提出更要求管理会计还要有向绿色管理转型的能力。

然而,现阶段,面临着巨大的双碳市场,我国仍未形成统一而明确的ESG标准或披露制度,相关领域研究仍亟待填补空白,这无疑对当代学者提出了更加深刻的要求和更加严苛的考验。提升认知,缺乏ESG数据和缺乏ESG评估方法为机构投资者开展责任投资面临的主要挑战。

3.2.4 ESG对管理会计范式发展的启示

(1)以会计角度为例,ESG理念将重构公司的财务报告框架体系。未来公司的报告披露内容将不仅仅只包含基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5](IFRS)要求的财务报告,而且需要企业披露基于国际可持续发展报告准则(ISRS)要求的ESG报告。这就要求管理会计适应财务报表披露的要求,不仅对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作出有机的规划,同时也对社会责任的承担提出了要求。

财务报告的报告主体倾向于以股东为中心,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而ESG报告将更倾向于与以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为中心,评价企业的经营行为对于环境、社会的影响,更加考验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承担能力。在以上两种报告的双重考验下,管理会计的决策重点将不仅仅聚焦于短期的资金回流,亦或是长期的所得收益。而是极尽自己所能的对绿色经济、对可持续发展作出考量。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随着ESG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与双碳目标的进一步深化,碳排放权资产及碳排放负债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将成为会计领域未来发展的热点、重点甚至是核心问题。管理会计能否适应这一转变对于整个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2)ESG理念将促使绿色税收新政的推广实施。众所周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与2021年7月份上线交易,这也标志着我国通过市场化机制推动双碳落地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而碳排放权制度的确立,可以视为碳税开证的信号,碳税如何确认,如何计量,如何列报都是对学科发展提出的考验。而碳税的落地也会成为促进绿色发展,促使企业向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的重要标志。管理会计也应适时的针对碳税管理提前制定规划,将碳税与现有的公司管理结合起来,促进碳税与企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3)最后,ESG理念也对于鉴证人才储备提出了考验。欧盟将于2024年起对ESG报告进行鉴证,而具备ESG方面知识储备的人才仍存在较大空缺。为应对相关领域的考验,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也发布了关于ESG碳排放鉴证业务的准则和提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引领作用。相较于传统的以定量信息为主导的财务报告,ESG报告将更倾向于定量信息与定性信息并重,这也对鉴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鉴证业务更具挑战性。管理会计人才也应尽早储备相关的知识,尽自己所能取得ESG碳排放鉴证业务办理资质,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3.3 ICT的现状与挑战——数字赋能层面

3.3.1 ICT的概念

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即信息通信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尤其是“大智物移云”等信息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更是成为了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3.3.2 ICT的现状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显示,由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治理化和数字价值化组成的数字经济在2020年创造了39.2万亿元的GDP,占我国GDP总额的38.6%,以强有力的姿态证明了数字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印证着我国的经济形态逐步由工业经济迈向了数字经济。

3.3.3 ICT对管理会计范式的影响

数字经济的发展、ABCDI的技术赋能,为管理会计学科转型升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信息通信技术搭建起巨大的数据平台,将相关从业者从重复性、低附加值的日常工作中解脱出来,促使其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更具创造性的工作之中,为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要清晰的认识到信息通信技术带来的挑战。

(1)从宏观上来看,信息通信技术带来的挑战具体表现为:IT伦理与IT治理。IT伦理涉及:虹吸效应、算法歧视、数据滥用、隐私侵犯和大数据杀熟等问题。IT治理涉及:数据权属、数据安全、数据造假等问题。特别的,如何处理好数字平台的虹吸现象是摆在管理会计面前的一道亟待攻坚的治理难题。数字平台在网络效应、数据能力及转换成本等方面都具备普通企业不可比拟的数字集中优势。通过构筑“技术护城河”实现很高的市场集中度,由此造成“虹吸效应”从而最终形成实质性的垄断。这种虹吸效应作为数据平台的治理乱象,其危害程度更甚,垄断带来的壁垒将显著阻挡新企业加入,即使新企业有幸进入行业也会因数据排挤而难以存活。

(2)从微观层面来看,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给管理会计带来的挑战主要集中在如何通过确认、计量和报告程序,将例如数据、算法、算力等无形资源转化成无形资产,这急需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对于绝大多数非计算机专业的管理会计从业工作者来说,IT知识不足,IT能力欠缺是摆在管理会计面前最大的挑战。只有不断提高用数字说话的能力,不断提高数据处理的本领,不断构建起IT思维才能真正促进专业知识与IT知识的融合。

3.3.4 ICT对管理会计范式发展的启示

随着数字经济的全面发展,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组织架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尤其是疫情的冲击下,各国都在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布局,尤其是“大智物移云区”对企业的管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促使管理会计范式必须发生改变。管理会计不仅要适应数字化发展的现状,提高IT知识的储备,同时还要建立起数字化管理平台,突破传统管理会计概念框架的束缚,将数字化融入管理的方方面面。

3.4 BMI的现状与挑战——服务赋能层面

3.4.1 BMI的概念及现状

BMI(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意为商业模式创新。ICT与BMI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信息通信技术进步为商业模式创新垫定技术基础,商业模式创新反过来又为信息通信技术进步提供应用场景。因此,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推动数字赋能,商业模式创新推动服务赋能,共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4.2 BMI对管理会计范式的影响

商业模式创新对管理会计范式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例如资产负债的分类、确认和计量都发生了变化,如果不考虑商业模式的差异而进行财务分析,将造成分析结果失真,违背了可比性原则。比如,阿里巴巴与拼多多等采取平台型商业模式经营的企业,其收入确认方法常采取净额法。而京东和亚马逊等企业则采取自营型商业模式,并采取总额法确认收入。如果直接将两种基于不同商业模式经营企业的财务报表直接进行对比,则毫无比较意义,甚至会对财务报表使用者造成误导,导致决策失误,进而引起经济损失。此外,由于共享商业模式的创新,近年来兴起了一波“共享经济潮”,众多以共享经济模式为卖点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共享出行平台,共享住宿平台等都是共享商业模式创新下出现的新型企业,但如何突破会计主体的假设,构建利益攸关者财务报告以评价整个共享经济生态圈的活力和业绩,是商业模式创新带来的新课题与新挑战。

3.4.3 BMI对管理会计范式发展的启示

(1)数字化技术的推动还促进了商业模式的创新,“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促成了外卖、网约车、直播平台等新型商业模式的出现。拼多多、美团,抖音等新型互联网平台公司迅速瓜分了市场,占据了数字经济的一席之地。这一系列的创新活动使得传统的管理会计范式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并促使其不断拓宽新的职能边界,向适应全新商业模式的方向转变。

(2)商业模式创新突破了传统的企业边界,“无边界组织”应运而生,他将资源充分进行整合,因此将管理会计的边界由单个企业或企业集团延伸到整个供应链、价值链甚至是生态网。复杂的管理问题对管理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严苛的考验,同时也为未来人才培养提供了方向。

(3)BMI还要求管理会计具有预测未来,灵活决策的能力,而新时代下,我们不仅要预测未来,还要面向未来,不仅要灵活决策,还要做到前瞻管理,这就对管理会计范式框架提出了转变的要求。面向未来要求管理会计要有未来管理的能力,预测价值的手段,紧跟时代的步伐,做引领未来的风向标。

4、结论与启示

4.1 管理会计范式的发展

本文将管理会计范式的演进与双碳背景结合起来,通过回顾管理会计范式从引入到发展到危机再到创新的过程,挖掘双碳在我国管理会计范式转换过程的具体影响,证明了我国管理会计科学与范式转换的适应性。结合科学进步、科学演变的一般模式可以发现,管理会计范式的发展完全符合这一模型。

我国管理会计范式首先经历了前科学时期,即没有范式,通过学者的引入,政策的推广逐步实现竞争和选择从而进入常规科学时期,建立起了初步的范式,即作为为企业进行最优决策,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一个企业会计分支,针对企业管理部门编制计划、作出决策、控制经济活动的需要,记录和分析经济业务,“捕捉”和呈报管理信息,并直接参与决策控制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的管理会计范式在中国延续了三十年之久,一直到数字化发展如此高速的今天,尤其是在“双碳”背景下,管理会计实践的效果却是难以发挥企业管理的主导作用,出现了反常和危机,因此传统的管理会计范式出现了动摇,而范式转换理论又特别强调范式与范式之间具有不可通约性,因此新范式替代旧范式必然伴随着一场科学革命,从此管理会计范式进入了科学革命时期。

伴随着激烈的竞争和选择,最终建立起了适应“双碳”目标实现,适应数字化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管理会计新范式,这也标志着新的常规科学时期的到来。

通过回顾管理会计范式从引入到发展到危机再到创新的过程,本文挖掘了科学革命在我国管理会计范式转换过程中的具体体现,证明了我国管理会计科学与范式转换的适应性。

4.2 三大热点问题对管理会计发展的影响

指出管理会计范式的发展后,本文又基于双碳背景,特别从ESG、ICT与BMI三大热点角度深入剖析了我国产业结构转型中三大赋能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创造性的结合管理会计专业,论述以上三大热点对管理会计学科的实质性影响,获得的结论与启示如下:

4.2.1 ESG层面

(1)ESG理念将重构公司的财务报告框架体系。在不久的将来,随着ESG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与双碳目标的进一步深化,碳排放权资产及碳排放负债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将成为管理会计未来发展的热点、重点甚至是核心问题。

(2)ESG理念将促使绿色税收新政的推广实施。碳税如何确认,如何计量,如何列报都是对学科发展提出的考验。而碳税的落地也会成为促进绿色发展,促使企业向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的重要标志。

(3)最后,ESG理念也对于管理会计鉴证人才储备提出了考验。相较于传统的以定量信息为主导的财务报告,ESG报告将更倾向于定量信息与定性信息并重,这也对鉴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鉴证业务更具挑战性。

4.2.2 ICT层面

(1)从宏观上来看,信息通信技术带来的挑战具体表现为:IT伦理与IT治理。IT伦理涉及:虹吸效应、算法歧视、数据滥用、隐私侵犯和大数据杀熟等问题。IT治理涉及:数据权属、数据安全、数据造假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亟待管理会计解决。

(2)从微观层面来看,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带来的挑战主要集中在管理会计如何通过确认、计量和报告程序,将例如数据、算法、算力等无形资源转化成无形资产,这急需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对于绝大多数非计算机专业的管理会计从业人员来说,IT知识不足,IT能力欠缺是摆在管理会计面前最大的挑战。只有不断提高用数字说话的能力,不断提高数据处理的本领,不断构建起IT思维才能真正促进专业知识与IT知识的融合。

4.2.3 BMI层面

商业模式创新突破了传统的企业边界,“无边界组织”应运而生,他将资源充分进行整合,因此将管理管理的边界由单个企业或企业集团延伸到整个供应链、价值链甚至是生态网。复杂的管理问题对从业人员提出了严苛的考验,同时也为未来人才培养提供了方向。

参考文献

[1]操群,许骞.金融“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体系构建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19(04):95-111.DOI:10.13490/j.cnki.frr.2019.04.007.

[2]陈静.ESG 与企业财务绩效的相关性研究:以科技行业上市公司为例[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3]姜英兵,崔广慧.环保产业政策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基于重污染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改革,2019(2):87-101.

[4]黄世忠.ESG理念与公司报告重构[J].财会月刊,2021(17):3-10.DOI:10.19641/j.cnki.42-1290/f.2021.17.001.

[5]汪榜江,黄建华.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构建——基于环境、社会和治理因素[J].财会月刊,2020(09):109-118.DOI:10.19641/j.cnki.42-1290/f.2020.09.020.

[6]李戴玉.基于 ESG 的电力企业经济绩效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2019.

[7]任紫娴,顾书畅,杨雨竹,李婧雯.ESG表现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实证研究[J].经营与管理,2021(11):26-32.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21.11.005.

[8]苏武俊,晏青.债务融资成本、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基于我国 A 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南方金融,2020(10):13-27.

[9]孙冬,杨硕,赵雨萱,袁家海.ESG表现、财务状况与系统性风险相关性研究——以沪深A股电力上市公司为例[J].中国环境管理,2019,11(02):37-43.DOI:10.16868/j.cnki.1674-6252.2019.02.037.

[10]王锋正,陈方圆.董事会治理、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基于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J].科学学研究,2018(2):361-369.

[11]王文寅,贾子璇.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关系行业比较研究:基于造纸、化工、采掘业上市公司数据[J].会计之友,2020(11):79-84.

[12]王正军,谢晓.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研发投入与财务绩效:基于内外部利益相关者视角[J].财会通讯,2020(7):51-55.

[13]袁利平.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软法构建研究[J].政法论丛,2020(02):149-160.

[14]于惠贤,王庆红.石油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时代经贸,2020(27):16-17.

[15]张为国.社会责任投资的衡量与管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 金 会 将 起 的 作 用[EB/OL] .https://mp.weixin.qq.com/s/YZao39LKR68Hw4XTpzc EAA,2021-07-21.

[16]郑培,李亦修,何延焕.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影响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经理论与实践,2020(6):64-71.

[17]朱清香,邹涛,崔晓敏,等.企业环境绩效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不同类型政府干预的调节作用分析[J].经济与管理,2020(4):72-81.

 


[1].朱格拉周期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C Juglar)1862年出版了《法国、英国及美国的商业危机及其周期》一书中,提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着9~10年的周期波动,一般称为"朱格拉周期"。这属于中等长度的周期,故称中周期。

[2] 中国责任投资论坛(China SIF)2012年在北京发起,是聚焦责任投资与可持续发展议题的国际交流平台,旨在推广责任投资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理念,推动绿色金融,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3]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节能减排术语,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4]碳达峰(peak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就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3]。碳达峰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经济发展实现脱钩,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

[5]“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包括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的含义。狭义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仅指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现时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系列,此类公告有别于理事会的前身——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所发布的国际会计准则系列。广义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则指一整套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公告,包括由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以及理事会的前身——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批准的准则和解释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