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8
摘要:正当经济全球化势头强劲,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着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作用之时,新冠疫情的爆发打乱了经济全球化的节奏。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将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各民族人民都涵盖在一张密实的巨网之中。与此同时,全球化也成为新冠病毒席卷全世界的有效武器。在这场人与病毒的战争中,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新冠疫情不仅仅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它还对各个国家的经济安全,政治安全,乃至世界格局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加深了全球化过程中既有的矛盾。随着疫情的缓解,后疫情时代的来临,这些难题和矛盾逐渐凸显。因此,如何创新发展新理念,建立新的平台来协商和解决各类问题是当下各个国家需要共同面对的。疫情期间,黑龙江与俄罗斯边境省份积极探索合作方式,为疫情防控长效合作机制的建立积累了经验,也为后疫情时代世界各国在更多、更广泛领域合作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后疫情;合作;中俄
引言
从世界格局看,中俄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俄双方在经济、贸易、科技、人文等领域实现了全方位的合作关系。从黑龙江的地理位置来看,我省与俄罗斯拥有3000余公里的边境线,是中俄合作的重要窗口,劳工输出、输入,旅游文化交流的数量逐年递增。虽然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了全球供应链,但中欧班列以其准时、载货量大、少接触等特点,受到许多国家的欢迎。特别在中俄贸易日益紧密的今天,中欧班列已经成为疫情期间中俄贸易逆势增长的重要途径。疫情期间,黑龙江与俄罗斯的贸易往来依然紧密,2020年1-4月,黑龙江省进口大豆67.3万吨,其中自俄罗斯进口26.2万吨,同比增加11.8%,占比39%。因疫情影响,在全球贸易出现大幅萎缩的背景下,中俄双边贸易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中俄经贸合作发展前景可期。作为我国对俄贸易的前沿,黑龙江省拥有先天地理优势。进入后疫情时代,黑龙江省把握住作为对俄合作区域中心的战略机遇,助力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一、在“求同存异”中加强黑龙江与俄罗斯的全面战略合作
从经济上看,黑龙江与俄罗斯联邦经济的交往是发展黑龙江省基础设施的强大动机,双方的生产形式和结构互补性很强,对于两国经济的发展来说都有良好的前景。目前,中国已成为俄罗斯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俄罗斯位居中国大贸易伙伴的第七位。中俄两国边境贸易正在稳定发展。自2001年至2007年两国签订合约的六年期间,两国贸易额自107亿增长到482亿美元。中俄经济互补性和地理位置邻近决定了两个国家发展的前途无限。几年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战略对接取得可喜成绩。实践证明,中俄作为经济利益共同体,需要更加密切深入的交流。
从政治上看,虽然20世纪80年代,而俄罗斯民族经历了一系列动荡,但是中俄之间的关系一直呈良好的发展态势。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中俄关系更是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经历了“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如今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双方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使得中俄关系提升至历史最高水平。最主要的是两个国家之间设立了有利于发展政治关系和完善合作的机构。比如,两个国家设立了多方向合作的询问机构(投资、贸易调整、边境贸易合作等等方向);建立了市场网使中心城市和边境口岸桥接俄罗斯远东地区;建立了中俄科学技术与经济合作中心;在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合作的客体超过500个。
从文化交流来看,中俄两国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明历史,积淀了厚重的民族文化。在历史上,中俄文化频繁交流,文化积极共享,尤其是近代以来,俄罗斯的文学、艺术对中国影响深远,俄罗斯的芭蕾舞和交响乐,托尔斯泰、奥斯特洛夫斯基、高尔基等作家的文学作品都深受中国人民喜爱。同时,中国的京剧、书法等国粹也受到俄罗斯人民的热情欢迎。随着中俄两国关系的不断提升,两国还举办了中俄文化年等活动。文化交流已成为联系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座友谊之桥,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文化为双方对话交流提供了基础,使得彼此更容易进入对方的话语体系,能够通过深入对话了解并认同对方。尤其是近代以来,中俄两国在人类解放的进步事业中相互配合,培养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携手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伟大胜利。自强不息、不屈不挠、拼搏奋进的是两国共同的民族精神。
当然,因为人类社会是文明的产物,受宗教信仰、意识形态以及历史传统的影响各个国家、民族、群体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不同文明间的价值冲突和认同困境,文化冲突一直都存在于人类历史中,有的冲突随着历史的前行得以消灭或者达成谅解,有一些冲突一时间难以达成共识。另一方面,人类社会面临着现实利益的不平衡,不同文化、国家和制度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和冲突。尤其是民粹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仍然盛行,有部分人受到“中国威胁论”的影响担心中国的崛起会对俄罗斯造成威胁,尤其担心中国通过移民等政策,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有领土要求。无论从历史出发还是立足于当下,中国与俄罗斯都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合作远大于竞争,共识远大于分歧。在这场疫情中,我们更要互相尊重、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不断增进彼此理解和信任。
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激化了全球化进程中的矛盾,部分国家和地区一度出现了紊乱和动荡。人类历史向我们展示,社会历史的进步总是会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后疫情时代中,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打造更具世界影响力的中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二、黑龙江与俄罗斯的战略合作是对国际合作新理念的实践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复杂的时代背景使得我们迫切需要思考人类的共存之道。人类与疫病斗争的历史已经不止的证明,疫病不是某种社会制度或某个国家、民族自己所招惹的,它是全人类的共同敌人,在疫病面前,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永远安全。疫情当前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加理性的心态来面对。只有将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加强团结协作才能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挑战,共同开创和共同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这也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意义所在。2020年3月26日二十国领导人就应对新冠肺炎召开特别峰会,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久加诺夫表示:中国积极帮助其他国家抗击疫情,以实际行动印证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可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后疫情时代,国家间合作的新理念。
2020年初,疫情在中国肆虐之时,我们收到了国际间的驰援互助,尤其是与我国关系友好的俄罗斯,在疫情初期就向我国捐赠了23吨的医疗物资,包括防疫中最重要的口罩和连体防护服。当时正值我国防疫物资短缺,这批物资可谓是雪中送炭。为中国捐赠物资时,和这些医疗物资一起来到中国的,还有五名俄罗斯的医疗防疫专家。2020年2月,疫情在全国蔓延开来之时,国内口罩急缺采购困难,俄罗斯联邦阿穆尔州紧急情况事务总局伸出援手,帮助黑龙江海事局采购了一批口罩,极大缓解了黑龙江海事局疫情防控压力。俄罗斯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区政府也向我省捐赠了5万只一次性口罩,用于支持黑龙江省疫情防控。除了物资支援,俄罗斯总统普京更是在一周之内,三次公开表示,支持中国抗击疫情,俄罗斯还表示愿意继续双方的国际贸易。这充分说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已经得到了俄罗斯的高度认可,在中俄两国间达成共识。
虽然俄罗斯国内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出了及时的调整,但俄罗斯疫情一度陷入严重危机。中国承受着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积极的以实际行动支持俄罗斯的防疫抗疫工作。据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司长谢尔盖诺索夫介绍,中国援助的医疗物资与设备为俄罗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重要援助,以口罩与防护服为例,在3月至5月底,累计向俄罗斯提供了1.2亿欧元(约9.5亿元)的产品。黑龙江省应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区政府请求,在3月28日,向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区政府捐赠的300套防护服和5万只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6月20日,黑龙江海事局向俄罗斯联邦阿穆尔州紧急情况事务总局赠送5000只口罩,共同抗击新冠肺炎。除了物资援助,中国还向俄罗斯派出专家组,中俄专家针对抗病毒药品的使用、诊疗方案是否全国统一、重症及危重症如何救治等内容进行交流和探讨。中俄之间互助互帮将两国的友谊与合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能够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的价值观,由新冠疫情引发了经济上的“疫情”,社会上的“疫情”和政治上的“疫情”,已经不能够由一国一地的“单边主义”的理念来解决,更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面对。黑龙江与俄罗斯之间在疫情期间及当下的守望相助,团结合作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实践,也是着眼于全人类和全球治理的尝试,更是对人类自身未来命运和发展的一种深度思考和积极探索。
三、后疫情时代黑龙江与俄罗斯全面战略合作的新平台
绥芬河是我国沿边开放重点口岸和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主通道,在“一带一路”倡议“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前沿窗口、开放平台和战略枢纽作用,口岸过客111万人次,过货1053万吨,是黑龙江省最便捷的“出海口”,畅通了“东出西联、南下北上”的战略通道。2020年3月底,绥芬河口岸入境人员激增,多达2000余人,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数量迅速上升,入境人员和输入病例已覆盖除西藏外的所有省份。受疫情影响,中俄之间的贸易受到了不少影响,对俄罗斯的贸易经济也产生了冲击。作为对俄贸易的重要口岸,绥芬河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新冠肺炎是全球性的传染病危机,我们需要超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特殊利益来考虑两国之间的疫情防控合作,构架一个沟通有效,团结合作的新平台来面对和处理新冠疫情带来的“后患”。
1.团结合作是最有力武器。在全球化未实现前,分散在世界各个板块的人类并没有形成如此紧密的联系,人们所面临的问题仅限于自己所在的区域,所思考的问题不涉及全人类,仅以自己所在群体的利益为决策出发点即可。但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与国之间发生的竞争和交流越来越多的影响到各国及各国人民的利益,人类已经处于命运与共的状态。就这次疫情来说,任何一国甚至是任何人都不能置身事外,人类最终取得的胜利必将是属于全体人的利益,是共同的根本利益,为达成这一目的则主要依靠全人类应对共同挑战和合作解决共同难题,这一切的基础就是人类的命运与共。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中俄两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在坚守各自疫情防控底线的同时,以更为开阔的视野团结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从而保证两国经济贸易往来的稳定和增长。
2.在疫情防控中推广信息化、网络化的等新的技术。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快速推进和深入发展,人类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速度,信息化、网络化等新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传统的防控手段已经不能够解决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尤其是这次疫情所凸显出来的诸多问题,如医疗团队、物资供给等等,早已经不再是一国一地所能独立解决的,因此以全体人类为出发点,依靠信息化、网络化构建共商共建共享平台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大量的案例充分显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信息技术在精准防控、病例流调、物资调运、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互联网为公众了解防疫资讯,开展远程办公、远程医疗、在线教学等提供了便利。当前,疫情反复延宕,病毒不断变异,当务之急是继续发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优势,黑龙江省更应加大与俄罗斯的基于精准防控、数据共享等方面的抗疫合作,勠力同心抗击疫情。
3.建立有效的疫情交流机制。在这次疫情刚刚出现时,中国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国内外发布疫情信息,毫无保留分享防控和治疗经验,为各国提供抗疫重要参考,也为各个国家争取了防疫抗疫的时间。当疫情在俄罗斯蔓延,根据口岸疫情输入的严峻形势,绥芬河第一时间建立起“闭环管控、分段负责、无缝对接”的工作机制。虽然境外输入病例达409例,但国门第一道防线依然坚固,疫情被阻断在落地之处,无蔓延之势。从这次防控境外输入病例的情况来看,中俄两国在医疗方面的合作较少,缺乏重大疫情突发时信息交流机制,需要建立区域公共卫生应急联络机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速度。中俄两国政治上高度的互信优势,地理位置上天然的优势,经济上的互补,文化交流的频繁,使我们看到两国之间的合作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为中俄疫情防控合作机制的建立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4.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肆虐、各国人民生命健康受到威胁、世界经济遭遇严重冲击、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愈发严峻的背景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具有更为迫切的现实意义。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化发展进程造成冲击,世界经济加速分化。后疫情时代,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有助于中俄两国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把握数字经济新机遇,发挥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巨大潜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保障中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以区域经济的发展为推动世界经济平稳平衡复苏做出贡献,助力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实现“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
结束语
当前人类社会发展面临这各种复杂的问题,这次全球疫情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基础,从探索中俄两国的疫情合作机制为着眼点以加强国际疫情防控合作,是世界各国加强疫情防控防治合作的开始,也是以全人类视角解决其他世界性问题的尝试。在疫情爆发前就已存在的诸如恐怖主义、难民潮、自然灾害频发等现象也会随着疫情的扩散和加重愈演愈烈。因此,在全球疫情不断蔓延的时候,各个国家能够开放包容、合作共赢为原则,摒弃偏见,将全人类的前途命运视为一个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携手抗疫,应对突发疫情带来的一系列影响,这是探求全球治理的路径的一种尝试和创新。
作者简介:
高原(1983-),女,黑龙江双鸭山人,黑龙江大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从事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相关问题研究。课题号: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十八大以来黑龙江基层党组织推动乡村文化建设路径研究”(21KSB095)阶段成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