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江市石岭镇中心小学,524400
摘要:新中国的发展是长征精神的传承,是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的传承,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红色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应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未成年人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中之重,在日常的德育教育之中,也应当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红色文化教育,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学校与老师需要发掘本土特有的红色精神,与教学现状结合创新,在实践中提升学校德育实效。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学校;德育实效
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立德树人”这一思想,讲求传承传统文化精神,再次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下一进程。在我国的学习教育体系中,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就是学生的德育教育,通过在德育教育中坚持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改革开放、传承历史时代精神,使得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在祖国的未来——青少年中得以传承和发扬。
一、渗透的主题思想
(一)在青少年中继承发扬长征精神
在新中国建立的过程中,红色文化是无数革命志士用鲜血和生命组成的,而长征精神的四大精神:“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协作”正是红色文化的文化精髓。随着时代的发展,长征精神在建立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今天依然是社会的主流,是中国民族复兴的社会共识。长征精神代表了一代人的时代精神,在当今的青少年学生心中,可以激发出最真挚的爱国情怀,这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点。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生的长征精神的情感认同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坚持人文教育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离不开红色文化的代代传承,离不开青少年将红色文化精神化为自身信念进而为建设祖国做出努力。一个强大国家和民族的凝聚,所需要的正是这样团结一致的信念和对自己国家的热爱与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要让学生坚定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必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好,就离不开学校的努力,离不开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熏陶。
(三)提高青少年的创新精神
中华民族走到今天历经五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始终在世界的文化中独树一帜、屹立不倒的秘诀就是中华民族从未放弃创新。在新时代要有新抓手新对策和新手段,而对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正是新时代新课程德育教育的重点。讲求创新并不是完全摒弃传统,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中汲取营养,开发新的创新思路。青少年的德育教育也同样要讲求创新,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拒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培养,不能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应付了事,要注重培养的方式方法的科学性。
红色文化的教育和长征精神在青少年中的传承要靠日常教育的潜移默化,从平时的德育教育中就对学生渗透革命传统,深化爱国主义和主流理想信念的道德教育。可以从日常的活动入手,发挥红色教育可以实地体验、实践教学、直观形象的优势,带领学生走长征路,游览红色纪念馆,聆听老红军的长征体验。在传统实践教育的同时也要利用好现代社会信息化的优势,让学生有上网查阅红色资料的主动性,收集整理长征精神主题的红色资料,并可以通过黑板报、手抄报、日志、观后感等形式在班级内传阅。如此一来,红色教育才真正能从抽象化的概念具象为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实际体验,学生才能更好的领会和感受红色精神,并将红色精神化为自身的精神宝藏。
二、渗透的方式方法
以往学校的德育教育往往流于表面,以走形式为主,并不真正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对相关政策领会不够深刻,更没有意识到红色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为了改善我国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培养学生形成优秀行为习惯和良好道德品德,如何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渗透红色教育成为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教学重点。本文中提出了结合当地特有红色文化精神,对学生因材施教的红色文化传承对策,实施的具体细节分为下文的五个方面。
第一点,将红色文化融入校本教材。学校可以采访当地的党史研究部门、老红军及其家属、当地教育局的有关专家等相关人士,撰写一本基于本地红色文化土壤的红色校本教材。红色文化在小学生中的思想渗透需要进一步规范和课程化,也需要教师、学校、课堂等多方面的努力。不仅仅是学校,教师也要参与到红色校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在红色文化道德教育中的组织能动性,将红色文化融会贯通,让小学生也能理解红色文化,接受长征精神的熏陶[1]。
第二点,组织开展红色文化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前文提到,我国的德育教育往往流于表面,也不够注重红色文化的传承和长征精神在青少年学生中的培养,这主要是由于当下的德育教育主要是以说教为主,是学校与老师单方面的填鸭教育,并不能让学生真正领会到红色文化的精髓。为了提升红色教育的实效,摆脱说教的空洞和枯燥,学校除了进行课堂上的德育教育也要注重学生实地体验当地红色文化。学校可以通过实地考察适合学生学习情况的当地纪念馆、组织红色知识问答会、让学生参与红色情景剧的表演等方式提升学生对红色文化兴趣,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学识,对学生能力进行锻炼,是一举多得的德育教学方法
[2]。
第三点,开展有关红色文化、长征精神的主题班会。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中重要行为的养成期,因此教育的重点更在于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培养。因此,在这一时期必须抓紧学生学习生活中红色文化教育的开展。可以将课堂教育与少先队的主题活动相结合,利用主题班会的时间开展红色教育,促进小学生对于红色教育的理解和坚定长征精神的理想信念[3]。
第四点,以红色文化德育为内核,在德育内容和方法上进行创新。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在传承红色文化和长征精神中,也需要注意德育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利用信息时代信息易获取、可重复查阅、对时间地点都没有限制的优势,可以大幅提升德育教育的实际效果,使德育质量和德育教育的开展效率大幅提升。例如可以与当地红色历史纪念馆联合开展“云游览”活动,通过网络技术,可以AR体验红色历史,也可以建立网络参观平台,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远程领会红色文化。
第五点,全面深化道德素养教育,完善评价体系。改善我国红色文化德育不完善的现状,不能只靠教育模式的创新,教育理念也要与时俱进。在以往的德育教育中,老师常常照本宣科,教学大纲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对学生的红色教育缺乏针对性和方向性。通过建立红色文化德育反馈评价体系,可以让教师系统性掌握当下红色文化德育开展的进度,客观评价自己的教学能力,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时调整红色文化德育教学计划。保证教学过程深入深化红色文化内容,让学生的红色文化综合素养更上一层楼。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展开笔试、知识竞赛、红色文化辩论会等活动测试学生的红色文化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从对学生的考察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红色文化知识基础薄弱的地方加以有针对性的辅助加强,全面提升红色德育的实效。
总结
总而言之,红色文化教育是对长征精神的传承与发扬,需要学校根据当地的红色文化土壤和教学情况补充旧有的德育体系并加以创新。红色文化教育是新中国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的工作重点,通过红色文化的深入加强,可以切实提高学校德育课堂教育的实效,对青少年的思想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全友, 郑灿灿. 依托本土红色文化资源 提高学生德育教育实效[J]. 新一代:理论版, 2020(16):1.
[2]王秋萍. 运用闽西红色文化资源,提升研学德育活动实效[J]. 中学课程资源, 2019(1):2.
[3]董秀英. 融入红色文化资源,提升中学德育工作实效[J]. 生活教育, 20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