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大连 116000
摘要:近年来,工业遗产作为历史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工作的发展历程,同时提出了开展工业遗产保护工作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工业遗产;保护价值;开发模式
工业遗产是工业文明的见证,是工业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城市发展更替的一部分,代表了城市产业的时代印记,体现了工业产业的文化特质,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生活气息。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一些早期传统的工业遗产逐渐被现代工业文化所取代,一些代表城市文化特色的工业遗址正逐渐消失。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业遗产,对于积淀前人的文化和智慧,展现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奋斗足迹,弘扬优秀中国工业精神,增加民族凝聚力,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城市功能、塑造城市工业文化形象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业遗产保护的发展背景
自18世纪60年代年英国工业革命以来,在世界范围内留有大量的工业文化遗存。1978年,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TICCIH)在瑞典成立,2003年TICCIH通过了用于保护工业遗产的国际准则《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中国工业遗产研究起步于2006年,我国有关部门在无锡颁布了《无锡建议——注重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工业遗产保护》。工业和信息化部从2016年开始正式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工作,2018年11月下发《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从认定程序、保护管理、利用发展、监督检查等方面,对开展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及相关管理工作进行了明确规定。
二、工业遗产的认定
从国际上看,自2005年起,TICCIH成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指定的咨询机构之一,承担对世界工业遗产项目的鉴定、评审任务。根据目前可查询的资料,截至2011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工业、技术文化遗产共有54项,可分为工业城镇、工业景观、交通设施、矿冶工业及相关、水利水运设施(含运河)、制造加工及其他七个类型,我国“青城山及都江堰灌溉系统”位列其中。
从国内来看,国家提出工业遗产保护目录的部门有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务院国资委两个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从2017年12月至2020年11月共认定四批累计164项国家工业遗产。国务院国资委于2020年9月发布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机械制造行业)名录,共计15个项目。此外,由中国科协调宣部牵头,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等社会组织也曾组织发布过“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等相关工业遗产。
工业遗产的发布和认定有助于挖掘工业遗产,帮助企业宣传工业遗产的应用价值,为工业遗产的再开发、再利用奠定坚实基础。
三、工业遗产保护的应用案例
大部分工业遗产改造项目多采用“再利用模式”来平衡前期改造投入,目前发展比较成熟的模式有以下几类:文创园(艺术馆、工作室、礼堂剧场等),如北京798艺术区、上海M50创意产业园、上海田子坊文创园等;景观公园(与当地传统文化、工匠文化、现代科技文化相结合),如德国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日本北九州铁路纪念馆、中山岐江公园等;体验休闲功能(餐饮、咖啡、酒吧等),如纽约高线公园、成都东郊记忆等;购物功能(创意集市、家居、书店、超市等),如德国奥博豪森购物中心、上海杨树浦工业区等;居住功能(青年公寓、精品酒店等),如奥地利维也纳的“煤气罐城”等。
四、工业遗产保护工作的建议
工业遗产保护工作涉及工业遗产保护范围界定、工业遗产申报与认定、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全过程,同时又涉及企业内部、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协调联动,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工业遗产保护工作的推进过程中,还面临着工业遗产保护内容单一、社会各界对工业遗产价值认识不足、老工业区产业业态及发展模式相对单一等问题。在工业遗产保护、开发与相关产业研究工作中,建议做到三个结合。
1.工业遗产保护范围界定:将“时间”与“空间”相结合
工业遗产在界定时,应强化顶层设计,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界定工业遗产保护范围,按照“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科技价值、建筑价值”等角度作为判断依据。从“时间”维度,不能唯“老”独尊,应结合工业遗产发展的历史历程,对能够体现每个发展阶段的工业遗产保留下来,以保持历史的连贯性。以大连机车为例,在工业遗产保护时应将公司主要发展阶段(沙俄建厂的初建时期、日本侵占四十年的扩建时期和我国自主经营的转型时期)按照整体时间轴以及里程碑事件梳理重要的建筑物、构筑物、设备,以及能代表当时时代的重要物品进行收集和保留。从“空间”维度,要做到“软硬结合”,既要关注设备、建筑物等硬件,也要关注生产的工艺流程、生产资料等。工业遗产保护应包括物质部分和非物质部分两个方面。物质部分包括工业建筑和旧址、工业设备和产品、历史档案、图书资料、影像录音等。
2.工业遗产申报与认定:将“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
一直以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各省市政府各界高度重视工业遗产保护工作,各地纷纷下发相关管理文件,力求建立起完善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政策体系及配套支撑体系,打造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国家级及省级工业遗产,形成一批以工业遗产为载体的体验式旅游、研学旅游、休闲旅游等工业文化旅游精品路线,实现从“工业锈带”到“工业秀带”的转变。在工业遗产保护工作中,应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原则。在国家级工业遗产保护的认定方面,可采取“集团申请+市工信局申请”并行的方式“走出去”,通过集团和政府两方面的力量助推公司完成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认定。在政策支持方面,要与相关部门加强沟通交流,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宣传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文化和旅游局等管理部门的优惠政策,支持公司老厂区工业遗产保护工作。在工业遗产筛选评估等各个环节,可充分借助政府及社会资源,将对公司有深入了解和浓厚兴趣以及具有工业遗产保护成熟经验的专家“请进来”,邀请专业机构、专家对工业遗产全面深入开展调查、评估与认定工作,指导公司将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等价值的文物保护、历史建筑、传统技艺等领域的工业遗产保存下来。结合收集的关于相关工业遗产的文字数据材料、老照片、影音资料、各个历史时期的新闻报道等资料,建立相应工业遗产的完备档案。
3.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将“遗产保护”与“价值创造”相结合
结合上文所述的工业遗产保护区再利用模式,充分借鉴国内外博物馆、景观公园改造、创意园区开发等经验,本着将“遗产保护”与“价值创造”相结合的整体理念,研究每个再利用模式的优缺点,并充分参考城市规划的定位与城市发展的需要,形成详细的调研报告和可行性研究方案。保护区开发利用方面,可充分参考日本北九州铁路纪念馆的模式,将工业遗产保护区打造成机车文化公园,将厂房转型为“机车博物馆”+“轨道交通文化展示体验中心”,创新性地融合“活动策划”“创意设计”和“数字技术”,策划推出形式多样的新文创活动和“沉浸式”体验,提供如“研学旅行”等内容丰富的公共文化产品,引领文创消费升级。同时,可探索打造机车文化发展联盟,在整合资源的同时,将机车文化公园逐步发展成大连旅游的必游题材、特色品牌、黄金项目。
提前谋划、统筹规划、系统梳理工业遗产保护工作的各个环节是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应在充分借鉴国际、国内工业遗产领域的丰富实践和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开发对特定工业遗产改造项目最适合的保护和再利用模式,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工业遗产文化品牌,工业文化历久弥新。
参考文献:
[1]单霁翔. 关注新型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的保护[J]. 北京规划建设, 2007(2):4.
[2]邢怀滨, 冉鸿燕, 张德军. 工业遗产的价值与保护初探[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