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平昌县人民医院 636400
[摘要]目的:分析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的超声表现和诊断意义。方法:从2021年4月-2022年1月,我院接收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患者中抽取30例,均接受超声检查,观察超声表现。结果:本组30例患者中,超声图像表现为SMV位于SMA前方或左侧,肠系膜根部见低回声包块;多普勒超声图像显示SMV围绕SMA旋转,呈现“漩涡”征;手术治疗后,肠坏死3例,切掉部分肠管;肠管呈暗红色1例,复位后好转。结论:给予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患者超声检查,“漩涡”征声像特异性高,能够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值得推广。
关键词:肠旋转不良;肠扭转;超声诊断
肠旋转不良是小儿常见先天性疾病,由胚胎期中肠发育旋转异常所致,多合并肠扭转,主要表现为急性高位肠梗阻,特异性不明显。若发病后不及时诊断和治疗,极有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有报告显示,对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可动态观察肠扭转的度数与方向,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1]。本文以30例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患者为对象,探讨了超声表现和诊断意义,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从2021年4月-2022年1月,我院接收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患者中抽取30例,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42岁,平均(20.36±4.15)岁。
1.2方法 本组30例患者均采用超声诊断仪检查,根据检查部位选择探头,调整频率。腹部高频检查:线阵探头,频率5-12MHz;常规检查:凸阵探头,频率2.5-3.5MHz。检查前空腹4-6h,患者取仰卧位,完全暴露腹部,先观察十二指肠、胃的情况,在上腹部横断面周围探查SMA根部,缓慢下移探头,持续观察肠系膜根部的回声包块,SMA、SMV间的排列关系。
2结果
2.1超声检查结果
在30例患者中,2例中上腹部未见明显包块,肠系膜动静脉位置关系无异常;4例因上腹部有气体无法显示;24例患者肠系膜动静脉失去正常的位置关系,SWV位于SMA前方者5例,占比16.67%;位于SMA左侧者21例,占比70.00%。24例患者上腹部横断面见低回声包块,呈螺旋状或靶环状,SMA和腹部主动脉间距变宽,SMV围绕SMA旋转,其中逆时针旋转3例,占比12.50%;顺时针旋转21例,占比87.50%;旋转360o-540o者14例,占比58.33%;旋转720o者7例,占比29.17%;其余3例旋转900o,占比12.50%。超声诊断符合27例,符合率为90.00%。
2.2手术结果
本组30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中肠以SMA为轴心旋转,其中逆时针旋转3例,占比10.00%;顺时针旋转27例,占比90.00%。扭转180o-360o者3例,占比10.00%;扭转540o-720o者24例,占比80.00%;扭转900o者3例,占比10.00%。肠坏死3例,切掉部分肠管;肠管呈暗红色1例,复位后好转。
3讨论
一般来讲,胚胎于第6周中肠生长快速,腹腔发育缓慢,因此中肠经由腹腔进入脐部,第10周开始,腹腔生长快速,位于脐带内部的中肠退回腹腔,并呈逆时针旋转,完成肠系膜、小肠的固定[2]。若旋转期间出现障碍,就会形成肠旋转异常,主要包括肠旋转不良、盲肠下降、中肠未旋转等类型,其中肠扭转是肠旋转的常见并发症,表现为顺时针旋转。对于肠旋转不良患者,目前多采用X线检查,包括钡灌肠、上消化道造影等,其中上消化道造影能够显示出空肠、十二指肠交界处的异常位置,使造影剂进入空肠,其是肠旋转合并肠扭转的独特征象。然而,由于本病多发于新生儿,造影检查可能会加重肠梗阻,引发肠穿孔[3]。
超声检查是一种成本低、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可根据动静脉位置关系明确诊断肠旋转合并肠扭转,解剖学基础是SMV、SMA的关系和位置,可清晰显示出上腹部的异常回声区,即“漩涡征”。同时,还能动态观察血管受压情况,以便了解肠管血运,判断肠管是否绞窄,为临床手术的治疗提供依据,减少术后并发症。在胚胎期肠管发育中,中肠以SMA为轴心逆时针旋转,因此在正常情况下,SMA多位于腹部主动脉前方和胰体后方,和腹部主动脉的夹角为40o -60o;SMV则位于下腔静脉前方和SMA右侧,与SMA左右并行排列[4]。超声声像图表现:中上腹部纵切面扫查时,无法显示出SMA,和腹部主动脉的夹角发生变化,部分患者显示SMA从腹部主动脉发出,并向左、向前行走;包块内有血流信号,呈现“漩涡”征。本研究显示,30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超声检查符合27例,符合率为90.00%。手术治疗后,肠坏死3例,切掉部分肠管;肠管呈暗红色1例,复位后好转。
虽然超声检查在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诊断中有显著优势,但其也存在局限性[5]:对于只伴有肠旋转不良,无肠扭转的患者而言,诊断难度较大;1例患者漏诊,手术过程中发现肠绕系膜根部顺时针旋转(180
o),提示对于旋转圈数少的患者,超声检查存在漏诊的风险;4例患者因上腹部有气体,无法显示出中上腹部情况,手术病理证实为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
综上,给予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患者超声检查,“漩涡”征声像特异性高,能够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韩代成,夏世文,陈样.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的临床诊治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22,23(02):143-146.
[2]章露尹,陈锐,钭金法.胎儿肠旋转不良及肠扭转的产前诊断进展[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21,42(10):940-943.
[3]李冰兰,姚伟权,蒋双兰,香继成,冼云开,朱映红.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临床观察[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24):222-223.
[4]李川,王丹,侯彬霞.高频超声与消化道造影对小儿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的诊断价值[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0,26(22):3379-3381.
[5]杨伟超,崔运能,林紫晴,潘康奉,冼兆华,张婧,姚亮凤.床边消化道造影与床边多普勒超声在危重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中的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09):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