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高淳中医院消化内科 江苏 南京 211300
【摘要】目的:探讨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护理当中联合运用艾箱灸与中药泡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到2022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将56例纳入本次研究,将其按照就诊顺序编号,打乱编号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在护理中为其提供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护理中联合运用艾箱灸与中药泡洗,分析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以及护理有效率。结果:比较两组,研究组临床症状积分均较低,P<0.05;研究组护理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采取艾箱灸联合中药泡洗可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效果,建议推广应用。
关键词:胃脘痛;艾箱灸;中药泡洗;中医症状积分;护理效果
胃脘痛也称胃痛,是发病率较高的胃部疾病,以脾胃虚寒型胃脘痛较为常见,典型症状是胃部隐痛、恶性呕吐、反酸、嗳气等症状,患者受到病痛的折磨极易产生焦虑、抑郁、悲观等负面情绪,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加重病情[1]。临床治疗该疾病主要通过药物的方式控制病情进展,中医学将该疾病归为“胃痞”、“胃痛”等范畴,与患者脾胃受损以及气血不调有关,可通过中医手段缓解临床症状[2]。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护理当中联合运用艾箱灸与中药泡洗的应用价值,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7月到2022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将其按照就诊顺序编号,打乱编号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纳入28例(男/女=16/12),年龄及均值35-72(51.53±2.43)岁;研究组纳入28例(男/女=15/13),年龄及均值38-75(52.05±2.58)岁,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计算得出P>0.05。纳入标准:(1)符合胃脘痛诊断标准,口干或口苦、胃内嘈杂、舌淡、苔黄且脉弦细;(2)患者知情且自愿,配合相关检查与诊疗工作。排除标准:(1)认知、精神异常;(2)合并其他消化道疾病;(3)合并恶性肿瘤。
1.2方法
对照组:该组患者为其提供常规治疗与护理,口服硫糖铝片,3片/次,3次/日;口服泮托拉唑肠溶片,40mg/次,1次/日;口服吗丁啉,10mg/次,3次/日。同时,为患者讲解胃脘痛相关的健康知识,通过健康宣教为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认知,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告知患者遵医用药的重要性,消除患者的顾虑,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研究组:该组患者为其提供艾箱灸联合中药泡洗干预。
(1)艾箱灸方法:取主穴双侧足三里以及配穴神阙穴、中脘穴,在上午为患者进行艾箱灸,在艾灸盒内放置一根长约5cm的艾灸,在相应穴位的上方放置艾灸盒进行熏灸,艾灸盒与皮肤的距离在3-4cm即可,持续治疗15分钟,温度以患者感到温热、皮肤出现红晕为宜,控制好艾灸的时间和距离,避免将患者皮肤烫伤。
(2)中药泡洗方法:在下午进行中药泡洗,将药液倒入容器内,药液温度保持40℃左右,遵医嘱进行局部泡洗,将双足浸泡于药液中,让药液达到小腿三阴交穴上方1cm处,泡洗30分钟左右,泡洗结束后让患者喝500ml左右的温开水,30分钟内勿外出或吹空调。两组患者均干预14天观察效果。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中医症状积分,包括胃脘痛、胃胀、纳差、嗳气,0分:无症状;2分:轻度症状;4分:中度症状;6分:重度症状,得分从低到高表示症状从轻到重。(2)对比护理效果,显效:患者疼痛、纳差等临床症状消失,经胃镜复查炎症基本消失,胃酸分泌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疼痛、纳差等临床症状好转,经胃镜复查炎症反应与胃酸分泌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有所加重。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3.0软件分析与处理本轮研究中的各项数据,表示本轮研究中出现的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用t值检验数据;(%)表示本轮研究中出现的计数资料,用x²值检验数据。计算后P<0.05表示数据间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中医症状积分。
护理前对比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护理后,研究组临床症状积分均较低,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中医症状积分(,分)(n=56)
组别 | 胃脘痛 | 胃胀 | 纳差 | 嗳气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对照组 | 2.22±0.89 | 1.42±0.54 | 2.85±0.76 | 1.64±0.54 | 2.45±0.87 | 1.57±0.68 | 2.12±0.63 | 1.46±0.55 |
研究组 | 2.24±0.85 | 1.05±0.34 | 2.79±0.67 | 1.12±0.43 | 2.37±0.74 | 1.18±0.32 | 2.05±0.54 | 1.07±0.42 |
t值 | 0.086 | 3.068 | 0.313 | 3.986 | 0.371 | 2.746 | 0.446 | 2.982 |
P值 | 0.932 | 0.003 | 0.755 | <0.001 | 0.712 | 0.008 | 0.657 | 0.004 |
2.2对比护理效果。
研究组护理有效率较高,
P<0.05,见表2。
表2对比护理效果[n(%)](n=56)
组别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有效率 |
对照组 | 11(39.29) | 9(32.14) | 8(28.57) | 20(71.43) |
研究组 | 15(53.57) | 11(39.29) | 2(7.14) | 26(92.86) |
x²值 | - | - | - | 4.383 |
P值 | - | - | - | 0.036 |
3 讨论
胃脘痛是发生率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最常见的就是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中医认为该疾病是患者饮食不节所致食滞胃脘,脾胃受损以及胃气失和进而引发气机阻滞不同,可借助中医护理技术,以经络学为核心、脏腑学为基础,对病灶局部进行刺激进而达到扶正祛邪、调和气血并缓解症状的效果[3]。艾灸是中医治疗疾病常用的方式,能够借助药物作用与艾绒灸火的热力经过筋络传导到穴位,具有行气活血、疏通筋络、温通穴位、消肿散结的作用,艾灸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这种热量是一种具有治疗作用的物理因子红外线,能够通过神经与体液系统将能量传递给人体细胞,为缺乏能量的细胞增加活化能,在相应的穴位上施艾灸,红外线通过经络可将能量传递到病灶而起到治疗的作用,在足三里穴、神阙穴与中脘穴进行艾箱灸可改善脾胃虚寒的症状并加强胃肠平滑肌收缩能力,促进胃肠蠕动[4]。中药泡洗也被称为蒸汽疗法,通过热力将药力渗透进皮肤到达体内,能够直接作用在病灶处,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方中花椒可改善积食停饮、咳嗽气逆;干姜对腹冷痛有较好的效果;茴香可开胃进食,减轻胃脘痛、嗳气症状;木香可行气止痛、温中和胃;吴茱萸能降逆止呕、散寒、理气,可缓解脾胃虚寒所致反酸等症状;肉桂能除积冷、暖脾胃、通血脉,诸药共奏可进一步缓解疼痛,疏通胃之气机[5]。
综上所述,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护理中联合运用艾箱灸与中药泡洗具有更为确切的效果,可进一步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总体护理效果,建议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肖淑红,赵炜. 艾箱灸联合中药泡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中医护理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四川中医,2019,37(3):204-207.
[2] 牛志涛. 中医综合护理方案在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中的应用[J]. 西部中医药,2021,34(10):146-148.
[3] 姜凌,熊萍香,林智平. 中药封包联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6):83-85.
[4] 龙雅洁,周小玲,陈燕飞,等. 中医护理方案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21,19(9):110-112.
[5] 王莹. 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J]. 黑龙江中医药,2021,50(4):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