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肺源性心脏病?怎么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什么是肺源性心脏病?怎么治疗

伍海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龙山镇中心卫生院  628425

在日常生活中,作为人体重要的脏器之一,心脏对于人们的生命具有重要的维系作用?总的来看,如果将人们的身体视作一台机械,那么,心脏就是维持这个机械运转的重要发动机,因此,一旦心脏出现问题,则往往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近年来,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肺源性心脏病在我国临床过程中的发病率有所提升。针对这一问题,部分患者对于该病的了解往往相对较少,从而导致其在面临相关疾病时难以有效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基于此,在本文中,笔者针对什么是肺源性心脏病进行了介绍,同时对于该病的治疗方法进行了梳理与归纳,希望帮助读者朋友们更好地实现对于肺源性心脏病的合理认识。

一、肺源性心脏病概述

在医疗领域中,肺源性心脏病又被称为肺心病,其主要是由于患者肺动脉血管病变或支气管-肺组织病变所诱发的肺动脉高压而导致的心脏病问题。在临床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特征,医疗人员通常将其分为慢性和急性两大类型,在临床过程中,以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较为常见。在临床过程中,该病可导致患者出现心肺功能损害,若不能及时进行合理干预,则可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与威胁。在临床过程中,由于受到该病影响,患者可出现肺循环阻力的增加与肺动脉高压问题,基于此,患者右心可出现扩大与肥厚等的状态,进而不利于其健康的合理保障。在患者心肺功能代偿期,其可出现咳嗽、咳痰、气急、憋闷、活动后心悸、乏力以及劳动耐受力下降等症状,与此同时,在体检中患者可出现湿啰音与听诊呼吸音减弱等较为明显的肺气肿特征。在心肺功能失代偿期,多数患者可出现呼吸衰竭问题,偶有患者伴有心力衰竭。

二、肺源性心脏病的诱因

(一)肺部血管疾病

在临床过程中,肺部血管疾病可诱发肺源性心脏病问题,但该诱因导致的肺源性心脏病在临床过程中相对较为罕见。具体来看,多发性肺小动脉栓塞、累及肺动脉的过敏性肉芽肿病、肺小动脉炎以及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等若不能及时进行合理的治疗与妥善干预均有可能逐渐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

(二)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

从患者的角度分析,大量研究资料显示,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可导致患者出现肺源性心脏病的几率大幅提升。具体来看,强直性脊柱炎、脊椎结核、广泛胸膜增厚与粘连问题、严重脊椎后侧突出问题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均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肺源性心脏病,其对于患者日后健康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三)支气管与肺部疾病

医疗人员指出,在临床过程中,支气管与肺部疾病往往是诱发肺源性心脏病最为常见的因素。在这一问题上,慢阻肺、肺气肿、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尘肺、重症肺结核以及肺间质纤维化等问题均是常见诱因。从致病机制的角度考虑,由于受到上述疾病的影响,患者肺部功能往往可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基于此,患者在日常呼吸时所摄取的氧气含量往往存在不足的问题,进而不利于心脏血氧供给需求的合理满足,增加了心脏的额外负担。与此同时,其还可导致患者肺动脉高压问题的出现,继而为肺源性心脏病的出现埋下了隐患。

(四)神经与肌肉疾病

部分神经与肌肉疾病可导致患者肺泡出现通气不足的问题,进而导致肺动脉高压问题的出现,增加了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几率。

三、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

(一)对症支持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医疗人员应积极做好对于患者临床症状的分析与探索,并对其心率、血压以及呼吸频率等情况进行合理关注,引导患者卧床休息并根据其实际需求进行止痛镇静等治疗,以便患者有效促进临床症状的合理缓解。在此过程中,若患者出现低氧血症问题,则应及时采用鼻导管引导患者进行吸氧治疗。实践表明,通过相关治疗的合理开展,有利于促进患者缺氧问题的合理改善,对于二氧化碳潴留问题的充分解决具有重要价值,为其预后健康的调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量研究资料显示,通过积极进行通气治疗,有助于帮助患者实现对于水电解质紊乱问题的合理纠正,对于患者体内酸碱失衡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价值,为其预后健康的恢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药物治疗

作为肺源性心脏病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药物治疗工作的合理开展与落实有利于帮助患者实现对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感染等问题的有效控制,其对于患者健康的合理维系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在此过程中,大量研究资料显示,当患者肺部感染问题得到控制后,其心律失常问题往往可自行消失。若仍然持续存在,则可选用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对患者进行干预,以其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充分改善。在药物选择问题上,医疗人员通常根据患者痰液细菌培养结果与药物实名结果进行综合考量,从而引导患者使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以其促进治疗工作效果的合理优化。在原则上,应采用窄谱抗菌素对患者进行治疗,常用的抗菌素主要包括头孢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以及青霉素类等。若使用广谱抗菌素对患者治疗和医疗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应及时做好对于患者临床症状的密切关注,有效避免继发真菌感染问题的出现。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的血肿状态和逐渐消退,且其尿量有所增加,压痛感消失。在此期间,通常无需使用利尿剂对患者进行治疗。在此过程中,若患者出现血压异常降低的问题,可加大药物使用剂量或采用血管加压类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以便有效确保其生命安全的保障。在此期间,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去甲肾上腺素与间羟胺。此外,在对伴有心力衰竭症状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医疗人员可以采用地高辛与西地兰等洋地黄类强心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

(三)溶栓治疗

在临床过程中,部分医疗人员往往会选择采用溶栓治疗的方式对于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干预。总的来看,这一疗法主要适用于伴有休克问题的大面积肺栓塞患者。从患者的角度分析,通过相关治疗的合理开展与落实,有利于实现对于患者血栓问题的合理解除,有利于帮助患者全面提升自身健康水平,对于不良事件问题的规避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过程中,对于部分患者而言,在进行溶栓治疗的同时,医疗人员还应对患者进行抗凝治疗,从而有效降低血栓复发与再形成问题的发生几率,继而为患者治疗效果的进一步提升与改善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

这一治疗模式多数适用于缓解期的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群体。总的来看,通过积极应用中医理论对患者进行合理调理,有利于促进患者免疫功能的合理强化,对于患者体质的改善与诱发因素的充分去除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为其心肺功能的充分改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保障。

总的来看,作为常见问题之一,肺源性心脏病与多种因素之间具有较为密切的关联性,该病往往会对患者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若不能及时进行合理干预,其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在临床过程中,针对该病,我国医疗人员主张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同时合理应用相关药物对患者疾病情况进行合理控制,以促进其临床症状的充分恢复。相信在广大医疗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治疗综合水平一定可以得到一个显著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