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症护理效果及心理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症护理效果及心理效果观察

李彤 ,张微

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56

[摘要] 目的:分析病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引导下,联合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心理效果的观察。法:在2019.07~2021.12研究期间,样本采集为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区组随机化分组,参考组/30(常规护理),实验组/30(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1)PSP评分量表;(2)PANSS精神病症状。结果实验组PSP评分量表、PANSS精神病症状评分较之参考组,数据优化价值积极。病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加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引导下,可积极改善患者社会功能及精神病症状评分,护理价值明显,有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精神分裂症;护理效果;心理效果

   随着近年来我国民众生活方式、工作压力发生较大变化,导致精神分裂症疾病发病率呈逐年攀升状态,对患者机体健康及社会安全造成诸多不良影响。对此,应当及时采用有效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提升患者临床疗效,详情如下。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对比不同护理方法,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在2019.07~2021.12研究期间,样本采集为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区组随机化分组,参考组/30(常规护理),实验组/30(临床护理路径)。

参考组纳入30例当中,男患总人数共计17例(17/30、56.67%),女患总人数共计13例(13/30、43.33%),年龄在抽取时,所涉范围在20~50岁之间,平均值经过计算求值为(35.00±0.09)岁;实验组纳入30例当中,男患总人数共计15例(15/30、50.00%),女患总人数共计15例(15/30、50.00%),年龄在抽取时,所涉范围在21~50岁之间,平均值经过计算求值为(35.50±0.20)岁,数组资料具有均衡值,P>0.05。

1.2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知情研究,自愿参与且签署研究同意书。(2)患者一般资料完整。(3)研究单位伦理委员审查机构批准。排除标准:(1)恶性肿瘤疾病、合并其他严重精神疾病患者。(2)过程配合较差及活动中途退出患者。

1.3研究方法

    参考组:疾病宣讲、用药指导及心理护理。

实验组:入院后,应当及时结合患者病情发展状态,建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小组成员应当具备丰富精神分裂症护理经验。同时,可结合患者护理需求及病情发展状态,制定个体化护理内容。首先,应当引导患者入住重点病房,并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后,告知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并分析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此外,应当着重分析患者病情发展状况以及心理健康水平,评估患者护理风险,从而给予相应护理内容。面对不同护理评估分值患者,应当采取不同护理方法,包含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及睡眠障碍护理等内容。此外,治疗期间应当告知患者严禁外出,若有特殊需求需有家属或专业人士陪伴。面对出现幻觉及妄想患者,可转移其注意力,引导参与住院部娱乐活动及相应康复训练等内容。

1.4观察指标

统计不同护理组别患者(1)PSP评分量表;(2)PANSS精神病症状。

1.5统计学方法

软件:SPSS28.0;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为[IMG_267,(n,%)],由T值、X2校验,数据差异存在意义P<0.05。  

2结果

2.1PSP评分量表     实验组PSP评分量表(47.83±5.29)分,参考组PSP评分量表(42.26±2.23)分;实验组PSP评分量表较之参考组,数据改善意义积极。

表1 PSP评分量表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实施前

实施后

参考组

30

33.52±2.21

42.26±2.23

实验组

30

33.53±2.85

47.83±5.29

T

--

0.02

5.31

P

--

0.99

0.00

2.2PANSS精神病症状      实验组PANSS精神病症状如下:一般病理症状(30.21±0.23)分、阳性症状(15.38±0.35)分、阴性症状(10.25±0.55)分、总分(60.23±0.69)分;实验组PANSS精神病症状相比较参考组,数据优化趋势显著。

表2 PANSS精神病症状对比(±s)

组别

例数

一般病理症状(分)

阳性症状(分)

阴性症状(分)

总分(分)

实施前

实施后

实施前

实施后

实施前

实施后

实施前

实施后

参考组

30

43.36±6.36

38.13±2.31

21.32±3.25

19.69±0.25

24.89±3.20

19.32±1.30

85.00±1.32

74.68±1.32

实验组

30

43.41±6.32

30.21±0.23

20.06±3.43

15.38±0.35

23.59±3.05

10.25±0.55

85.55±1.02

60.23±0.69

T

--

0.03

18.69

1.46

54.88

1.61

35.19

1.81

53.14

P

--

0.98

0.00

0.15

0.00

0.11

0.00

0.08

0.00

讨论

精神分裂症作为精神疾病范畴常见病症,患者出现精神分裂症后,临床症状以思维贫乏、自制力缺乏、行为懒散及意志缺乏为主[1]。目前对于该疾病常见治疗方法以口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为主,可积极缓解患者病情发展状态,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发现,通过有效心理康复护理内容,可积极缓解患者病情发展及提升临床疗效,有较好治疗意义。

数据相比较,实验组较参考组,各项研究数据改善数据积极。临床护理路径作为新型护理方法,与常规护理相对比,更加具备规范性、个体化以及针对性等临床优点[2]。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路径引导下,可及时分析患者实际护理需求以及病情发展状态,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科学护理内容,可全面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缩短康复进程,积极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因此护理效果较为积极[3]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方法加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下,对于病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有效改善患者社会功能、精神病症状评分,护理效果积极,因此,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何金娜,苏慧晶,梁霞.病耻感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21,38(05):63-67.

[2]计丽梅.临床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改善患者精神状态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34):194-195.

[3]徐振兴.中医理论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与精神症状的影响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1):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