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 淮安曙光医院 223200
摘要:目的 比较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以及采取半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 对若干名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进行整理,结合研究需求筛选70例,以抓阄形式分为患者数量均为35例的两组,实施全髋关节置管术的一组为E组,实施半髋关节置管术的一组为F组,分析治疗情况。结果 分析各组手术指标:E组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均比F组多,但是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时长比F组短(p<0.05)。分析手术效果:术前两组的Harris评分、SF-36评分差异不大(p>0.05),术后各组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且E组各项评分优于F组(p<0.05)。分析并发症率:E组共计8.57%(3/35),F组共计22.86%(8/35),8.57%明显更低(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管术在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方面不如半髋关节置管术理想,但是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较快,且手术效果更显著,术后并发症少,因此对于身体耐受的老年患者,建议首选全髋关节置管术,而对于身体耐受力差的患者,可选择半髋关节置管术。
关键词:关节置管术;股骨颈骨折;效果
引言:
老年人的骨密度、骨强度逐渐下降,髋关节功能也再逐渐退化,而且老年人行动不灵活,易走路摔倒或者被外力撞倒等导致股骨颈骨折。对此,需对患者实施髋关节置管术以改善关节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目前,髋关节置管术有全髋、半髋两类,对于应该选择哪种方案治疗一直存在争议,基于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年龄、体质的特殊性,为规范手术的开展,本文对两种方式的应用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础资料
纳入患者均出自本院骨科,共70例,经CT等检查确诊,符合手术指征,均于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行髋关节置管术治疗。开展研究前,患者在家属陪同下对研究项目进行了详细了解,自愿参与,排除精神异常、中途退出、传染病、合并其他骨病、凝血功能障碍等条件。明确具体参与对象后,经抓阄分成E、F组,均为35例,E组中男15例,女20例,年龄68~87岁,平均(80.11±3.30)岁,伤因:撞击15例,跌倒13例,重压7例;F组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69~86岁,平均(80.03±3.35)岁,伤因:撞击14例,跌倒12例,重压9例。归纳组间各对应指标并进行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分组适合研究开展。
1.2方法
术前准备: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规范、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分析检查结果,了解患者骨折的部位、程度等。同时,检测血压、血糖等指标,了解患者病史,对合并高血压、高血糖的患者,需通过有效的治疗将血压、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1]。其次,根据每位患者的患肢情况制作适合患者的假体,结合影像学检查明确假体参数,如大小、形状等,保证假体的适用性。
术中操作:E组实施全髋关节置管术,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保持侧卧,患肢在上,麻醉见效后,于髋关节外侧作手术入路,结合影像学检查了解骨折部位,以合适的方向逐层切开皮肤、阔筋膜等组织,暴露髋关节,然后将关节囊切开,使股骨颈充分显露,再找到髋臼韧带,将其切断,随后通过外旋、内收等手法使髋关节脱位,用电锯以垂直方向将股骨截除,再将其取出[2]。接下来,对髋臼缘及髋臼内的脂肪、横韧带等进行切除,修整软骨、皮质骨等,再将髋臼冲洗干净,选择适合患者的人工髋臼进行安装、固定。然后,将截除股骨后的骨面显露出来,进行扩髓处理,再置入人工股骨,调整好位置,确保安装后双下肢长度相同,最后固定假体、缝合切口、放置引流管、消炎、抗感染。F组实施半髋关节置管术,术中除了不使用人工髋臼,其余同E组。
1.3指标观察
手术指标: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关节功能恢复时长等。手术效果:以SF-36量表评价患者术前、术后生活质量,0-100分,评分高低与生活质量高低呈正比;以Harris量表评价髋关节功能,0-50分,评分越高功能越好。
1.4数据分析
采集数据,保证其真实、准确,用SPSS20.0分析,率的表示用(%)形式,x2检验,手术指标、手术效果各指标的表示均用(x±s)形式,t检验,p<0.05评价差异显著。
2、结果
2.1手术指标:F组手术时长比E组短,出血量比E组少,但是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比E组长(p<0.05)。见表1。
表1 E、F组的手术指标对比(x±s)
组别 | n | 手术时长(min) | 术后出血量(mL) | 关节功能恢复时长(d) |
E组 | 35 | 96.50±16.33 | 439.76±35.62 | 10.38±2.20 |
F组 | 35 | 75.83±12.52 | 261.24±23.25 | 28.45±3.60 |
t | 20.71 | 24.38 | 13.74 | |
p | <0.05 | <0.05 | <0.05 |
2.2临床效果:术前组间SF-36评分、Harris评分差异微小(p>0.05),经过治疗,各组评分均改善,而E组各评分高于F组(p<0.05)。见表2。
表2 E、F手术效果比较(x±s,分)
组别 | n | 术前 | 术后 | ||
SF-36评分 | Harris评分 | SF-36评分 | Harris评分 | ||
E组 | 35 | 74.21±2.58 | 25.90±2.33 | 95.70±0.71 | 42.05±3.02 |
F组 | 35 | 73.04±2.27 | 26.14±2.09 | 84.20±1.14 | 33.96±2.38 |
t | 0.55 | 0.61 | 16.64 | 15.72 |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2.3并发症率:F组的8.57%(3/35)对比E组22.86%(8/35),明显更低(p<0.05)。见表3。
表3 E、F术后并发症率比较[n(%)]
组别 | n | 髋臼磨损 | 股骨端假体松动 | 关节脱位 | 发生率 |
E组 | 35 | 0 | 2 | 1 | 3(8.57) |
F组 | 35 | 3 | 3 | 2 | 8(22.86) |
x2 | 14.92 | ||||
p | <0.05 |
3、讨论
通过手术的方式治疗股骨颈骨折,可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但是老年患者的身体素质较差,部分患者机体耐受力低,需要选择安全性更高、对机体刺激更小的手术类型。全髋关节置管术是将髋臼及股骨均进行置换,使用了适合患者自身情况的人工假体,在髋臼与股骨的契合度方面更高,因此髋关节功能改善程度更显著,且改善速度更快,同时也降低了髋臼和人工股骨不匹配而导致的款髋臼磨损和假体松动等问题[3]。半髋关节置管术没有使用人工髋臼,与人工股骨假体的契合度差,会影响髋关节整体的稳定性,因此在髋关节功能改善及远期疗效方面不如全髋关节置管术。但是,全髋关节置管术由于操作步骤较多,切除的人体组织较多,因此手术时间较长,同时也增加了术中的出血量,手术风险性增加,对于机体耐受力差的老年患者并不是最理想的选择。
综上所述,无论全髋还是半髋关节置管术,都可以对髋关节功能有一定改善效果,两种方式的风险性不同,适用的患者机体素质不同,选择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陈尉, 张国如, 王杨. 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J]. 临床骨科杂志, 2020, 23(2):1.
[2]樊满武. 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1, 21(9):3.
[3]可雨奇.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分析[J]. 人人健康, 2020, No.518(09):9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