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 2

黄褐斑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王亮,李银银 ,李永琳  ,徐厚平通讯作者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四川泸州  646000

摘要

黄褐斑是临床上常见皮肤色素沉着性疾病,好发于颜面部其产生原因复杂治疗时间长治疗效果不佳,复发率高,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随着人们对自身容貌的要求越来越高,关于黄褐斑的治疗有了新的研究进展。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黄褐斑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行分析整理以期为黄褐斑后续的临床和科研提供更多的思路和依据。

关键词:黄褐斑  病因病机  中医药治疗 

黄褐斑是由于色素沉着导致面部对称性出现淡褐色或黄褐色斑块或斑点的皮肤病,好发于额头、眼周、脸颊、鼻背、口周,轮廓清晰,表面平滑,形状不规则,无自觉症状及全身不适。中青年女性群体容易发病,病情顽固,复发率高,日晒后容易加重。中医认为黄褐斑是人体功能失调的外在体现,与气血津液、脏象经络、阴阳平衡失调密切相关。

1 病因病机

1.1 肝气郁结

情志抑郁,肝失疏泄,气机郁滞,郁而化热,耗伤阴血,气血失和,淤结于颜面,发为本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亦有言:原于忧思抑郁,血弱不华,火燥结滞而生于面上。

1.2 脾气亏虚

饮食无度,过食肥甘厚味炙膊之品,或劳累过度,使脾失健运,精微不布,水湿内停,湿阻于内,上蒸于面而发病。《诸病源候论》曰:面黑皯者,或脏腑有痰饮,或皮肤受风邪,皆令血气不调,致生黑皯。

1.3 肾精不足

房劳过度,肾精耗伤,或久病失养,精血亏虚,导致水火不济,虚火上炎,肾水不能荣于颜面,使肌肤失养而发病。《灵枢·五阅五使》云:肾病者,颧与颜黑。

1.4 气滞血瘀

无瘀不成斑,有斑必有瘀,因气机运行阻滞,以致血液运行障碍,气滞与血瘀并存,最终导致面部脉络淤阻,肌腠失荣而发病。《普济方》曰:面上黯,此由凝血在脏。

2 治疗

2.1 内治法

2.1.1从肝论治 治疗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而产生的黄褐斑多采用疏肝解郁之法。吴逸芝等[1]用逍遥散加减治疗86例患者,基本治愈占53.49%,显效占30.23%,有效占13.96%,总有效率达97.68%治疗效果明显。王竹凤等[2]选用疏肝解郁方随证加减治疗黄褐斑得出结论疏肝解郁方能有效调节病人的性激素水平,从而起到治疗黄褐斑的效果

2.1.2从脾论治 治疗因饮食不节,忧思过度,脾失健运而产生的黄褐斑多采用健脾益气之法。刘丽等[3]选用归脾汤化裁经验方治疗100例患者得出结论归脾汤能有效改善血液微循环,清除自由基,减少黑色素生成,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徐庆等[4]根据临床经验总结得出因饮食不节过度忧思导致脾气损伤,运化失调,水湿内蕴上犯于面形成的黄褐斑,除湿胃苓汤健脾燥湿能有效治疗黄褐斑

2.1.3从肾论治 治疗因冲任失调,肾阴亏虚,以致水火不济产生的黄褐斑多采用滋补肾阴之法。黄宁申等[5]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黄褐斑,得出结论六味地黄汤能明显淡化和减少黄褐斑同时调节女性内分泌平衡。柯友辉等[6]对滋肾化斑汤治疗的患进行疗效观察,得出结论滋肾化斑汤能有效调和气血、疏通气机从而消退黄褐斑。

2.1.4从瘀论治治疗因气机不畅,气血瘀滞,脉络淤阻形成的黄褐斑多采用活血化瘀之法。高以红等[7]使用桃红四物汤辨证加减治疗60例患者,有效提高了临床疗效,缩短治疗疗程,同时降低复发率。李海英[8]等通过对30例用大黄蛰虫丸治疗的患者进行疗效观察,证明活血破瘀、通经消癥对治疗黄褐斑效果显著。

2.2 外治法

2.2.1 中药面膜

中药面膜直达病所,针对性强,通过疏通经络、宣导气血达到淡斑祛斑的效果,在中医药治疗中有其独特的优势。黄文平[9]以桃红四物汤加减自制面膜治疗120例患者,有效率90%。李晓红等[10]用白僵蚕、白芷、黄芩、当归、淫羊藿、川芎、蒺藜等方药自制祛斑散治疗69例患者,有效率为91.43%明显的淡斑作用。

2.2.2 针剌疗法

针剌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达到调节脏腑功能,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作用,从而减轻或消除黄褐斑。江燕[11]180例使用针灸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最后治愈100例,显效80例,有效率达100%。张薇[12]在常规治疗黄褐斑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临床疗效明显提高。

2.2.3 刮痧疗法

刮痧疗法通过刮拭促进邪气外排,改善血管的微循环,增加肌肤血容量和血流量,推动气血的运行,使气血上荣于面从而减少黄褐斑。丁一帆[13]对采用面部刮痧法治疗的45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基本治愈占22.22%,显效占40%,有效占33.33%,总有效率达95.56%。于川[14]采用对面部腹部进行刮痧治疗30例肝郁气滞型黄褐斑患者,基本治愈占20%,显效占46.67%,有效占26.67%,总有效率为93.3%,证明刮痧可以有效行气活血、疏通经络从而治疗黄褐斑。

小 结

目前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效果得到了肯定,但现阶段的研究多为近期临床疗效观察,对于远期疗效和疗效机制的研究还很少,临床疗效没有准确的评价。希望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与研究中加大对其远期疗效及疗效机制的探索与分析,更加明确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机制及有效成份,从而筛选出能够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和推广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吴逸芝,梁忍霞等.中药治疗黄褐斑86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11):923.

[2]王竹凤,汪宝军等.疏肝解郁方治疗女性黄褐斑疗效及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4,33(9):683-685.

[3]刘丽,赵琴.归脾汤化裁经验方对脾虚型黄褐斑患者VEGF、SOD、MDA水平的影响[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4):55-58,62.

[4]徐庆,杨志波.杨志波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黄褐斑经验[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7):581,

[5]黄宁申,张尚华.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黄褐斑51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09,41(3):35-36.

[6]柯友辉,陈浩波,李剑丹.滋肾化斑汤治疗肾虚肝郁型黄褐斑47例疗效观察[J].中医中药,2012,50(22):98.

[7]高以红,李超.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黄褐斑60例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4):12-13.

[8]李海英董恒高玉中.大黄蛰虫丸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8):114-115.

[9]黄文平,唐冬菊.自拟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120例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2,(19):58.

[10]李晓红,张书军.自制祛斑散外用治疗黄褐斑69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6):43.

[11]江燕,吴宁,针灸治疗黄褐斑180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20):66-67.

[12]张薇.加用针灸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28):6.

[13]丁一帆.面部刮痧为主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3):180-181.

[14]于川刮痧疗法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938(9):1027-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