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军区总医院北京路医疗区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1
【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心肺复苏后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气指标、焦虑抑郁心理、不良反应情况与康复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PCO2为(31.28±3.85)mmHg,低于对照组的(42.73±4.16)mmHg,而PaO2为(96.52±5.03)mmHg,高于对照组的(87.64±4.53)mmHg;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NIHSS评分与GCS评分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8.16%,低于对照组的46.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对策,可有效消除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机体血气指标,同时减少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康复进程,获得确切康复效果,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急诊护理;心肺复苏;康复效果
心肺复苏是心脏骤停患者重要的临床抢救方法之一。心脏骤停的患者会突然发作。心脏骤停后5min内,会对心脏和大脑器官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是否及时进行心肺复苏以及是否成功进行心肺复苏与患者的预后有关。目前,随着医疗
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及时性已经大大提高,心肺复苏的诊治程序也已标准化。本研究将我院2021年1月~2022年2月的98例心肺复苏后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对于心肺复苏后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对于心肺复苏后患者开展急诊护理干预,旨在探讨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心肺复苏后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男29例,女20例,年龄 26~64(49.72±3.43)岁;病因:急性心肌梗死26例、一氧化碳中毒11例、溺水12例;对照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28~63(49.65±3.39)岁;病因:急性心肌梗死27例、一氧化碳中毒11例、溺水11例。两组性别、年龄、病因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首先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然后遵医嘱给予准确的治疗,对患者的作息时间进行指导,嘱患者按时休息,同时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及时采取相应的给氧措施,此外,需有效维持患者的体温,并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适当给予康复指导,有效促进其身体的恢复。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干预。(1)加强脑部复苏与心电监护。对于心肺复苏有效的患者则采用湿毛巾在其颈部和额头部位进行湿敷,对病房内的温度进行调节,从而缓解对患者脑部的再损伤。患者虽然生命抢救成功,但是病情仍然较重,因此应时刻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和危险情况的发生。(2)给予心理护理。对于心肺复苏后继续治疗的患者,应保持其病房干净、整洁,光线明亮,及时调整病房的温湿度,使得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消除外界陌生环境引起的不良情绪,同时给予良好的心理护理,向其讲解现状,积极安慰和鼓励患者,通过向其介绍病情,讲解有效的治疗方法,使其能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自己的疾病,消除其负面情绪,提高治疗的效果。(3)气道护理。对于急救的患者应保证其气道的畅通,在进行气管插管时应及时注意无菌操作,同时在插管后应给予患者良好的插管护理,对于痰液较多、较为黏稠的患者应及时负压吸痰,并给予拍背护理,对管道进行固定,同时保持气道湿润,及时更换固定的胶带。在进行低压气囊干预的时候应控制放气的频率,防止咽喉分泌物误吸,有显著降低胃内容物发生反流的情况,在给患者负压吸痰前首先吸纯氧3min,并且在吸痰时应及时对患者的面色进行观察,若出现发绀的现象则应及时处理。
1.2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干预前与干预后(离院时)血气指标、焦虑抑郁心理、不良反应情况(包括抽搐、反应迟钝、胸部不适、烦躁及记忆减退等)与康复效果。血气指标主要为动脉 CO2分压(PCO2与O2分压(PaO2);以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检测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程度,评分≥53分说明出现焦虑或者抑郁心理,且评分越高这种负性心理越严重。以美国卫生院所制定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以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测定患者康复效果,NIHSS评分范围 0~3分,评分越低表示神经功能恢复越好;GCS评分范围0~15分,评分越低
说明昏迷越严重。
1.3统计学处理
所得全部数据采用 SPSS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进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血气指标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PCO2、Pa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PCO2 为(31.28±3.85)mmHg,低于对照组的(42.73±4.16)mmHg,且PaO2为(96.52±5.03)mmHg,高于对照组的(87.64±4.53)mmHg,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血气指标水平比较(±s)
组别 | 例数 | PCO2(mmHg) | PaO2(mmHg)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观察组 | 49 | 56.73±4.16 | 31.28±3.85 | 81.14±4.39 | 96.52±5.03 |
对照组 | 49 | 56.59±4.11 | 42.73±4.16 | 81.36±4.47 | 87.64±4.53 |
t | 0.168 | 14.140 | 0.246 | 9.183 | |
p | 0.867 | 0.000 | 0.806 | 0.000 |
2.2 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心理比较
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心理比较(±s)
组别 | 例数 | SAS(分) | SDS(分)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观察组 | 49 | 61.37±6.42 | 30.18±4.83 | 58.45±4.69 | 26.35±2.07 |
对照组 | 49 | 61.05±6.38 | 49.61±5.62 | 58.31±4.52 | 46.23±3.27 |
t | 0.247 | 18.354 | 0.150 | 35.958 | |
p | 0.805 | 0.000 | 0.881 | 0.000 |
2.3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NIHSS 评分与GCS评分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 3 观察组与对照组康复效果比较 (±s)
组别 | 例数 | NIHSS(分) | GCS(分) |
观察组 | 49 | 0.18±0.03 | 11.38±3.26 |
对照组 | 49 | 2.17±0.12 | 7.54±2.38 |
t | 112.617 | 6.660 | |
p | 0.000 | 0.000 |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8.16%,低于对照组的4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 4 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比较 [n(%)]
组别 | 例数 | 抽搐 | 反应迟钝 | 胸部不适 | 烦躁 | 记忆减退 | 总发生率 |
观察组 | 49 | 0(0.00) | 2(4.08) | 1(2.04) | 0(0.00) | 1(2.04) | 4(8.16) |
对照组 | 49 | 2(4.08) | 6(12.24) | 7(14.29) | 3(6.12) | 5(10.20) | 23(46.94) |
χ2 | 18.455 | ||||||
p | 0.000 |
3 讨论
心肺复苏是通过胸外心脏按压方式帮助心脏骤停患者快速恢复心跳的一种主要急救方式,这一方法不仅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急救的成功率,减少致残情况的出现,在患者心肺复苏成功后为了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抢救的有效性和康复效果就需要配合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在为心肺复苏后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常规护理方法仅仅做好了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和并发症评估,常规宣教,虽然可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康复效果并没有提升,因此为了促进患者康复就应该分析急诊护理的应用效果。急诊护理是急诊科新型的一种护理方案,其以急诊患者的特点作为中心,制定了
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与措施,运用这一护理方法为心肺复苏后患者实施护理服务做好了心电监护、脑复苏,保证了呼吸道通畅,疏导了负性情绪,为患者的更好治疗与恢复提供了基础。
综上所述,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对策,可有效消除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机体血气指标,同时减少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康复进程,获得确切康复效果,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朱博.心肺复苏患者实施急诊心理护理干预的康复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30):189-191.
[2]吴洁,侯丽.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情况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0):185-186.
[3]郭瑞,刘学伟,张苗.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采用急诊护理干预的临床康复效果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价值研究[J].贵州医药,2022,46(02):335-336.
[4]赵俊,王勇勇,张喜荣,雷振民,刘雨夕.肾动脉超声指导下心肺复苏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效果及对康复期心功能指标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06):63-66.
[5]李平安.干预化护理对急诊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8):184-186.
[6]关素琴.急救护理流程优化对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儿抢救效果及康复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18):3271-3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