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小组干预模式于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康复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6
/ 2

康复小组干预模式于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康复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刘璐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甲乳皮肤科,江苏镇江,212000

【摘要】目的:对乳腺癌患者予以康复小组干预护理模式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时间范围2020.11-2021.11,内容:从该时间段在本院接收的乳腺癌患者中选出70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模式予以35例常规组,康复小组护理模式予以35例研究组。对2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患者发生上肢水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在护理之后的SAS、SDS评分比对, P<0.05;研究组乳腺癌患者发生上肢水肿概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实施康复小组护理模式,不仅可以使其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得到明显改善,促进其治疗配合度,提升治疗效率,而且可以使患者发生上肢水肿情况减少,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运用。

【关键词】乳腺癌患者;上肢淋巴水肿常规护理;康复小组干预护理

乳腺癌属于女性的一种常见及多发肿瘤,发病群体主要集中在中年女性。近年来,由于女性工作及生活压力的不断加大,使乳腺癌的发病率不断增加。给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正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1-2]。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后,患者极易出现上肢淋巴水肿。患者如果发生水肿,上肢功能会受到损坏,给患者带来更大的伤害。为此,科学、有效的护理模式对减少患者发生上肢水肿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乳腺癌患者予以康复小组干预护理模式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范围2020.11-2021.11,内容:从该时间段在本院接收的乳腺癌患者中选出70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模式予以35例常规组,康复小组护理模式予以35例研究组。研究组患者最小年龄与最大年龄分别为:35岁、55岁,均值:(40.02±1.28)岁;常规组中患者最小年龄与最大年龄分别为:34岁,56岁,均值:(40.06±2.29)岁。对两组的基本资料给予比较,(P>0.05)。

1.2方法

常规护理模式用于常规组,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疾病知识的健康宣教,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等。

研究组采取康复小组护理模式。具体内容:(1)建立康复小组,由有经验的护士长和护理人员组成,每个小组成员予以分工,各尽其职,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2)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的宣教,使患者了解乳腺癌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干预措施等。使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度和治疗的配合度提升。(3)护理人员要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多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想法,满足其心理需求。并告知家属给予安慰和支持,让患者积极面对生活,让患者对术后乳房重建有积极正确的心态。(4)护理人员对患者患肢进行密切观察,帮助患者采取合适体位,促进患者血液回流;在术后6小时给予按摩,告知患者穿宽松衣服。

1.3观察指标

乳腺癌患者在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以及对2组患者发生上肢淋巴水肿情况给予分析计算。

1.4统计学整理

利用SPSS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计数数据、计量资料应用()、(n%)统计,利用t、X2值检验所示。当P<0.05,说明统计有意义。

  1. 结果

2.1 乳腺癌患者在护理前后的SAS、SDS给予分析计算

患者在护理之后的SAS、SDS评分比对,P<0.05。见表1:

表1:乳腺癌患者在护理前后的SAS、SDS比较(±s

组别

焦虑评分(SAS)

抑郁评分(SDS)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n=35)

50.34±6.74

37.42±4.77

50.42±4.57

36.76±7.33

常规组(n=35)

51.53±2.38

40.34±4.54

50.55±6.22

41.13±6.75

t值

0.9849

2.6233

0.0996

5.9703

P值

0.3282

0.0107

0.9209

0.0000

2.2对比分析2组患者发生上肢淋巴水肿情况

如表2:研究组乳腺癌患者发生上肢水肿概率低于常规组,P<0.05。

表2: 2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情况对比[n(%)]

组别

例数

轻度

中度

重度

总发生率

研究组

35

32(91.43)

3(8.57)

0(0.00)

0(0.00)

1(8.57%)

常规组

35

24(68.57)

6(17.14)

4(11.43)

1(2.86)

6(31.43%)

X2

9.0643

P

0.0015

3.讨论

乳腺癌在女性肿瘤中比较常见,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在逐渐上升,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带来严重的影响,同时降低其生活质量,使其家庭受到一定的影响[3]。乳腺癌临床上主要采取手术的治疗方法,但是患者在手术后,

患病侧上肢容易出现水肿现象,患者一旦出现水肿,就会引发麻木、疼痛等症状出现,使肢体活动受到一定的障碍,并且患侧上肢还比较容易出现感染现象,给患者带来更大的伤害,使其生存质量降低。为此,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的上肢淋巴水肿现象的减少,具有重要意义。康复小组干预护理模式,把患者作为中心,给予患者疾病知识宣教、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等,使患者的认知水平和配合度提升,从而改善其预后

[4-5]。康复小组护理模式的实施,本次研究得出,患者在护理之后的SAS、SDS评分比对, P<0.05;研究组乳腺癌患者发生上肢水肿概率低于常规组,P<0.05。

综上,乳腺癌患者实施康复小组护理模式,不仅可以使其焦虑、恐惧等负面心理得到明显改善,促进其治疗配合度,提升治疗效率,而且可以使患者发生上肢水肿情况减少,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研究与运用。

参考文献

[1]曹红,李雪红,周雪,等.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康复期乳腺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1,36(12):1663-1666.

[2]杜华,丁金霞,潘玉芹,等.青年乳腺癌患者生育忧虑研究进展[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21,13(12):3-6.

[3]陈娇龙,汪彩君.医护一体精细化管理在乳腺癌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中的应用[J]. 当代临床医刊,2021,34(06):59+6.

[4]岳雪梅.早期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康复及对淋巴水肿发生率的影响[J].黑龙江科学,2021,12(24):94-96.

[5]夏芳,陈静.针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行为管理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预防中的应用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23):3319-3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