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航天医院410200
摘要:目的 评定腕部神经阻滞麻醉方案与肌间沟臂丛麻醉方案用于腕横纹以远手外伤中所获取的效果。方法 选取时间段介于2021年1月-2022年5月的腕横纹以远手外伤者共计100例,简单随机化方法分组处理,组一对照组肌间沟臂丛麻醉方案,组二试验组腕部神经阻滞麻醉方案,评定麻醉起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2组存在的差异状况。结果 试验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评定并发症几率显示试验组更低(P<0.05)。结论 腕横纹以远手外伤中施以腕部神经阻滞麻醉方案与肌间沟臂丛麻醉方案,均能获得一定的麻醉效果,其中腕部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能更好缩短麻醉起效的时间,且可减少并发症的几率。
关键词:腕部神经阻滞麻醉;肌间沟臂丛麻醉;腕横纹以远手外伤
关于手外伤是骨科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临床常采用手术的方式治疗,在手术中多数采用肌间沟臂丛麻醉,虽可获得一定的麻醉效果,但有着阻滞效果不全的缺点,且可能引发喉返神经麻痹、膈神经麻痹、霍纳综合征、麻醉药中毒等的情况,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腕部神经阻滞麻醉于腕横纹以远手外伤中应用,可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1-2]。本研究主要评定腕部神经阻滞麻醉方案与肌间沟臂丛麻醉方案用于腕横纹以远手外伤中所获取的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时间段介于2021年1月-2022年5月的腕横纹以远手外伤者共计100例,简单随机化方法分组处理,50例/组。纳入标准a:伤情确诊者;b:ASA分级为Ⅰ-Ⅲ级;c:知情同意书签署者;d:知情同意书签署者。排除标准a:凝血功能障碍者;b:药物过敏史者;c:重要器官功能严重损伤者;d:合并感染性疾病者;e:资料不全者。试验组年龄19岁-59岁,均值(43.58±2.51)岁,男32例,女18例;对照组年龄20岁-60岁,均值(44.01±3.12)岁,男33例,女17例。开展基本资料评定显示2组差异较小(P>0.05)。
1.2 方法
组一对照组肌间沟臂丛麻醉方案,常规消毒铺巾,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后缘触及前、中斜角肌,与肩胛舌骨肌之间进行三角形间隙的形成,其底部能够对锁骨下动脉搏动触及,7G注射针头垂直进针,于超声引导下,进行环状软骨边缘第六颈椎水平穿刺,穿过浅颈筋膜,直至C6横突,稍微退针后,进行布比卡因(0.75%)+利多卡因(2%)混合液(15-25ml)的注入。
组二试验组腕部神经阻滞麻醉方案,常规消毒铺巾,超声引导下开展麻醉干预,即a:腕部正中神经阻滞麻醉,于掌长肌腱、桡侧腕屈肌肌腱之间入针,皮下浸润麻醉后垂直刺入针,穿过深浅筋膜,进行利多卡因(1%,5ml)的注入。b:腕部尺神经阻滞麻醉,桡侧入针,皮下浸润麻醉后垂直入针,皮下浸润麻醉后垂直刺入针,穿过深浅筋膜,进行利多卡因(1%,5ml)的注入。c:鼻烟窝桡侧缘施以浸润麻醉,贴着拇短伸肌肌腱斜行刺入,穿过深浅筋膜,进行利多卡因(1%,5ml)的注入。
1.3 观察指标
评定相关方案干预后2组麻醉起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状况,并发症主要为声音嘶哑、局部血肿、心动过缓、止血带疼痛。
1.4 数据分析
SPSS21.0软件开展统计学的规范化处理,采用方差同质性检验方法,年龄、麻醉起效时间等变量资料以“t”计算用“x±s”表示。并发症几率等定性数据用“χ²”核实以(%)表达。变量资料的数据服从方差相同的正态分布,P<0.05,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 麻醉起效时间
试验组中,其麻醉起效时间为(2.25±0.53)min;对照组中,其麻醉起效时间为(19.63±3.21)min。试验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2 并发症
评定并发症几率显示试验组更低(P<0.05)。见表1:
表1 并发症[n(%)]
组别 | 例数(n) | 声音嘶哑 | 局部血肿 | 心动过缓 | 止血带疼痛 | 总计 |
试验组 | 50 | 0(0.00) | 0(0.00) | 0(0.00) | 2(4.00) | 2(4.00) |
对照组 | 50 | 1(2.00) | 2(4.00) | 2(2.00) | 3(6.00) | 8(16.00) |
X2值 | -- | -- | -- | -- | -- | 4.000 |
P值 | -- | -- | -- | -- | -- | 0.046 |
3讨论
关于手外科手术是较为常见的骨科手术,手具有解剖结构复杂的特点,其血管、神经丰富,对于外界、手术等的刺激比较敏感,且手外伤手术操作比较的精细,需要优质的麻醉干预方能保证手术的顺利开展[3-4]。肌间沟臂丛麻醉在手外伤手术中较为常用,其是将局麻药物在臂丛神经干周围注入,使支配区域发挥神经传导阻滞的作用,虽可获取一定的麻醉效果,但易引发气胸、喉返神经阻滞、霍纳综合征等并发症的情况,且可能引发局麻药物未充分进入至鞘内的状况,鞘膜内进入局麻药物,限制药物的扩散,出现手部阻滞迟缓、阻滞不全的状况,局限性较大。因此,选择更加有效的麻醉方案于手外科手术中应用意义重大
[5]。
本研究中,试验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评定并发症几率显示试验组更低(P<0.05)。经结果评定显示腕部神经阻滞麻醉相较于肌间沟臂丛麻醉,能更好缩短麻醉起效的时间,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几率。腕部神经阻滞麻醉于腕横纹以远手外伤中应用效果较好,腕部正中神经处于屈肌支持带下缘的相关桡侧,能对拇指收肌外的鱼际肌支配;尺神经发生的主要感觉支包括终末浅皮支、背皮支、掌皮支,可对环指、小指尺侧掌面皮肤与半背面皮肤、手掌尺侧面远端皮肤、小鱼际肌表面皮肤等进行支配;桡神经浅支麻醉对于拇指背侧与虎口区的手术,可起到较好的麻醉作用[6]。开展腕部神经阻滞,可将局麻药物向包绕神经干的相关结缔组织膜注入,开展神经干周围的相关阻滞,药物能直接对局部神经阻滞以及周围组织浸润麻醉,弥补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起效慢、阻滞不全的缺点,获得更好的麻醉效果[7]。
综上所述,开展腕部神经阻滞麻醉方案与肌间沟臂丛麻醉方案用于腕横纹以远手外伤中均可获得一定的效果,其中腕部神经阻滞麻醉方案的应用,能更好减少麻醉起效的时间与并发症几率,意义重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梁吉珊,刘文豪,周宏,等. 超声引导下腕部神经阻滞在断指再植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手指存活率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2020,18(23):1-3.
[2] 米宏,雷知雅. 腕部神经阻滞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手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0(2):36-38.
[3] 黄丽萍. B超定位下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中的应用[J]. 医疗装备,2020,33(7):93-94.
[4] 刘信全,唐连强,艾华东,等.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2种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比较[J]. 现代医药卫生,2020,36(21):3482-3485.
[5] 胡小艳. 手外伤患者在手术中运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意义[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90):146-147.
[6] 杨光,杨波,向芮,等. 锁骨后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超重患者全麻上肢手术的效果[J]. 中华麻醉学杂志,2020,40(1):61-64.
[7] 胡顺晴,王晖玥,张元信,等. 超声和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罗哌卡因臂丛阻滞的感觉-运动分离作用研究[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0,20(8):906-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