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智慧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31
/ 2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智慧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帖琴修

山西万鼎工程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037000

摘要:随着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城市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载体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不断产生海量的数据和信息。信息具有价值,能够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方向,要想向好创建智慧城市,就要重视海量的数据信息所带来的作用。而大数据技术正是发挥海量数据信息作用的方法和手段。以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的智慧城市,大数据将会像血液一样融入其发展脉络当中去,带动智慧城市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在大数据应用背景下,建设智慧城市要抓住这一技术依据,充分挖掘大数据的功能和价值,将大数据应用到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从而使城市更美好,人民更幸福。

关键词:大数据;智慧城市;城市规划

引言

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布局,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数字化转型的全面推进是面向未来提升城市品质、塑造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举,各地都已开展全面的行动实践。在城市建设领域,智慧城市将深度融入空间设计和城市营建的各个环节,促进城市发展模式创新和品质提升。

1大数据应用背景下智慧城市的特征

在大数据应用的背景下,智慧城市具有融合互动的特点。首先,是融合性。智慧城市能够与现代城市系统中的多种信息和内容进行有效的融合,在大数据的基础上,能够与政府的职能相融合,对城市的结构起到调整作用,能够对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公共卫生问题、医疗服务问题、公共交通问题、教育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污染治理问题、民生领域问题等进行解决,能够与城市发展中的工业、商业、服务业、现代旅游业、互联网、计算机、软硬件等各种产业相融合,从而进一步推动城市的融合与发展。其次,是互动性。基于大数据应用,智慧城市具备了互动性的特点。人与人的交流沟通得以全面升级,城市各个领域与个体之间的经济交流、文化交流、社会交流变得更加顺畅。

2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现状

目前,我国智慧城市行业市场规模一直呈快速增长趋势,根据中国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和中银证券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达到14.9万亿元。传统的政府主导投资建设模式难以满足庞大的市场规模,因此,国家和地方先后出台多项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城市的建设运营,建设运营模式逐渐由政府主导转变为社会主体多元参与模式。根据财政部相关数据,截至2021年上半年,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库的项目数量累计为10126个,投资额15.7万亿元。根据国家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数据,2019年第三方运营参与地级及以上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比例达到63.27%。根据《智慧城市产业图谱研究报告(2020年)》,在信通院开展监测的657个城市(地级及以上城市和重点区县)中,探索开展以社会为主体推动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城市数量达到433个,占比为65.91%。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智慧城市运营商”参与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

3、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智慧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3.1有效的增强公共数据应用意识

在智慧城市平台建设过程中,市政府应坚持以人为本,通过信息反馈机制,做好调研工作,根据民众的心理诉求,推行更具针对性、操作更便捷的便民app,从而增强数据平台的实效性,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同时,市政府可以依托新媒体手段,推广宣传“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的具体内容和优势亮点,增强公众对政府信息服务平台的熟悉程度,使公众从意识层面逐渐认识到政务服务新模式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从而提高使用数据平台的主观能动性。

3.2综合型管理体系网格划分

网络管理是智能城市安全管理的特定方式,采用该方式,结合智慧城市特点加以改进,通过分层划分改善管理。具体而言,可以采用一种特定的三级网格管理方式实现网络化管理。根据城市的多次管理特点,其具有街道、社区和单元楼等几个层级,每个单元楼都被归类为一个网络节点,以形成大量网络,每个建筑物的道路连接都通过形成网格进一步增强了联系。最后,所有建筑物都被连起来,形成了智慧城市管理大网格。

3.3完善风控体系,增强应对服务保障

一是政策风险的管控。政策变化将影响项目的预期盈利水平。应健全相关法规制度,为基础设施特许权经营的规范操作提供坚实的法律法保障,保证法律法规和合同环境的公开性、透明性以及政府政策的连续性。二是营运风险的管控。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公司应提升管理能力和创新盈利模式,降低营运成本、增加营运收入;同时,政府应发挥引导调控作用,建立健全财税、金融等项目保障机制,保证投资者的合理回报。三是资金风险的管控。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和治理结构,强化PPP项目资金及权责管理。以管理机制确保PPP项目资金管理和权责划分公开透明,项目运营实现全流程监管和绩效评级。

3.4智慧城市发展理念和战略的调整与深化

随着建设的深入,智慧城市发展理念也在适时调整。在发展初期各地自主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并强调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撑的关键作用,此时政策主题多集中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随着信息化发展和相关工作推进,中央政府逐渐重视智慧城市并开始统筹规划顶层设计。该时期的发展理念主要在于规划智慧应用领域。构建标准体系,通过广泛试点探索智慧城市的多种模式和发展路径,并注重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与城市治理相结合。至此,智慧城市发展理念在高度上成为国家战略,在广度上得到拓宽延伸,聚焦于顶层发展规划。试点探索以及新技术与城市治理的融合。待智慧城市建设初见成效,信息化基础设施较为完备之后,焦点逐渐转向城市公共服务智能化的提升。智慧产业的发展。标准体系的完善。风险防控等软环境领域,新型智慧城市和智慧社会的理念也应运而生。从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理念的变迁上看,呈现出从简单到综合的特点,由地方自主发展到中央统筹规划,由注重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到智慧化软环境建设的转变。总的来说,智慧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支持对象。支持手段随着社会经济。技术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为各政府部门在智慧城市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和行为选择提出了指导性要求,奠定了制度基础

[1]

3.5面向开发实施的新城新区智慧城市规划

当前的新城新区建设越来越多地突出智慧发展的特征。开发建设中应通过对信息化与土建工程的一体化设计,推动两者的技术适配与空间融合,避免普遍存在的信息化与空间建设“两张皮”的模式。在“智慧空间+建设管控”的设计模式中,智慧城市空间规划是基于城市各领域、各系统智慧化升级的城市级解决方案。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城市道路的承载能力、自然灾害及气候变化的响应能力、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都将成为智慧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需要融合的内容。通过提出面向开发建设的智慧城市指引,支撑各地块基础设施建设及智慧城市相关项目落地,也为后续城市管理和项目运营奠定坚实的基础[2]

结束语

总之,在大数据应用的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在科技手段的加持下,智慧城市建设步伐更加稳健。在此情况下,要针对智慧城市建设可能面临的安全问题、信息孤岛问题、个人隐私泄露问题和缺少技术人才问题予以高度的关注,要积极进行制定破局的方案,从智慧政务建设、智慧企业建设、智慧民生建设、智慧交通建设、智慧生态建设等多角度着手,预防常态性之外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保障智慧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3]

参考文献:

[1]张昊,曾凤娟.浅析大数据应用背景下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J].居舍,2021,(20):159-161.

[2]刘馨阳.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智慧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J].智慧中国,2021,(06):70-71.

[3]吴琦,邹怡.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一体化发展研究[J].中国国情国力,2021,(06):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