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3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顾咏梅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委党校   河北  唐山  063000

摘要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复杂的国际形势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了严重挑战,我们要想从中顺利突围,坚定地走好自身发展道路,就要坚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发展经济,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全身心参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凝聚最广大人民的磅礴之力,才能营造一个稳定有序的发展环境,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能够顺利推进,不断夺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程中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主要路径

前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治国理政的鲜明特点,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具有深厚的哲学理论基础。其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具体运用,是对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一以贯之的坚守,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是对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追求。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在开展党建工作的过程中,应当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建设,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这对于党建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基本概述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在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广大劳动人民是创造历史、书写历史的英雄。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概念,这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核心,强调了广大人民是决定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前途发展与命运成长的根本性力量。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是中华民族历史进步的真正源动力,人民利益是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即以人民的实际需求为核心、以人民力量为主要依靠、以人民为发展成果共享对象的社会发展观,是在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

2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理论遵循

2.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从中积极汲取教训和总结经验,牢牢把握和立足本国基本国情以及国际形势,提出了中国共产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形成了一系列丰富且具有独特价值的人民思想。他认为人民群众具有无限的创造力和活力,在中国求存、求富、求强的道路上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2.2“三个有利于”标准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始终将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深处,认为人民群众的利益永远高于一切,坚持以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一方面,邓小平强调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是现阶段发展经济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而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最终目标则是使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得到切实性的保障;另一方面,邓小平提出“共同富裕”思想,客观评价和分析了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认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工作之根本,必须致力于尽快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2.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江泽民执政时期,通过总结和归纳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经验,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和研究人本观念,深刻察觉到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国的人民群众思想也迈向了一个新阶段与新境界。面对艰难而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情感最深刻的表达和最根本的体现,它表明党的一切工作都要以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不断推动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与提高。

2.4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这表明,要充分认识、尊重以及依法保障人民的主体地位,将人民的一切现实利益需求和发展进步要求作为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标,始终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实际出发。由此可以看出,依据所处时代的发展变化和具体要求,“以人为本”概念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进一步升华,在制定大政方针时,真正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不断满足人民的真实需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共创美好生活。

3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

3.1发展目的:一切为了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把人民放在中心位置,其核心是要解决“为了谁”的问题,以实现大多数人的利益为现实目标,通过改善和保障民生,真正解决人民群众的现实诉求,真正维护人民群众的现实权益,让人民在伟大梦想的实现过程中拥有更多更好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最根本的价值旨归和使命追求。目前,贫富差距过大、民生发展相对滞后等问题仍然存在,要全力满足人民的发展需求,真正让我国的人民群众在现实生活中拥有更好的幸福感、更多的获得感和更强的安全感。

3.2发展动力:一切依靠人民

我国历来都十分重视人民群众作为社会主体的历史地位和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作用,在部署国家的各项工作和安排时,积极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到各项工作、事务的各个环节,提倡让人民积极建言建策,充分吸收和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现实诉求,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劳动、知识、才能和创造力。改革开放40多年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人民群众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在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和不懈追求中发展壮大的,促进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和进步必须始终依靠人民群众。因此,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去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创造更加美好和幸福的生活,将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挥洒至创造社会历史和时代未来的过程中,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发展打开新局面。

3.3发展标准:一切由人民评判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道路和制度效果如何,要由历史去检验,让人民来评判。”自新中国建立以来的无数社会实践都在告诉我们,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历史的缔造者和推动者,而且是检验党和政府所做工作效果的最终评判者。具体来说,坚持人民评判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做到人民监督,要对政府工作和公职人员的权力运行过程进行监督,防止造成权力滥用和失控的局面。二是做到人民检验,党和政府所做的工作是否使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环境得到了提升和改善,是否真正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些需要依靠人民群众去检验。要将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逻辑起点,切实体现人民在检验发展成果中的主体地位。

4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主要路径

4.1坚持以“一切为了人民”为出发点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想信念,“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根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唯物史观立足人民,人民性是其最鲜明的意志品格,促进了全人类发展和解放的价值追求,摒弃了唯心史观中“唯英雄论”的谬误,这也是无产阶级政党能够取得革命胜利的首要原因。社会主义制度是顺应历史发展的一种制度,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是为人民谋求更好生活的过程,这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深刻贯彻马克思主义思想理念的价值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国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就是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中心,坚持广大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广大人民在新时代的利益和主体地位。以维护广大人民利益为基础,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愿望为前提,坚持维护和体现广大人民权益,既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执政服务人民的根本观念,又是其执政能力的充分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应坚持人民群众书写历史,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是保证人民群众拥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根基,必须不断加强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力量是人民,必须建立在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血脉在人民,必须建立在全体人民群众发自真诚的信仰上。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和人民群众紧紧联系在一起,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谋幸福。在祖国内忧外患、生死存亡之际,一代代的革命先驱在为国家奔走,他们敢为人先、奋勇杀敌,以民族解放为己任,舍生忘死,体现了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伟大历史会发现,党一直在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共患难、同甘苦,一直在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谋幸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奋力实现了现代化快速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中国实际情况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在进行工业化与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苦奋斗中,形成了充分发扬人民民主,适应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制度的一整套体系,为国家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中,“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一切”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属性,在发挥人民智慧和人民力量方面,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将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有力结合起来,体现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选举民主,引导人民群众规范有序、更加广泛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在共同协商、广泛团结各个政党的基础上,为国家制定出更适宜且具有长远眼光的发展规划和建设路径。

4.2坚持以“一切为了人民”为落脚点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智慧源于广大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建设和发展,都需要充分运用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力量,不断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才华能力。“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取得革命胜利,使全体中国人民自信地“站起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健康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富起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全面深化改革,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强起来”。中华民族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这个过程充满艰辛,十分不易,党团结带领人民从革命,到建设,再到改革,国家的每一次成长、每一次飞跃,都来自人民群众的辛勤付出,都来自人民群众的顽强拼搏,都是所有人民团结一心共进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发展成就表明,只有始终不渝地为人民谋幸福,一切为了人民,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持续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才能一直保持执政党地位,中国共产党才能始终是带领中国人民前进的领导核心。

进入新时代,人民是否拥护、人民是否赞成、人民是否高兴,成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关注的问题,成为群众工作开展得好不好的衡量标准。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市场经济,面对世界经济的变化、全球科技的创新,我国更需要坚定“中国之制”、践行“中国之治”,彰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适应改革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努力搞建设、谋发展。新时代,“人民是否满意”是衡量中国共产党施政效能的重要标准。

秉持党的光荣传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华,将人民至上的理论升华到新的高度,注入亲民的“温度”,要求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的,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又要注重社会效益,更要协调生态效益,实现同步发展。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相应地对转变为对政府职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应积极推进政府服务改革,把改革重点放在人民群众的痛点、难点、愁点上,解民之忧,解民之困,把联系群众变成明确方向、把服务人民变成推动发展的过程,积极为群众打造“一站式”便捷服务,促进“阳光政务”的发展,以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为重点,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府公共政策优化,进行有效引导,不断增强全社会对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要。

4.3坚持以“一切为了人民”为指南针

中国共产党人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既是我党的工作宗旨,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体现了我党所遵循的价值宗旨。诸如教育公平化、就业公平化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普遍广大群众是否能够共享,其享有水平差距和享有质量高低,这些都给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国家要更新观念、开阔视野,进一步服务人民,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

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是人民,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是人民,未来社会发展的掌舵人也是人民。只有积蓄向上的为民智慧,汲取向上的为民力量,才有底气不再惧怕前行征途上的任何风险和挑战。如今适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局势的不稳定性增加,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确定性增加,各种经济发展外部因素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国发展的关键期已经到来,全面深化改革呈现出更深刻的复杂性、敏感性、艰巨性。面对困难和挑战,必须把人民群众满意放在工作的第一位,作为检验决策是否符合人民利益的第一标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中始终尊重人民的意志。

人民是新时代的开创者,只有人民主动地参与改革、支持改革,经济社会的发展才能得以顺利地进行。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问计于民、问策于民,最大限度、最广范围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信念作为党工作的源泉,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党工作的宗旨,把增进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作为党工作的重点。“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宗旨精髓。

结语

综上所述,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扬光大,彰显理论力量,始终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奋力创造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历史伟业。

参考文献:

[1]梁伟军,刘书婷.建党百年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历史演进与经验启示[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4):37-46;178-179.

[2]代金宝.解析新时代基层党组织信息化教育培训模式[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08):26-27.

[3]罗学军.抓实党史学习教育 强化基层党建工作[N].恩施日报,2021-08-04(003).

[4]韩久根.十八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1(03):75-81.

[5]周利生.深刻领悟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J].当代江西,2021(06):28-29.

[6]刘晓辉.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路径探析[J].甘肃农业,2021(07):17-19.

[7]张小瑛.传承古田会议精神 夯实新时期党建基础[J].长春大学学报,2021,31(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