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庭环境影响下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4

基于家庭环境影响下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浅析

李芸博,袁庆华,朱海琦,王韶笛,杨婧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建筑设备科学与工程学院 陕西西安 710055)

摘要: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逐步成为影响高校学生安全稳定的主要因素,因此愈来愈引起各高校的重视。本文结合高校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状况和从事学生工作的背景,通过走访宿舍、学生谈心谈话以及文献调查等方式,探析了基于家庭环境影响下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形成因素及表现形式,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探究得知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与家庭综合成长环境密不可分,进而提出相应建议措施,为推动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关键词家庭综合环境;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建议措施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environment

Li Yunbo Yuan Qinghua Zhu Haiqi Wang Shaodi Yang Jing

(School of building service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Xi'an,Shaanxi Province,710055 China)


Abstract: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have gradually becom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so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b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study and living condi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background of their work, analyzes the factors and forms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environment through visiting dormitory, talking and literature investigation, and combining with practical cases, The author finds that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mprehensive family growth environment, and then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to protect the healthy growth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Comprehensive family environment;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Case analysis; Recommended measure

0引言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重要;面对高考的筛选,成千上万的家庭自孩子一出生就开始做着准备。然而,对于走进大学的学生,越来越多心理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身后是一个怎样的家庭教育成长环境?有调查报告显示:因各种心理障碍引起的心理疾病而延长学制、休学或是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占大学生总延长学制、休学、退学人数的50%左右[1]。毋庸置疑,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成熟在于大学阶段,而形成期是以其少儿时期的思想、观念为基础的。

对大学生来说,在其人生成长阶段中,家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其心理健康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众多研究表明,家庭因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着密切联系,大学生的自卑、苦闷、偏执、焦虑、抑郁、强迫、自闭等不良心理问题,究其根源或多或少都可在其家庭成长环境中找到踪迹[2]。专家分析认为,从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成因看,2/3的成年人心理疾病于小学时期产生,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学生心理疾病的根源多与家长有关[3]。有资料显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在3.79%~26.14%之间,并且当前大学生的精神类疾病患病率的趋势也逐年上升[3]。家庭环境主要涉及家庭结构、家庭教育、家庭关系等,大学生心理困惑的背后与家庭成长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如今,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本文基于家庭综合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相应论述,从家庭结构、家庭教育、父母的文化程度、情感交流、家庭观念、家庭背景、教育理念、家庭境况、学生性格、经济状况、身心健康状况等方面分析,结合实际事例,分类综合多种因素探析内在原因,并提出建议措施,为现有大学生家庭教育环境和正在培养孩子考取大学的家庭成长环境提供思考。进而有助于充分发挥家庭环境的培养,使孩子拥有强壮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走进大学,充实度过大学时代。

1心理问题凸显与家庭环境影响的相关性

众所周知,有很多因素能够到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外界因素和自身内部因素都有可能使得大学生产生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本文结合实际学生工作经历,发现大学生多数心理问题都与其综合家庭成长环境因素存在着莫大的关系。故,从以下4方面综合影响进行分析探究。

1.1基于家庭结构与家庭教育的综合影响

家庭组成方式及其全体成员的状况即所谓家庭结构。多样的家庭结构组成,产生着不一样的家庭生长环境,相关调查显示,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的忧虑过高。目前的家庭中,独生子女有着较高的比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庭教育贯穿其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随之而来。有调查研究显示,父母教育方法不够完善、过于溺爱或者过于管制等,均是学生心理健康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著名教授王极盛提出:不合适的家庭教育,会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使他们缺乏自主能力与开拓精神[4]

例:祁某来自外省,普通工薪家庭出生,父母常年在外工作,从小和奶奶一起生活,自律的同时,独自安排起居生活。高中时来到父母身边,学习成绩确是父母对祁某一直以来评判的主要标准。大学学习生活刚开始,因休息时对宿舍灯光和周围声音异常敏感,强迫睡眠下的难以入眠,致使心理、情绪等方面波动异常,逐渐和舍友无法相处,最终不得不去医院就医治疗,通过药物和改变周围环境进行调整。可见,从小在缺少父母陪伴的环境下成长,缺少与父母的感情沟通,易使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安全感缺失的现象,因安全感的缺失而异常在乎周围的微观环境,导致在人际交往中出现多疑、敏感、紧张等人格障碍[5]。长此以往,再加之父母更多关心的只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最终,让单一环境下唯成绩标榜自己的祁某,在多元化的大学学习生活下,过度“自我”的积累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问题。

1.2基于情感交流与家庭观念的综合影响

情感交流功能是家庭精神生活中的一部分,是满足家人心理需要的一个重要功能因素,学生遇到的学习、人际、恋爱、情绪等方面的困扰或压力时,要想得到情绪上、精神上的安宁时,其最后的堡垒就是家庭[3]。但学生成长在一个父母有着强烈传统观念的家庭氛围中,学生在需要精神上的慰藉时,可能很难引起父母的关注和重视。在此综合因素的长时间积累下,学生的心理问题将愈加严重。

例:小段来自南方的一个传统家庭,从小就表现的非常懂事。直到高中,班主任的建议休学,才使得小段的父母意识到孩子应该是“生病”了,可最终仍是未找到病因,父母始终坚持认为小段的心理没有任何问题,尽管当地各大医院的其他项目均检查没问题。探究得知,一直以来,小段非常懂事,但事事追求完美,若有不足之处,全部归责自我,却又难以释怀。加之父母对小段长期的肯定与称赞,使他对自己的否定就越多,自我的内心压力便倍增,更难和父母去倾吐内心的压抑,父母也很少发现并去和小段深入沟通交流。直到上大学后,多元化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小段内心的积压逐步爆发,在学校心理中心和辅导员老师的判断干预下,最终在医院心理卫生科确诊为中度抑郁和轻度焦虑症。可见,父母和孩子日常的情感交流非常重要,当要解禁传统观念的思维禁锢,正确认识孩子生活中的行为有异常、情绪有低落等情况,及时去相应医院专业科室检查,尽可能将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

1.3基于家庭背景与教育理念的综合影响

过于沉重的家庭气氛与严格的家庭规则易导致人的心理问题的产生[2],尤其是父母将所有的期望都寄托于孩子的文化课成绩。通常,有的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仍是专制型教育理念,其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成才的人是打出来的,难免会在其成长过程中采用一些极端手段“逼迫”其学习,这种做法反而会增加孩子心理负担和压力,不利于其健康成长[6]

例:小张成长于普通的农村家庭,一直以来的优秀是父母的骄傲。从小学到高中,在父母的严格要求下,小张最终也是如愿以偿进入理想的大学。但在大学的第一个假期中,父母还是以高中生的方式管教其学习,甚至继续当众因学习问题而抽打小张。这一次,小张“反抗”了,对学习“罢工”,任由父母打骂,最终致使多门科目未能及格。小张的反馈是,从小到大好像都是在为父母学习,且被打骂是常事,到大学仍如此,不知学习的意义在哪里,内心着实不想再学习,人设追求断然崩塌。由此可知,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同时,家庭教育理念的因人而定、应时而变,更是孩子健康成长成才的关键所在。

1.4基于家庭境况与学生性格的综合影响

有研究表明,家庭经济收入越低,则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越低。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经常会情绪低落、郁闷或悲伤,当在现实中再遇到一些挫折时,使他们更加怀疑自己的能力,就会感到更无助和焦虑[2]。有调查发现,家庭存在困难的学生中有29.06%的学生存在轻重不同的心理问题[7]。家庭境况贫困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加需要关心呵护,尤其是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

例:李某自开学以来就享受着国家的资助政策,学生也是非常的低调腼腆。一学期后,因较多的挂科门次,辅导员老师和其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了解。得知,来自较为贫困的地区李某,尽管平时自己也很努力,但发现和别的同学的基础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当遇到困难时,又出于自我的某种内向和不善言谈,就借助游戏来“麻痹”自己。当成绩不理想后,学生的心理压力倍增,又没有更好的排解方法,就愈加的自我否定,自我消极,更不愿和其他学生倾诉,导致心理存在很大压力,不断自己消沉。由此可见,对于家庭贫困学生的重点关注非常必要,尤其是平时比较内向、不爱言谈的学生更是要加强沟通交流,及时掌握此类学生心理动态,必要情况下应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2思考建议

2.1心理普查与追溯家庭背景环境相结合

当前,绝大部分高校会在新生入学一个月内全员进行心理普查,进行合理测评分析,随后向辅导员老师反馈普查结果及重点关注学生情况。此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测评学生的当时心理状况,并作出评估、反馈、关注。但往往做出极端行为的学生,相当一部分却不是心理普查后日常重点关注的学生,这一现象给高校心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因此,单凭某一时期的心理普查结果作为重点关注凭据,已很难高效、精准掌握学生心理变化状况。

然而,追溯种种突发状况结果,却都能够从学生的家庭生长环境中获知某种关联因素。通常情况下,家庭背景、家庭结构、家庭教育、家庭经济、家庭情感交流等不完善或存在困难等相关问题时,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过程便存在着某种隐患,长期的积累过后,一般在步入大学的独自学习生活中呈现集中的爆发。

所以,大学开始的心理普查工作当和所有学生的家庭背景环境相结合,分类记录学生从小学到大学之前的成长环境情况,并结合普查结果以动态形式反馈于相关负责老师进行关注,必要情况下采取相关干预措施,将极端心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或建议及时就医诊治。

2.2心理健康课程教育与家庭指导联动

随着学生心理问题趋势不断攀升,各高校已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课程教育,并逐步将此课程纳入必修课中。通过课程的普及,能够让学生们对心理问题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并能够如何判别和采取正确的方式治疗心理疾病,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们重视此类疾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学会自我调节,若无法调节时,也能够及时寻求心理医生对症治疗。

但是,往往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学生,对于有限的心理健康课程教育已产生 “免疫”,并已学会如何去避免被别人甄别自己的心理问题情况,任课老师也往往难以发现或干预。可想而知,心理问题的产生是长期积累所致,和学生家庭成长环境密不可分。因此,可尝试将心理健康课程教育和家庭父母对孩子关注指导相结合,学校可开通咨询渠道或广泛开展咨询讲座,定期将心理健康课程内容通过专门网站、微信群、邮件等方式和学生家长分享,指导家长对于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正确认识和以恰当的方式与孩子进行动态沟通,对孩子的心理状态充分认知,并采取动态干预措施,动态调节,动态就医,做到真正的家校动态联合,共同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2.3强化辅导员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培训

高校中,辅导员老师作为学生学习上的人生导师和生活上的知心朋友,日常学习生活中与学生接触密切,对于学生的思想动态也是有着充分的了解,他们最先知悉学生的各类状态。

然而,辅导员老师主要以学生思想工作为主,在教育上更关注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是心理疏导,对于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常常缺乏较好的应对策略,往往根据自身经验,判断并关注有异常状态学生情况。同时,由于专业心理方面知识的欠缺,面对此类情况的处理方式和策略就显得有些匮乏和无力,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理想的效果。因此,高校应搭建平台、创造机会、开设课程,定期对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培训,逐步提高辅导员队伍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储备,进而形成较为完整的团队型心理问题预防干预体系。

2.4以实际案例常态化指导辅导员处理此类问题

当前,高校因心理问题做出极端行为的学生人数比例逐年上升,各高校也是高度重视,并不断采取多级化的预防干预措施。但效果却不是非常明显,究其原因,主要应该是在最关键的干预环节上,由于辅导员缺乏实战经验方法的积累,往往不能够对危机事件进行准确的前端预判和有效干预,致使事件最终向更严重的态势发展。通常情况下,各高校对已发生的心理问题类极端事件,因各种原因缺乏将事件的总结教训向辅导员等相关老师分享指导,进而往往会使他们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对他们的关注和引导存在较大偏差,加之缺乏有效性的干预,最终导致悲剧的产生。

所以,高校之内及各高校之间应将每年学生突发事件按类划分整理、总结,互相分享学习,并邀请相关方面专家学者定期通过历年实际发生案例对辅导员老师们进行培训指导,教会他们如何应对类似事件时更好的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也是通过实际案例的讲解,让他们能够在危机事件发生时有一套较好的应对方法,进而有效的降低或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3结束语

本文主要探析了基于家庭环境影响下的大学生心理问题状况,从走进大学出现的各类心理问题的学生为出发点进行分析,基本都可以追根溯源到和家庭背景、结构、境况、教育、观念等因素密切相关。所以说,家庭成长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非常大,父母应当从小给孩子创造出良好的成长环境,并和学校加强沟通联系,同时父母和孩子均要正确认识心理问题,一旦发现,尽早采取相应调节措施或治疗方法,从而降低大学阶段发生率和提高大学阶段治愈率。

参考文献

[1].孙克美.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对策分析[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1, 000(024):36-37.

[2].李春江.结合案例分析家庭各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 校园心理,2020,18(02):146-148.

[3].刘美欧.家庭功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D].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1.

[4].王春香.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 高教论坛, 2017, 000(031):81.

[5].孟牒.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 99(03):114-117.

[6].俞浩萍.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分析[J]. 新闻聚焦, 2016,(09) :56-57.

[7].杨泰.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1, 22(006):677-678.

[8].闫娜.大学生心理问题与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 37(1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