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阜阳高层次人才政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05
/ 3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阜阳高层次人才政策研究

马维

中共阜阳市颍泉区委党校  安徽 阜阳  236045

摘要:人才是创新创业的开拓者、引领者,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当前我国经济已处于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关键时刻,而要顺利实现这种转变,就必须要有一支具有创新精神、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的人才队伍,并且通过企业来实现转化科技创新成果。在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背景下,阜阳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苏州阜阳结对帮扶机遇,开展制度改革实践,发挥地区自身独特的人才竞争优势,解决目前高层次人才政策遇到的问题,建立更为精准的定位高层次人才引进战略和更科学的制定高层次人才政策,实现吸引高层次人才、创新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长三角一体化;阜阳人才;高层次人才

一、阜阳人力资源现状

2021年末,阜阳全市常住人口817.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9万人;城镇化率42.74%,比上年末提高0.77个百分点。2020年,全市有普通高校5所,当年招生1.8万人,在校生5.4万人,毕业生1.3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4所,在校生13.8万人。近年来受教育人口和受教育程度在阜阳有明显的提升和提高。每十万人中, 具有小学、初中、高中和中专、大专及以上文凭的人口数量分别为29278人、38992人、9636人和6853人,共计数量894759人。这些数据说明,阜阳人力资源丰富,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但相对于长三角地区人口平均的受教育程度明显有所偏低。

(一)人口受教育水平

近几年,阜阳无论是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初中教育、小学及幼儿园教育,规模都在稳步上升。以普通中学为例,普通中学443所,在校生55.5万人。其中,高中58所,在校生16.4万人;初中385所,在校生39.1万人;小学1326所,在校生81.9万人;幼儿园1669所,在园儿童34.8万人。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 79.6%,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一方面说明阜阳在人才培养上持续发力,但另一方面,教育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也很明显,人均受教育程度较低。在受教育程度上,全市15 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9.1%,高中文化程度人口占12.5%,初中文化程度人口占46%,小学文化程度人口占23.7%,人均受教育年限为8.51年,文盲率5.72%。

(二)城市科技水平

人才资源的科技水平往往体现在科技成果的贡献,2021年,阜阳加快培育多层次创新企业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8%,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500家、较2020年增加33.7%。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374家,是2015年的4.6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0.4%。全市研发投入年均增长33%,位居全省首位。现有各级各类研发平台726家,大中型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贝克制药、天能电池分别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分中心。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累计突破130亿元,累计专利申请授权量1.5万件、是“十二五”时期的1.9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5件。同时,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2020年度全市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达到28.1亿元、较上年增加20.1%,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比上年提高0.14个百分点,5家企业入围2021年度全省R&D经费支出“双百强”规上企业榜单。
(三)社会经济水平
    根据安徽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阜阳市地区生产总值为3071.5亿元,同比增长9.0%。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相比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28倍多,过去10年经济平均增长速度达9.18%。虽然经济发展取得一定进步,但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相比,阜阳产业基础较为薄弱,经济发展存在不足。此外,一个地区的工资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内在联系,想要吸引人才,工资水平也是重要指标之一,而阜阳工资水平与长三角其他地区也有着较大的差距。2021年阜阳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81042元,与2020年的75206元相比,增加了5836元,同比名义增长7.8%,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7.1%。

二、引进高层次人才存在的问题

(一)高层次人才政策竞争力不足

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阜阳定位是承接产业转移,但受极化效应影响显著,扩散效应承接不足。目前长三角城市范围虽然扩大了,但仍旧是以上海、南京、苏州等为核心,这些城市产业业态发展的较为成熟。在当前长三角一体化背景的影响下,虽然这些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有扩散,但在核心功能上,仍然有周边城市不可比拟的优势。长三角城市群竞争激烈,很多高层次人才依然会选择核心城市作为首选,阜阳在这种情况下,难引进人才、留不住人才的现象依然存在。此外,就阜阳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来看,主要围绕落户奖补、购房补贴、生活补贴等,政策具有相似性,政策本身就欠缺竞争力。

(二)

政策与产业发展适配度不足

地方要长远的发展,必须要做好产业和人才结合,做到以产业集聚带来高层次人才集聚,以高层次人才提升促进和引领产业转型,实现产业链和人才链的连接。现阶段,阜阳市积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引导工程机械、轻工食品、纺织服装、能源化工等传统产业及富有特色优势的制造业向开发区集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产业承接聚集区。但依然存在产业布局不成熟,同质化严重等问题,由此会带来恶性竞争、重复建设等后果,且与上海、南京、苏州相比不具备竞争优势,从而导致产业集聚形成的难度加大,更难以产业集聚带动高层次人才集聚。

(三)平台载体建设不足

截止2021年,阜阳市共建有市级及以上各类研发平台726家,其中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家,省企业技术中心115家,省工业设计中心20家,院士工作站4个。全市众创空间达到21家,其中阜南县E立方众创空间、太和县生物医药创业中心分别获国家级众创空间认定。全市建有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其中界首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近年来,阜阳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集聚了一批创新项目与高层次人才,培育了一批创新型企业。但与周边城市相比,依然存在标准低、规模小、承载创新创业项目能力不足的问题。比如,苏州全市共有国家级众创空间83家,省级众创空间331家。

(四)生活和发展环境配套不完备

满足高层次人才生活和发展环境对高层次人才而言也极为重要,关乎一个城市的人才吸引力。一是引进高层次人才所提供的基础生活保障方面。阜阳市暂无专门针对高层次人才的基础生活保障专项政策,更多是针对包括高层次在内的一般性人才政策。但是这些政策与周边一些城市相比具有政策的相似性,在补贴力度上竞争优势也不明显。二是城市提供的人才发展服务环境是一个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包括了居住环境、娱乐环境、子女教育环境、饮食环境等等。就阜阳而言,虽然阜阳在交通条件、城市文化环境等方面有一定进步,但依然在高层次人才生活的保障方面还有提升空间,而且毗邻的上海、南京、苏州等城市,它们往往具有更高的社会发展水平,但是一定程度上更易导致阜阳高层次人才引进难、留住难。

三、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对策

(一)树立合作共赢开发战略

1.完善人才合作开发政策。在长三角一体化大背景下,阜阳要积极融入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中来,树立人才合作开发的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积极主动,结合苏州结对帮扶阜阳的有力契机,与苏州等城市联合制定人才合作战略,全方位培养、吸引、用好人才,加快推进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构建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区域人才高地,为实现高层次人才共享夯实制度基础。

2.凸显特质,实现错位化发展。制定高层次人才政策,不能盲目引进人才,要因地制宜,根据自身城市实际情况,结合其他城市人才政策、产业发展特点,研究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从产业布局来看,要对长三角城市产业发展、产业转移进行充分调研,结合自身优势,共同制定发展规划。一方面,阜阳将加快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重点要发展粮食、畜牧、水禽、蔬果、花卉、中药材等优势产业,要发挥阜阳市产业优势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另一方面,要与周边城市形成错位发展格局,树立自身独特竞争优势,以产业布局的调整和升级带动高层次人才流动。

(二)调整高层次人才引进方式

1.实施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发挥政府投入引导作用,采取柔性引进、项目引进、专项资助引进等方式,鼓励企业、高校院所、社会组织、个人等积极参与人才引进。创新实施人才引进政策,深入推进颍淮英才计划,对顶尖人才引进实施一事一议,动态发布企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建立吸引高素质年轻人流入留住机制,构建引才引智发现推广体系,重点招录高校硕士及以上毕业生来阜工作。通过这种途径,不仅可以让政府引进到符合本地发展实际的高层次人才,减轻地方财政压力,降低高层次人才引进成本;还能使人才管理机制更加灵活,给人才提供广阔的施展空间,提升高层次人才成效。

2.充分发挥市场引才作用。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中,政府是主导者,但要提升高层次人才引进成效,引才方式就要社会化、市场化,要引入人力资源服务业,建立政府+社会机构+用人单位+高层次人才的模式。一方面,要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打造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体系,大力培育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培育一批技术经理人,借助他们的力量,与高层次人才对接;另一方面,抢抓苏浙沪产业加速转移机遇,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建设科技创新综合体,支持行业龙头企业或高校院所组建产业创新中心,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聚集地。

(三)健全人才项目支持政策

1.优化项目配套服务。完善和深化政产学研合作机制。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各县市区围绕特色产业创新发展,拉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参与国家、省、市级重大科研攻坚,承担项目工程化、产业化任务,推动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紧密合作,实现创新成果利益共享、市场技术风险共担。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升创新供给能力,支持企业采取自建、合建、并购收购等形式,建立各类研发机构,并加强与院校的合作,推进企业与科研院所建设产业技术联盟。推进大型工业企业和归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围绕主导产业,支持企业建立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研发平台。

孵化载体支持。增强现有平台功能,引入知名孵化器、加速器管理团队。高水平建设安徽阜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安徽临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临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有序建设太和、界首、阜南、颍上等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进一步集聚创新创业资源,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重点抓好阜兴新能源、中科海钠等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运营。深化与国内知名孵化器运营机构和创投机构对接合作,积极引进发达地市优质第三方机构,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蓄能增势。

③优化各类项目扶持手段。综合运用研发奖补、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科技金融等多种政策措施,加强政府引领支持。同时,突出社会的投入比重,为高层次人才项目提供优越的环境。探索银行信贷机制,支持高层次人才项目发展。放宽企业注册登记门槛,支持通过人力资本入股的方式,比如技术技能、管理经验等。鼓励社会化资本加入,探索天使联投、风险补偿、收益共享等等多元投资方式,为高层次人才项目的落户和发展提供更多金融保障。

2.改进人才评价方式。科学设立人才评价指标,树立正确的人才评价使用导向,强化用人单位人才评价主体地位。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对高层次人才的评价,除了用人单位,还要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形成多元化评价机制,提升评价效果。事前评价围绕企业需求建立以业绩为基础、以高层次人才的素质为核心的评价体系;事中和事后评价,注重落户后的作用,委托第三方进行大数据分析。

(四)完善城市服务环境

1.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在城市规划理念、设计思想和发展形态上加大创新,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坚持以人为本,逐步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完善实施保障机制,着力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增强非基本公共服务弱项,持续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水平。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工程,打造高品质城市空间。

2.营造城市文化氛围。提高城市软实力,形成宽松、自由、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把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

3.围绕高层次人才发展需求,建立个性化服务体系。在生活配套方面。落实在住房补贴、户籍或居住证、子女入学等政策。重视人才使用和激励,不断完善配套政策,提升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人才发展环境方面。深化编制周转池制度建设,打破人才流动体制壁垒,打造有利于人才成长、人尽其才、各展其能、脱颖而出的人才发展环境。建立高层次人才来阜创新创业绿色通道,提供孵化培育、风投对接、项目洽谈、审批代办全程跟踪服务。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落实长三角地区职称、职业资格等互认,加快区域人才一体化进程。在激发人才内生动力方面。深入落实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积极探索通过市场资源配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知识价值的有效方式,逐步提高科研人员收入水平。发挥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扩大科研机构、高校收入分配自主权,鼓励科研人员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获得合理收入,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叶生.实施创新驱动的人才竞争战略-以南通为例[J].现代管理.2018,3:12.

[2]刘海波、邢贺超.人才集聚效应背景下高层次人才激励机制[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2019,38,(6):117-119.

[3] 叶忠海,陈子良等.人才学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8-10.

作者简介:马维(1987-),女,汉族,安徽阜阳人,讲师,学士。主要研究方向:党的建设。

(须注明:阜阳市2022年社科规划课题成果,FSK2022050)